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白薇散

    《千金翼》卷十八:白薇散處方

    白薇1兩,干姜1兩,甘草1兩,栝樓2兩,消石3兩。

    制法

    上藥各為末。先納甘草臼中,次納白薇,次納干姜,次納栝樓,次納消石,治下篩。

    功能主治

    虛煩。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冷水下,日3次。

    摘錄《千金翼》卷十八《鬼遺》卷二:白薇散處方

    白薇1兩,瓜蔞1兩,枳實(炒)1兩,辛荑(去毛)1兩,甘草(炙)1兩,石膏1兩,厚樸2分(炙),酸棗2分(炙)。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金瘡煩滿疼痛,不得眠睡。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調(diào)溫酒下,日3次,夜1次。

    摘錄《鬼遺》卷二《圣惠》卷五十八:白薇散處方

    白薇1兩,白蘞1兩,白芍藥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小便不禁,挾熱遺溺。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粥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圣惠》卷六十八:白薇散處方

    白薇1兩,栝樓根1兩,枳實1兩(麩炒微黃),辛荑仁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赤芍藥1兩,酸棗仁3兩(微炒)。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金瘡煩悶,不得眠臥,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溫酒調(diào)下,1日4-5次。

    摘錄《圣惠》卷六十八《得效》卷十五:白薇散處方

    白薇(去土)、川芎、熟地黃(酒炒)、桂心、牡丹皮(去骨)、甘草(炙)、當(dāng)歸(去尾)、釋蘭葉、蒼術(shù)(切,焙)、芍藥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婦人胎前產(chǎn)后諸證,婦人陰挺。

    用法用量

    每服3錢,隨證酌量用湯飲。氣刺心脅痛,艾醋澤蘭湯;頭痛心躁,米泔米飲;氣虛,土芎湯;頭痛,荊芥湯;胎前潮熱,氣急心悶,生地黃、燈心湯;產(chǎn)后腹膨吐逆,藿香、胡椒湯;胎氣不安,陳艾湯;下血不止,糯米、地榆、陳艾湯;產(chǎn)后血刺脅痛,艾醋湯;小腹痛,地黃、姜汁、好酒;產(chǎn)后腰腿疼痛、背膊痛,木瓜、白膠香、沒藥、好酒;月經(jīng)不勻,百草霜溫酒;若過多,藕節(jié)酒煎,又用陳艾、阿膠;月水不通,杜牛膝、野苧根、蘇木、紅花酒下;赤白帶,心躁腰痛,沒藥;白帶,黃耆(切;和鹽炒,酒浸),吃10服;胎衣不下,順流水、酸車草;產(chǎn)后血氣,當(dāng)歸(鹽炒)好酒;產(chǎn)后勞嗽,糯米、桑白皮;熱嗽,生地黃、芭蕉水;產(chǎn)前產(chǎn)后潮熱,桃柳枝;臨產(chǎn)小腹緊痛,桑白皮、葛根,立便催生;產(chǎn)前產(chǎn)后臟腑熱,枳殼;下血,地榆;心神亂,銀器;大小便秘,麻仁、蘇子;血風(fēng),腳膝腫痛寒熱,生姜黃、水柳根;血崩,竹青、藕節(jié)、霜梅;熱吐紅,山梔子、竹青、藕節(jié);奶癰,蔓荊子酒煎調(diào)服之。

    摘錄《得效》卷十五《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白薇散處方

    白薇、白芍、牡蠣、當(dāng)歸、益智、陳皮、熟地、甘草、香附、黃耆、人參、川芎、白礬、桑螵蛸。

    功能主治

    妊娠遺尿。

    各家論述

    是方,參、耆以培元氣;四物以養(yǎng)胎血;桑螵、牡蠣、益智固腎益精,澀以止脫之義;白礬酸澀,佐螵蛸而引陰氣入內(nèi);附、陳、甘草辛甘,以佐參、耆而引陽氣上升;白薇入心、腎二經(jīng),取水火相交之意也。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壽世保元》卷七:白薇散處方

    白薇1錢,白芍(火煨)1錢5分,蒼術(shù)(米泔浸)3錢,當(dāng)歸3錢,懷熟地黃3錢,川芎3錢,牡丹皮1錢5分,澤蘭葉10片,凌霄花(即紫薇花)1錢。

