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縮脾丸(《景岳全書(shū)》卷五十八)。
白術(shù) 赤石脂 肉豆蔻(面裹,煨)川厚樸(去粗皮,姜汁涂炙)川白姜(炮)各30克 蓽茇(炒)神曲(炒)麥芽(炒)附子(炮,去皮、臍)各15克
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溫脾祛寒,澀腸止瀉。主脾陽(yáng)虛弱,滑泄不禁。
早、晚食前各服50丸,陳米飲送下。
白術(shù)(去蘆)300克(分四份:一肉蔻,二五味子,三故紙,四吳茱萸各60克拌炒,去四味,只用白術(shù))蓮肉(去心,炒)人參各30克 甘草 白芍(炒)各15克 木香(煨)12克 山藥(炒)陳皮各21克 干姜(炒)9克
上為細(xì)末,煮粥加炒神曲末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溫中理氣,健脾止瀉。主腸胃虛寒,滑泄不禁,日夜無(wú)度。
每服100丸,空腹時(shí)用淡姜湯送下。
人參1兩,白術(shù)1兩,茯苓1兩,炙粉草1兩,白芍(酒炒)1兩,黃耆(蜜炙)1兩,陳皮1兩,當(dāng)歸身1兩,山藥1兩,蓮肉1兩,神曲5錢,肉桂2錢5分。
上為末,荷葉水煮粳米糊丸,如麻子大。
小兒脾虛。
米飲送下。
白術(shù)半兩,白芍藥2錢。
上為細(xì)末,飯為丸。
脾虛泄瀉。
口服。
冬月,去芍藥,加肉豆蔻、澤瀉服之;又不止者,加飛礬1錢半。
破故紙3兩(用薏苡仁炒,去苡仁不用),白茯苓2兩5錢,肉果4兩(紙包,煨)(或加香椿根皮)。
上為末,加大棗半斤、生姜半斤,砂鍋內(nèi)煮熟,用棗肉為丸。
五更久泄不愈。
每服80丸,清晨棗湯送下。
忌生冷、魚(yú)腥、房事。
白術(shù)半斤,蒼術(shù)3兩,茯苓3兩,陳皮3兩。
粥為丸。
傷食。
附子(炮)1兩,蜀椒(汗)1兩,桂心2兩,赤石脂2兩,黃連2兩,人參2兩,干姜2兩,茯苓2兩,大麥糵2兩,陳面(炒)2兩,石斛2兩,當(dāng)歸2兩,鐘乳3兩(研)。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脾滑,胃虛弱,泄下不禁,飲食不消,雷鳴絞痛。
每服10丸,酒送下,日3次。稍稍加之。
肉豆蔻(炮,去殼,為末)1枚,龍骨(燒,研)1錢,乳香(研)1錢,蕪荑仁(炒,研)1錢,麝香(研)1錢。
上為末,軟飯為丸,如麻子大。
小兒冷痢,或下青白,或下瘀黑,或如凝脂。
每服5-7丸,陳米飲送下。
丁香1兩,人參(去蘆頭)1兩,胡椒1兩,木香1兩,茴香1兩,肉桂(去粗皮)1兩,干姜(炮)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縮砂仁1兩,神曲(炒)3分,大麥糵(炒)3分,木瓜3分,甘草(炒)3分,白術(shù)3分,烏梅肉(炒)3分。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1兩作11丸。
中焦不和,脾胃虛弱,心腹冷痛,泄利不時(shí),不思飲食,嘔吐痰逆,面色痿黃,肌肉消瘦,怠惰嗜臥,噎塞不通。
每服1丸,細(xì)嚼,食前米飲送下。
厚樸(去皮)1兩(生姜1兩,同杵令爛,焙干),白術(shù)1兩,石脂1兩,肉豆蔻1兩,麥糵半兩,蓽茇半兩,訶子半兩,附子半兩,神曲半兩,干姜1兩。
上為細(xì)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久痢不止,體重羸瘦,腹中脹急,飲食不化,遇寒則極,脈弦而遲,此脾胃素弱,為風(fēng)冷則谷不化而水勝,久久不止,成虛勞。
每服30丸,飲送下。未知,加至50丸。
白術(shù)1兩,赤石脂1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川厚樸1兩(去粗皮,姜汁涂炙),川白姜(炮)1兩,蓽茇(炒)半兩,神曲(炒)半兩,麥糵(炒)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滑泄。
本方方名,《景岳全書(shū)》引作“縮脾丸”。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縮脾丸(《景岳全書(shū)》卷五十八)。
處方白術(shù) 赤石脂 肉豆蔻(面裹,煨)川厚樸(去粗皮,姜汁涂炙)川白姜(炮)各30克 蓽茇(炒)神曲(炒)麥芽(炒)附子(炮,去皮、臍)各15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脾祛寒,澀腸止瀉。主脾陽(yáng)虛弱,滑泄不禁。
用法用量早、晚食前各服50丸,陳米飲送下。
摘錄《百一選方》卷六《壽世保元》卷三:補(bǔ)脾丸處方白術(shù)(去蘆)300克(分四份:一肉蔻,二五味子,三故紙,四吳茱萸各60克拌炒,去四味,只用白術(shù))蓮肉(去心,炒)人參各30克 甘草 白芍(炒)各15克 木香(煨)12克 山藥(炒)陳皮各21克 干姜(炒)9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煮粥加炒神曲末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中理氣,健脾止瀉。主腸胃虛寒,滑泄不禁,日夜無(wú)度。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時(shí)用淡姜湯送下。
