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白帶丸

    《中國藥典》:白帶丸處方

    黃柏(酒炒)150g 椿皮300g 白芍100g 當歸100g 香附(醋制)50g

    性狀

    為棕黑色的水丸;味苦。

    炮制

    以上五味,除椿皮外,其余黃柏等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椿皮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酌留部分包衣),用濃縮液與適量的水泛丸,用留下的濃縮液包衣,干燥,打光,即得。

    功能主治

    清濕熱,止帶下。用于濕熱下注,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貯藏

    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便覽》卷四:白帶丸處方

    蘄艾2兩,當歸2兩,熟地2兩,香附3兩(醋煮,焙),川芎1兩2錢,人參1兩2錢,白芍(酒炒)1兩,白術1兩,蒼術1兩,阿膠1兩,黃柏(酒炒)1兩,樗根皮1兩,地榆7錢,白茯8錢,白石脂(火煅)6錢。

    制法

    上為極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空心溫水送下。

    摘錄《便覽》卷四《婦產(chǎn)科學》:白帶丸處方

    白術、茯苓、白芍、龍骨、山藥、白芷、牡蠣、干姜炭、鹿角霜、榆白皮、赤石脂、陳棕炭。

    功能主治

    腎虛帶下稀薄,量多。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日3次。

    摘錄《婦產(chǎn)科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白帶丸處方

    人參8兩,白術(土炒)4兩,茯苓4兩,艾炭4兩,川芎4兩,當歸4兩,白芍(炒)4兩,煅龍骨4兩,煅牡蠣4兩,阿膠(炒)4兩,山藥(炒)4兩,巴戟(炒)4兩,熟地4兩,杜仲炭4兩,肉桂4兩,黃耆4兩,川斷4兩,香附4兩,赤石脂4兩,半夏2兩,蒼術2兩,黃柏2兩,破故紙6兩。

    制法

    上為細末,水泛小丸,青黛3兩為衣。

    功能主治

    赤白帶下,淋漓不止,凝滯腹疼,腰酸腿疼,四肢倦怠,多睡少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錢5分,臨睡時白水送下。

    注意

    忌生冷食物。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重慶方):白帶丸處方

    烏賊骨1兩,山藥2兩,芡實2兩,炒黃柏5錢,醋柴胡4兩,白芍1兩,續(xù)斷5錢,香附4錢,白果仁1兩,車前子5錢,牡蠣1兩,赤石脂5錢。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加配醋1兩為丸。

    功能主治

    赤白帶下,經(jīng)水不調(diào)或先或后,頭暈眼花,四肢無力,腰胸悶,骨蒸內(nèi)熱,飲食減少。

    用法用量

    每服3-4錢。

    注意

    忌食生冷。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重慶方)《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白帶丸處方

    當歸4兩,生白芍3兩,野黨參(去蘆)2兩,焦白術3兩,茯苓(去皮)4兩,椿皮(醋炒)2兩,鹿角霜3兩,故紙(鹽炒)2兩,芡實(麩炒)4兩,海螵蛸3兩,香附(醋制)3兩,肉桂(去粗皮)1兩,陳皮2兩,杜仲炭(鹽炒)2兩,續(xù)斷2兩,甘草2兩,木通1兩5錢,吳萸(甘草水制)2兩。

    制法

    上為細末,涼開水為小丸,每斤丸藥用桃膠2錢化水,滑石3兩上衣,2錢重裝袋。

    功能主治

    溫經(jīng)散寒,利濕止帶。主濕寒白帶,淋漓不止,經(jīng)期腹痛,血寒經(jīng)閉,不思飲食,四肢倦怠,精神不振。

    用法用量

    每服1袋,白開水送下。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白帶丸處方

    當歸8兩,白術(炒)8兩,木香1兩,茯苓8兩,川芎2兩,甘草4兩,生地8兩,白芍8兩,白雞冠花4兩,杞子4兩,蓮肉8兩,益智仁2兩,棗仁(炒)4兩,鱉甲膠4兩,龜版膠4兩,白木耳4兩,檀香4兩,鹿角膠4兩,玫瑰花2兩,巴戟肉(炙)4兩,吳萸(炙)4兩,茜草4兩,沒石子2兩,白礬2兩,烏梅肉4兩。

