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柴胡半夏湯

    《類證活人書(shū)》卷十七:柴胡半夏湯別名

    柴胡飲子(《御藥院方》卷五)。

    處方

    柴胡240克,人參90克 半夏75克 甘草(炙)90克 黃芩90克 白術(shù)60克 麥門冬(去心)30克

    制法

    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

    主痰熱頭痛,手足煩熱,肢節(jié)倦怠,身體疼痛,嗜臥少力,飲食無(wú)味,兼治五飲、痰癬。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生姜5片,大棗1枚,同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

    摘錄《類證活人書(shū)》卷十七《醫(yī)學(xué)入門)卷四:柴胡半夏湯處方

    柴胡 半夏各3克 黃芩 白術(shù) 陳皮 麥門冬各3克 甘草1.5克 姜3片 大棗2枚

    功能主治

    主傷風(fēng)發(fā)熱惡寒,頭痛無(wú)汗而咳嗽,或協(xié)熱自利,兼治一切痰癥,狀似傷寒。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小便不利,加茯苓;冬月無(wú)汗,加麻黃;三時(shí)無(wú)汗,加蘇葉;冬月有汗,加桂枝;三時(shí)有汗,加防風(fēng);咽喉痛,加桔梗;喘嗽,去白術(shù),加杏仁、桑白皮;酒熱,加黃連;食積,加山楂、神曲;痰伏脅下作痛,加白芥子;痰甚喉中如牽鋸,加竹瀝、姜汁;痰稠如膠,加金沸草、前胡;胸膈痞悶,加枳殼。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四《活人書(shū)》卷十七:柴胡半夏湯別名

    柴胡飲子

    處方

    柴胡8兩,人參3兩,半夏2兩半(洗),甘草3兩(炙),黃芩3兩,白術(shù)2兩,麥門冬3兩(去心)。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消痰利膈除煩。主痰熱頭痛,手足煩熱,榮衛(wèi)不調(diào),肢節(jié)拘倦,身體疼痛,嗜臥少力,飲食無(wú)味,及五飲,痰癖。

    用法用量

    柴胡飲子(《御藥院方》卷五)。

    摘錄《活人書(shū)》卷十七《醫(yī)學(xué)入門》卷四:柴胡半夏湯處方

    柴胡1錢半,半夏1錢半,黃芩1錢,白術(shù)1錢,陳皮1錢,麥門冬1錢,甘草5分。

    功能主治

    傷風(fēng)發(fā)熱惡寒,頭痛無(wú)汗而咳嗽,或協(xié)熱自利,及一切痰證,狀似傷寒。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溫服。

    小便不利,加茯苓;冬月無(wú)汗,加麻黃;三時(shí)無(wú)汗,加蘇葉;冬月有汗,加桂枝;三時(shí)有汗,加防風(fēng);咽痛,加桔梗;喘嗽,去白術(shù),加杏仁、桑白皮;酒熱,加黃連;食積,加山楂、神曲;痰伏脅下作痛,加白芥子;痰盛,喉中如牽鋸,加竹瀝、姜汁;痰稠如膠,加金沸草、前胡;胸膈痞悶,加枳殼。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四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人參5錢,當(dāng)歸5錢,白茯5錢,烏藥5錢,杏仁5錢,砂仁5錢,川烏5錢,川草烏5錢,何首烏5錢,五加皮5錢,枸杞子5錢,牛膝5錢,杜仲5錢,肉桂5錢,蒼術(shù)5錢(制),肉蓯蓉1兩,破故紙1兩,甘草1兩,木香3錢,枳殼3錢,干姜3錢,虎骨(酥......
  • 處方苣勝子(去皮,9蒸9曬)1兩,補(bǔ)骨脂(酒浸1宿,焙)1兩,牛膝(酒浸1宿,焙)1兩,甘菊花1兩,天門冬(去心)1兩,菟絲子(酒浸1宿,濕杵作餅,火焙再杵)1兩,枸杞子1兩,人參(去蘆頭)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1兩,白茯苓(去皮......
  • 《普濟(jì)方》卷三六○引《醫(yī)方妙選》:保命散別名朱礬散(《片玉心書(shū)》卷五)。處方白礬7.5克(燒灰)馬牙消15克(細(xì)研)朱砂7.5克(水飛)制法上藥和勻研細(xì)。功能主治主小兒鵝口瘡。用法用量每用少許,取白鵝糞,以水?dāng)嚾≈?,調(diào)涂舌上、頰內(nèi)。未用藥時(shí)......
  • 處方南香附1斤(第1次用童便浸,2次酒浸,3次鹽水浸,4次醋浸。每次按春5、夏3、秋7、冬10日,取起曬干),官揀參1兩5錢,川當(dāng)歸1兩5錢,赤芍藥1兩5錢,白芍藥1兩5錢,香白芷1兩5錢,川芎1兩5錢,延胡索1兩5錢,遠(yuǎn)志(去心)1兩5錢......
  • 處方山大戟1分,丁香1分,大黃(炮)1分,不灰木(燒紅放冷)1分,甘遂1分(以上先為細(xì)末),朱砂半兩,水磨雄黃(并研細(xì),水飛)半兩,粉霜1錢,水銀(用錫結(jié)砂子)1錢,巴豆(去皮心膜,不去油,研細(xì))10個(gè)。制法上為末,用黃蠟4兩,于銀石器中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