中醫(yī)古籍
  • 走馬胎葉

    《中藥大辭典》:走馬胎葉拼音注音Zǒu Mǎ Tāi Yè出處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紫金??浦参?strong>走馬胎的葉片。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走馬胎"條。

    性味

    《陸川本草》:"味淡,性寒。"

    功能主治

    ①《陸川本草》:"去腐,生肌,消炎。治癰疽發(fā)背,潰瘍。"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鮮葉搗爛外敷瘡癤腫痛,下肢潰瘍,跌打扭傷。"

    用法用量

    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走馬胎葉拼音注音Zǒu Mǎ Tāi Yè出處

    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紫金??浦参镒唏R胎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A.Pseu-doverticillata Merr.」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葉,多為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m以下的山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大灌木,高約1-3m。具粗厚的匍匐根莖;莖粗壯,通常無分枝,幼嫩部分被微柔毛。葉通常簇生于莖頂端;葉柄長2-4cm,具波狀狹翅;葉片膜質(zhì),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25-48cm,寬9-17cm,先端鈍急尖或近漸監(jiān),基部楔形,下延至葉柄,邊緣具密嚙蝕狀細齒,齒具小尖頭,背面葉脈上被細微柔毛,具疏眼點,以近邊緣較多,不成邊緣脈。由多個亞傘形花序組成的大型金字塔狀或總狀圓錐花序,長20-35cm,寬約10cm或更寬,每亞傘形花序有花9-15朵;花梗長1-1.5cm;萼片狹三角狀卵形或披外形,長1.5-2mm,被疏微柔毛,具腺點,緣毛不明顯;花瓣白色或粉紅色,卵形,長4-5mm,具疏腺點;雄蕊為花瓣長的2/3,花藥卵形;雌蕊與花瓣幾等長,子房被微柔毛。果球形,直徑約6mm,紅色,具縱脅,多少具腺點?;ㄆ?-6月,有時2-3月,果期11-12月,有時2-6月。

    性味

    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

    解毒去腐;生肌活血。主癰疽瘡癤;下肢潰瘍;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1.《陸川本草》:去腐,生肌,消炎。治癰疽發(fā)背,潰瘍。

    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鮮葉搗爛外敷瘡癤腫痛,下肢潰瘍,跌打扭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篦梳劍拼音注音Bì Shū Jiàn別名閂門草、矛葉蹄蓋蕨、小石劍、蛇輪草來源蕨類蹄蓋蕨科矛葉蹄蓋蕨Diplazium lanceum (Thunb.) Presl,以全草、根狀莖入藥。生境分布長江以南各省區(qū)。性味甘、辛......
  • 拼音注音Bì Chǐ Hāo別名惡臭蒿、粘蒿、籽蒿英文名Pectinate Neopallasia herb出處始載于《內(nèi)蒙古中草藥》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櫛葉蒿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opallasia pectinata ......
  • 拼音注音Bèi Huā Chuānɡ別名獨色草、四季青、大石芥、銅錢草、石莧菜、阿飛虻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盾葉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lea peltata Hance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
  • 拼音注音Bì Xínɡ Cǎo來源藥材基源:為禾臂本科植物毛臂形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rachiaria villosa(Lam.)A.Camus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田野和山坡草地。資源分布......
  • 拼音注音Bā Máo別名竿青、竿芒。出處本品《綱目》始載之,在“白茅”條下云:“芭茅叢生,葉大如蒲,長六七尺,有二種,即芒也。”又云:“五月抽短莖,開花如芒也?!彼瞿吮痉N,即芒草中具有短穗的一種。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芭茅的莖。拉丁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