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八味理中丸

    《活幼口議》卷十九:八味理中丸處方

    人參 甘草(炙)白術(shù) 干姜 枳實(shí)(制炒)白茯苓 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制法

    藥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小指頭大。

    功能主治

    小兒心肺不和,息數(shù)脈急,上下不得升降,中膈痞滿,坐臥煩悶,神情不樂,飲食不下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用淡豆豉5粒,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豉,通口服無時(shí)。

    摘錄《活幼口議》卷十九《醫(yī)統(tǒng)》卷八十五:八味理中丸處方

    白術(shù)1兩(炒),炙甘草7錢,人參5錢,白茯苓5錢,干姜(炒)5錢,滑石5錢,麥芽(炒)5錢,神曲(炒)5錢。

    制法

    上為細(xì)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壯氣補(bǔ)虛。主產(chǎn)后氣血俱虛,汗出嘔吐。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食前生姜湯送下。

    有痰,加半夏曲。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八十五《普濟(jì)方》卷三八七:八味理中丸處方

    人參、甘草(炙)、白術(shù)、干姜、枳實(shí)(治炒)、白茯苓、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小指大。

    功能主治

    小兒心脾肺不和,息數(shù)脈急,上下不升降,中膈痞滿,胸臆郁抑,坐臥煩悶,精神不樂,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次1丸,用淡豆豉5粒,水1小盞,煎至半,去豉,通口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八七《百一》卷二:八味理中丸處方

    川姜2兩,縮砂仁2兩,麥糵2兩,神曲(炒)1兩,白茯苓1兩,人參1兩,甘草1兩半(炙),白術(shù)4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jī)煞肿?0丸。

    功能主治

    脾胃虛弱,胸膈痞悶,心腹疼痛,腹?jié)M身重,四肢不舉,腸鳴泄瀉,飲食不化,嘔吐痰水。

    用法用量

    《普濟(jì)方》加半夏曲,入鹽點(diǎn)服,名“八味理中湯”。

    摘錄《百一》卷二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黨參4錢,炮姜6分,當(dāng)歸2錢,半夏1錢,茯苓3錢,白術(shù)1錢,厚樸1錢,砂仁1錢,桑皮2錢,杏仁3錢,蘇子1錢5分,陳香櫞皮6分。功能主治脾痹。摘錄《醫(yī)醇剩義》卷四......
  • 處方生川烏24g 生草烏24g 烏藥24g 白蘞24g 白芷24g 白及24g 木鱉子24g 關(guān)木通24g 木瓜24g 三棱24g 莪術(shù)24g 當(dāng)歸24g 赤芍24g 肉桂24g 大黃48g 連翹48g 血竭10g 阿魏10g 乳香6g 沒......
  • 處方生地3錢,丹參3錢,益母草3錢,烏賊骨6錢,茜草根(炒)1錢半,旱蓮草3錢,炒蘄艾3錢。功能主治養(yǎng)陰止血。主產(chǎn)后惡露不絕,量較多,色紅且有腥臭,腹部偶而作脹,口干心煩,舌淡紅苔黃,脈數(shù),屬血熱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中醫(yī)婦科治療學(xué)》......
  • 《傷科匯纂》卷七:安髓散處方川芎、白芷、香附(制)各等分。功能主治腦陷頭疼。用法用量生姜汁和酒服。摘錄《傷科匯纂》卷七《梅氏驗(yàn)方新編》卷六:安髓散處方川芎1兩,香附1兩,白附子1兩,甘草1兩,白芷1兩,相草1兩,牡蠣1兩。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
  • 處方黑鉛2兩,水銀1兩,硫黃(細(xì)研)1兩。制法上先銷鉛成水,次下水銀攪令勻,良久,即下硫黃末,當(dāng)為碧色,勻攪,即去火放冷,細(xì)研如粉,以軟飯和丸,如綠豆大。功能主治驚邪癲癇,天行熱病,心神狂亂。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新汲水研服之。摘錄《圣惠》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