    制法

    上為細末,過羅,煉蜜為丸,重3錢,蠟皮封固。

    功能主治

    溫經(jīng)散寒,利濕止帶。主婦女濕寒白帶,淋瀝不止,經(jīng)期腹痛,身體倦怠。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溫開水送下,日2次。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惠直堂方》卷四:白帶丸處方

    藕節(jié)8兩,芡實2兩,白茯苓1兩,白茯神1兩,山藥3兩,蓮須1兩5錢,蓮子2兩,金櫻膏18兩。

    制法

    上為末,金櫻膏為丸。

    功能主治

    白帶。

    用法用量

    口服。

    摘錄《惠直堂方》卷四《中國醫(yī)學大辭典》:白帶丸處方

    白芍(酒炒)4兩,黃柏(鹽水炒)4兩,茅術(米泔浸)4兩,高良姜1兩,豆腐鍋巴8兩。

    制法

    上為細末,薏苡仁煎湯泛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赤白帶下,經(jīng)水不調(diào),或先或后,頭暈眼花,四肢無力,腰酸胸悶,骨蒸內(nèi)熱,飲食減少。

    用法用量

    每服3-4錢,鹽湯送下。

    摘錄《中國醫(yī)學大辭典》《內(nèi)外驗方秘傳》:白帶丸處方

    烏梅炭2兩,棕灰2兩,椿根皮2兩,五味炭1兩,熟地炭3兩,杜仲2兩,山藥2兩,白芍2兩,生耆3兩,黨參3兩,當歸2兩,菟絲子2兩,煅龍骨2兩,桑螵蛸2兩,五倍子2兩(去毛),煅明礬3兩,牡蠣粉2兩,金櫻子2兩(去毛),川斷1兩,料豆3兩,烏賊骨2兩,蓮須2兩,赤石脂8錢,禹余糧2兩(煅)。

    制法

    上為末,以芡實粉4兩打糊為丸。

    功能主治

    婦人赤白帶。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淡鹽湯送下。

    摘錄《內(nèi)外驗方秘傳》
更多中藥材
  • 《外臺秘要》卷三引阮河南方:艾湯別名葶藶苦酒湯(《類證活人書》卷十六)。處方苦酒(即米醋)300毫升 葶藶(熬,杵膏)9克 生艾汁(無生艾,以熟艾,或用艾根搗取汁)100毫升功能主治傷寒七八日,內(nèi)熱不解,發(fā)狂煩躁,面赤嚼痛。用法用量上藥煎取......
  • 處方艾不拘多少。制法燒灰細研。功能主治吐血。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新汲水調(diào)下。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八......
  • 處方艾葉(燒灰留性)2錢,白龍骨2錢,定粉2錢,肉豆蔻1枚(面裹煨熟),黃丹半錢(火煅飛過)。制法上為細末,滴水為丸,每1兩作40丸,捏作餅子。功能主治小兒吐瀉,日夜無度。用法用量每服1餅子,先取油燈盞,水洗過,乳食前煎油燈盞湯化下。摘錄《......
  • 處方黃連(去須)1兩半,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14粒,膽礬(研)半豆許,鉛丹(研)半兩,膩粉1分。制法上藥再同研勻,入粟米粥和,以艾煙熏之,為丸如雞頭子大。功能主治赤目。用法用量每用1丸,以綿裹井花水浸,點眼。摘錄《圣濟總錄》卷一......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艾煎丸處方人參 川芎 菖蒲各30克(節(jié)密,炒)熟艾120克(糯米飲調(diào)作餅,焙干)食茱萸(湯洗)當歸各22克 白芍藥 熟干地黃各45克制法上為末,煮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補營衛(wèi),固經(jīng)脈。婦人崩漏,小腹?jié)M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