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東方一號膏

    處方

    川茅術(shù)30g,黃柏30g,漢防己30g,宣木瓜30g,元胡索30g,郁金30g,生地榆30g,白及60g(切片),冰片(冷后加)240g,生石膏240g,爐甘石240g(另配,以后煅過,研粉,用100目篩子篩過)麻油2斤。

    功能主治

    清熱消炎,潤膚生肌,止痛。主疔瘡、癰疽、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1)浸漬:將茅術(shù),黃柏、防己、木瓜、元胡、郁金、生地榆、白及浸于麻油內(nèi)24小時。(2)煎熬:將上述油及藥物置盛器內(nèi)(一般用銅鍋,鋼精鍋亦可),置文火上煎約2小時至2.5小時(200毫升),至藥材枯黃狀,去藥滓過濾(可用絲棉或銅篩濾)至除盡藥滓為度。(3)煉油:濾凈油用火加熱約2-2.5小時,至油滴入水中能聚集成珠狀。(4)成膏:煉好之油,趁熱加入煅石膏,爐甘石細粉(勿使結(jié)成塊或沉于鍋底),邊加邊攪拌,加完后繼續(xù)加熱保持微沸,此時上面應(yīng)無浮油或僅極少量浮油,加熱約2-2.5小時,可取出少量放冷,如已成半固體膏狀,即可?;稹4嗬鋮s后,再加入冰片攪勻即成。(5)將東方1號均勻涂布在半透明膏藥紙上,剪成小塊,貼于創(chuàng)面,外用紗布覆蓋,隔日換藥1次,以后可2、3天換1次。

    摘錄《中醫(yī)外傷科學(xué)》
更多中藥材
  • 《雜病源流犀燭)卷一:半黃丸處方黃芩45克 南星 半復(fù)各30克制法上藥研末,姜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清熱化痰。主治熱痰留滯于內(nèi),咳嗽面赤,胸腹脅常熱,惟足乍有冷時,其脈洪滑者。用法用量用生姜湯送下30~50丸。摘錄《雜病源流犀燭)......
  • 《外科精義》卷十九:博金散處方白礬(與密陀僧同為末,相和,于砂鍋內(nèi),火上炮汁盡)密陀僧各15克 白堊6克 黃丹 輕粉各3克 乳香1.5克 麝香少許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燥濕消腫,化腐生肌。主下疳,臭爛腫痛。用法用量先須另用槐枝、蔥白、鹽、甘......
  • 處方蘿卜子1合(炒,研)。功能主治胸不快。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摘錄《仙拈集》卷二......
  • 處方白術(shù)2兩,茯苓2兩,澤瀉2兩,郁李仁2錢。功能主治腫脹。用法用量水煎,入姜汁服。摘錄《脈因證治》卷下......
  • 處方牙消1錢,硼砂半錢,南星半錢,粉霜半錢,半夏10個,朱砂1分(醋面裹),巴豆不拘多少(同半夏、朱砂入水煮,去豆,為膏用)。制法上為末,皂角膏為丸,如綠豆大。功能主治補氣。主驚虛。用法用量每服7粒,取下驚涎。摘錄《幼幼新書》卷八引《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