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橘皮3兩(洗),麥門冬(去心)1兩,人參(去蘆)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熱從腹起,上循胸腋,繞頸額,初微而漸至大熱,發(fā)無時,遇饑則劇,中脘不利,善食而瘦,其色蒼黃,肌肉不澤,口唇干燥,由脾氣素弱,曾因他病,誤服熱藥入于脾,脾熱則消谷引飲,善消肌肉,其脈濡弱而疾。
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
若嗽,加五味子1兩,及灸脾腧百壯。
人參2兩,神曲2兩,半夏(泡7次)2兩,縮砂仁2兩,麥糵2兩(炒),白茯苓(去皮)4兩,橘紅1斤(去白,用生姜1斤同搗,曬干)。
上為細(xì)末,姜汁打糊為丸。
壯脾進(jìn)食,消飲下痰。主
每服50丸,姜汁送下,熱水亦得。
橘皮4兩(洗),人參1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補(bǔ)氣,順氣。主氣病。心下似硬,按之即無,常覺膨脹,多食則吐,氣引前后,噫氣不除,由思慮過多,氣不以時而行則氣結(jié),脈澀滯。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橘皮3兩(洗),麥門冬(去心)1兩,人參(去蘆)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熱從腹起,上循胸腋,繞頸額,初微而漸至大熱,發(fā)無時,遇饑則劇,中脘不利,善食而瘦,其色蒼黃,肌肉不澤,口唇干燥,由脾氣素弱,曾因他病,誤服熱藥入于脾,脾熱則消谷引飲,善消肌肉,其脈濡弱而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
若嗽,加五味子1兩,及灸脾腧百壯。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二《朱氏集驗(yàn)方》卷四引梁國佐方:參橘丸處方人參2兩,神曲2兩,半夏(泡7次)2兩,縮砂仁2兩,麥糵2兩(炒),白茯苓(去皮)4兩,橘紅1斤(去白,用生姜1斤同搗,曬干)。
制法上為細(xì)末,姜汁打糊為丸。
功能主治壯脾進(jìn)食,消飲下痰。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姜汁送下,熱水亦得。
摘錄《朱氏集驗(yàn)方》卷四引梁國佐方《全生指迷方》卷二:參橘丸處方橘皮4兩(洗),人參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氣,順氣。主氣病。心下似硬,按之即無,常覺膨脹,多食則吐,氣引前后,噫氣不除,由思慮過多,氣不以時而行則氣結(jié),脈澀滯。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