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丁沉煎丸

    《雞峰》卷二十:丁沉煎丸處方

    丁香1兩,白茯苓1兩,人參1兩,半夏曲1兩,石灰末半兩,陽起石半兩,礞石半兩,阿魏半分,杏仁5個,巴豆5個。

    制法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

    行滯氣,下痰飲。主

    用法用量

    每服2丸,白湯送下。

    摘錄《雞峰》卷二十《博濟》(四庫本)卷二:丁沉煎丸別名

    蓽澄茄丸

    處方

    蓽澄茄(新者)1兩,沉香1兩,木香1兩,肉豆蔻(去皮)1兩,檳榔1兩,茴香(炒)1兩,川苦楝子1兩,高良姜1兩,官桂(去皮)1兩,當歸(凈洗,去土,切細,焙干)1兩,蓬莪茂1兩,丁香1兩。

    制法

    上為末,用附子2兩(炮)、烏頭2兩(炮),別杵為末,用米醋5升,浸硇砂1兩,經(jīng)1宿,澄去砂石,以此醋煮附子,烏頭為糊,搜和前藥末為劑,杵300-500下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心腹冷氣不和,絞刺疼痛。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商務本作“沉丁煎丸”。

    注意

    有孕不可服。

    摘錄《博濟》(四庫本)卷二《普濟方》卷一八二:丁沉煎丸處方

    丁香4錢,沉香1錢,白檀3錢,甘松4錢,白豆蔻2錢,蓽澄茄2錢,藿香3錢,肉豆蔻1雙,縮砂仁3錢,三奈子龍腦少許,麝香少許。

    制法

    上為細末,重羅過,用甘草膏子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一切氣疾。

    用法用量

    每服3丸,滾湯送下;含化亦得。

    摘錄《普濟方》卷一八二《局方》卷三(紹興續(xù)添方):丁沉煎丸處方

    丁香12兩,沉香2兩,木香1錢半,丁香皮1兩,白豆蔻仁9兩半。

    制法

    上為細末,別用甘草熬膏子為丸,每一兩分作250丸。

    功能主治

    辟霧露寒邪,散膈 脘凝滯,調(diào)順三焦,和養(yǎng)榮衛(wèi)。主心胸痞悶,噫醋吞酸,嘔逆痰水,津液不收,兩脅刺痛,腹中堅滿,口苦無味,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丁香煎丸”。方中丁香皮,《普濟方》作“廣皮”。

    摘錄《局方》卷三(紹興續(xù)添方)《普濟方》卷一八一:丁沉煎丸處方

    木香3兩,丁香3兩,甘松3兩,沉香3兩,藿香半兩,檀香半兩,香附半兩,砂仁半兩,白豆蔻半兩,丁皮半兩,陳皮半兩,薄荷少許,腦子少許,蓬莪術3錢。

    制法

    上為細末,熬甘草膏丸。

    功能主治

    一切氣疾。

    用法用量

    每服不拘丸數(shù)。

    摘錄《普濟方》卷一八一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人參1兩,五味子半兩,防風2兩,知母2兩,細辛半兩,黃芩1兩,桔梗1兩,車前子2兩,黑參1兩,生地黃2兩,茺蔚子2兩。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肝熱肺風合邪,上攻入目,而致冰翳內(nèi)障,瞳色堅實,白亮如冰之狀。無論陰處及日......
  • 處方柴胡、前胡、黃芩、山梔、連翹、澤瀉、黃連、黃柏、犀角、地骨皮、丹皮。功能主治痘瘡。用法用量《簡明醫(yī)彀》本方用法:為粗末,每服三錢,水煎服。注意熱極者用,熱輕者戒之。摘錄《萬氏家抄方》卷六......
  • 處方黃連2兩,黃柏2兩,黃藥子2兩,苦參2兩,樸消2兩。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惡眼暴發(fā),眼赤腫,內(nèi)生翳膜。用法用量用茶芽水調(diào),貼太陽穴上,干則再潤之,每日2-3次。摘錄《普濟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
  • 處方鵝管蘆甘石(敲碎,浸童便7日,取起洗凈,人傾銀罐,煅,浸,煅3-5次)、冰片。制法每甘石粉1兩,入冰片1錢,為極細末,以無聲為度,入人乳粉3錢,研勻收貯,勿令泄氣。功能主治目赤腫痛,及一切星障。用法用量日用茶清調(diào)些少點眼角內(nèi),少瞑即爽。......
  • 處方爐甘石(火煅)2兩(為末),冰片2分。制法上藥以豬棕油搗成膏。功能主治臁瘡,及諸瘡久遠不收口者。用法用量先以茶汁加鹽少許洗凈瘡口,敷藥,以膏蓋之。摘錄《惠直堂方》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