摘錄《壽世保元》卷三《幼科發(fā)揮》卷三:補(bǔ)脾丸處方人參1兩,白術(shù)1兩,茯苓1兩,炙粉草1兩,白芍(酒炒)1兩,黃耆(蜜炙)1兩,陳皮1兩,當(dāng)歸身1兩,山藥1兩,蓮肉1兩,神曲5錢,肉桂2錢5分。
制法上為末,荷葉水煮粳米糊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脾虛。
用法用量米飲送下。
摘錄《幼科發(fā)揮》卷三《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三引丹溪方:補(bǔ)脾丸處方白術(shù)半兩,白芍藥2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飯為丸。
功能主治脾虛泄瀉。
用法用量口服。
冬月,去芍藥,加肉豆蔻、澤瀉服之;又不止者,加飛礬1錢半。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三引丹溪方《證治寶鑒》卷八:補(bǔ)脾丸處方破故紙3兩(用薏苡仁炒,去苡仁不用),白茯苓2兩5錢,肉果4兩(紙包,煨)(或加香椿根皮)。
制法上為末,加大棗半斤、生姜半斤,砂鍋內(nèi)煮熟,用棗肉為丸。
功能主治五更久泄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80丸,清晨棗湯送下。
注意忌生冷、魚(yú)腥、房事。
摘錄《證治寶鑒》卷八《丹溪心法》卷三:補(bǔ)脾丸處方白術(shù)半斤,蒼術(shù)3兩,茯苓3兩,陳皮3兩。
制法粥為丸。
功能主治傷食。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丹溪心法》卷三《外臺(tái)》卷二十五引《集驗(yàn)方》:補(bǔ)脾丸處方附子(炮)1兩,蜀椒(汗)1兩,桂心2兩,赤石脂2兩,黃連2兩,人參2兩,干姜2兩,茯苓2兩,大麥糵2兩,陳面(炒)2兩,石斛2兩,當(dāng)歸2兩,鐘乳3兩(研)。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滑,胃虛弱,泄下不禁,飲食不消,雷鳴絞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酒送下,日3次。稍稍加之。
摘錄《外臺(tái)》卷二十五引《集驗(yàn)方》《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八:補(bǔ)脾丸處方肉豆蔻(炮,去殼,為末)1枚,龍骨(燒,研)1錢,乳香(研)1錢,蕪荑仁(炒,研)1錢,麝香(研)1錢。
制法上為末,軟飯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冷痢,或下青白,或下瘀黑,或如凝脂。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陳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八《楊氏家藏方》卷六:補(bǔ)脾丸處方丁香1兩,人參(去蘆頭)1兩,胡椒1兩,木香1兩,茴香1兩,肉桂(去粗皮)1兩,干姜(炮)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縮砂仁1兩,神曲(炒)3分,大麥糵(炒)3分,木瓜3分,甘草(炒)3分,白術(shù)3分,烏梅肉(炒)3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1兩作11丸。
功能主治中焦不和,脾胃虛弱,心腹冷痛,泄利不時(shí),不思飲食,嘔吐痰逆,面色痿黃,肌肉消瘦,怠惰嗜臥,噎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xì)嚼,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六《雞峰》卷十四:補(bǔ)脾丸處方厚樸(去皮)1兩(生姜1兩,同杵令爛,焙干),白術(shù)1兩,石脂1兩,肉豆蔻1兩,麥糵半兩,蓽茇半兩,訶子半兩,附子半兩,神曲半兩,干姜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痢不止,體重羸瘦,腹中脹急,飲食不化,遇寒則極,脈弦而遲,此脾胃素弱,為風(fēng)冷則谷不化而水勝,久久不止,成虛勞。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飲送下。未知,加至50丸。
摘錄《雞峰》卷十四《百一》卷六:補(bǔ)脾丸處方白術(shù)1兩,赤石脂1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川厚樸1兩(去粗皮,姜汁涂炙),川白姜(炮)1兩,蓽茇(炒)半兩,神曲(炒)半兩,麥糵(炒)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滑泄。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景岳全書(shū)》引作“縮脾丸”。
摘錄《百一》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