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白頭翁半兩,昆布10分,海藻7分,通草7分,玄參8分,連翹(微炒)8分,白蘞6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氣瘤。
每服5丸,若冷,用酒送下。
忌蒜、面、生蔥、豬、魚(yú)。
白頭翁(去蘆頭)半兩,艾葉2兩(微炒)。
上為末,用米醋1升,入藥一半,先熬成煎,入余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冷勞泄痢,及婦人產(chǎn)后帶下。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白頭翁1兩,干姜1兩(炮裂,銼),黃連1兩(去須,微炒),地榆1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
上為末,以黃蠟消成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產(chǎn)后下痢不止。
每服2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白頭翁1兩,黃丹2兩(并白頭翁入鐵瓶?jī)?nèi)燒令通赤),干姜1兩(炮裂,銼),莨菪子半升(以水淘去浮者,煮令芽出,曬干,炒令黃黑色),白礬2兩(燒令汁盡)。
上為末,以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休息痢,日夜不止,腹內(nèi)冷痛。
每服1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白頭翁半兩(去蘆頭,蒸5遍,焙干),當(dāng)歸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羌活半兩,苦參半兩(銼),獨(dú)活半兩,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牛膝半兩(去苗),仙靈脾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桂心半兩,晚蠶蛾半兩(微炒),烏蛇肉2兩(酒浸,炙微黃)。
頑麻風(fēng)及腰腳疼痛。
每服1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漸加至30丸。
白頭翁3分,黃連6分(研),石榴皮3分。
小兒毒下及赤滯下如魚(yú)腦。
以水2升,煮取8合。兒生40日,以5合為3服。大者則加藥。
有毒,去榴皮,加犀角屑3分。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白頭翁半兩,昆布10分,海藻7分,通草7分,玄參8分,連翹(微炒)8分,白蘞6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氣瘤。
用法用量每服5丸,若冷,用酒送下。
注意忌蒜、面、生蔥、豬、魚(yú)。
摘錄方出《外臺(tái)》卷二十三引《必效方》,名見(jiàn)《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五《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一:白頭翁丸處方白頭翁(去蘆頭)半兩,艾葉2兩(微炒)。
制法上為末,用米醋1升,入藥一半,先熬成煎,入余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勞泄痢,及婦人產(chǎn)后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一《圣惠》卷七十九:白頭翁丸處方白頭翁1兩,干姜1兩(炮裂,銼),黃連1兩(去須,微炒),地榆1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
制法上為末,以黃蠟消成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九《圣惠》卷五十八:白頭翁丸處方白頭翁1兩,黃丹2兩(并白頭翁入鐵瓶?jī)?nèi)燒令通赤),干姜1兩(炮裂,銼),莨菪子半升(以水淘去浮者,煮令芽出,曬干,炒令黃黑色),白礬2兩(燒令汁盡)。
制法上為末,以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休息痢,日夜不止,腹內(nèi)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圣惠》卷二十一:白頭翁丸處方白頭翁半兩(去蘆頭,蒸5遍,焙干),當(dāng)歸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羌活半兩,苦參半兩(銼),獨(dú)活半兩,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牛膝半兩(去苗),仙靈脾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桂心半兩,晚蠶蛾半兩(微炒),烏蛇肉2兩(酒浸,炙微黃)。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頑麻風(fēng)及腰腳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漸加至30丸。
摘錄《圣惠》卷二十一《準(zhǔn)繩·幼科》卷七引《肘后方》:白頭翁丸處方白頭翁3分,黃連6分(研),石榴皮3分。
功能主治小兒毒下及赤滯下如魚(yú)腦。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煮取8合。兒生40日,以5合為3服。大者則加藥。
有毒,去榴皮,加犀角屑3分。
摘錄《準(zhǔn)繩·幼科》卷七引《肘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