    功能主治

    茄病。

    用法用量

    用法中所云熏洗法為:宣黃連一兩,金毛狗脊八錢,茄藤七錢,水楊柳根一兩,五倍子八錢,魚腥草一兩,枯礬七錢。為散。每帖要如數(shù),大罐貯藥煎滾,放桶內(nèi),去罐上紙蓋熏,候藥水略溫,傾小半在盆內(nèi)洗,次日再將前藥煎滾熏,如前洗,其物自收。

    摘錄《壽世保元》卷七《千金》卷二十二:白薇散處方

    白薇6分,防風(fēng)6分,射干6分,白術(shù)6分,當(dāng)歸4分,防己4分,青木香4分,天門冬4分,烏頭4分,枳實4分,獨活4分,山茱萸4分,葳蕤4分,麻黃5分,柴胡3分,白芷3分,莽草1分,蜀椒1分,秦艽5分。

    制法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癰疽,疔瘡;風(fēng)熱相搏結(jié),氣痛左右走,身中或有惡核者;氣腫痛,狀如瘤,無頭,但虛腫,色不變,皮急痛。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以漿水下,日3次。加至2匕。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白薇散中祛風(fēng)走表之味居多,兼取當(dāng)歸、天門冬、葳蕤和血通津之味,以滋風(fēng)燥之性;獨山茱萸1味,人但知補肝澀精之用,不知《本經(jīng)》原有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諸治,惟《千金》得之。

    摘錄《千金》卷二十二《異授眼科》:白薇散處方

    白薇2兩,生地1兩,白蒺藜1兩5錢,防風(fēng)1兩5錢,石榴皮9錢,羌活1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目睛出痘,眼下皮漏膿。

    用法用量

    枸杞湯下。

    摘錄《異授眼科》《外臺》卷一引《小品方》:白薇散處方

    白薇2兩,麻黃7分(去節(jié)),杏仁(去皮尖,熬)3分,貝母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發(fā)汗。主傷寒二日不解。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下。厚覆臥,汗出愈。

    摘錄《外臺》卷一引《小品方》《圣惠》卷二十九:白薇散處方

    白薇3分,白龍骨1兩,黃耆1兩(銼),牡蠣3分(燒為粉),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肉蓯蓉1兩(酒浸,去皺皮,炙干)。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虛勞羸弱,小便數(shù)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二十九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2兩,麥糵(炒)2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兩,人參1兩,桂(去粗皮)1兩,蕪荑(微炒)1兩,陳橘皮(湯洗,去白,焙)1兩,蓽茇半兩。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脾胃氣虛,不能飲食。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加......
  • 《活幼口議》卷十九:八味理中丸處方人參 甘草(炙)白術(shù) 干姜 枳實(制炒)白茯苓 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制法藥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小指頭大。功能主治小兒心肺不和,息數(shù)脈急,上下不得升降,中膈痞滿,坐臥煩悶,神情不樂,飲食不下者......
  • 別名生姜煎處方生姜7兩,干姜4兩,桂心2兩,甘草3兩,杏仁1升,款冬花3兩,紫菀3兩,蜜1升。功能主治小兒咳嗽。用法用量生姜煎(《衛(wèi)生總微》卷十四)。本方方名,《外臺》引作“八物生姜煎”。各家論述1.《千金方衍義》:此治肺氣咳嗽氣逆。用蜂蜜......
  • 處方熟地5錢,人參1-2錢或5-7錢,麥冬2錢,山藥1錢5分,山萸肉1錢5分,丹皮1錢,茯苓1錢,肉桂5分,澤瀉5分,五味子5分,川附子5分。功能主治中風(fēng)半身不遂。用法用量水2鐘,煎7分,食遠(yuǎn)溫服。各家論述先天無形之火乃真陽之火,人身無此火......
  • 處方桂枝1錢,桃仁1錢,延胡1錢,木通1錢,大黃1錢,烏頭8分,丹皮8分,牽牛子(別末)8分。功能主治疝氣。用法用量水煎,臨用點牽牛子末服。摘錄《觀聚方要補》卷五引福井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