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兜肚方

    《醫(yī)統(tǒng)》卷二十二:兜肚方處方

    檀香1兩,排草1兩,沉香5錢,丁香5錢,丁皮6錢,廣零陵香6錢,馬蹄草6錢,白芷6錢,甘松2錢,附子2錢,乳香2錢,麝香9分。

    制法

    上為末,和揉艾鋪綿中,用帛做成兜肚,以線釘定,勿令移動。

    功能主治

    令人有子。主腹中寒積,痼冷不散。

    用法用量

    裹肚及小腹,兼丹田、神闕。初裹1夜,日去之,漸漸至2夜1去,又漸至5夜1去,方可常裹。男婦皆可用。

    注意

    有孕勿用。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二十二《攝生眾妙方》卷十一:兜肚方處方

    白檀香1兩,零陵香5錢,馬蹄香5錢,香白芷5錢,馬兜鈴5錢,木鱉子8錢,羚羊角1兩,甘松5錢,升麻5錢,丁皮7錢,血竭5錢,麝香9分。

    制法

    上為末,用蘄艾絮綿裝白綾兜肚內(nèi),做成3個兜肚。

    功能主治

    痞積,遺精,白濁,婦人赤白帶下,及婦人經(jīng)脈不調(diào),久不受孕。

    用法用量

    初服者,用3日后1解,至第5日復服,至1月后常服。

    注意

    有孕婦人不可服。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十一
更多中藥材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安腎丸處方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川烏(炮,去皮、臍)各500克 桃仁(麩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去心)山藥 茯苓(去皮)肉蓯蓉(酒浸,炙)石斛(去根,炙)萆薢 白術(shù) 破故紙各1.5千克制法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
  • 處方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川烏(炮.去皮.臍),各十六兩;桃仁(麩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去心)、山藥、茯苓(去皮)、肉蓯蓉(酒浸.炙)、石斛(去根.炙)、白術(shù)、破故紙,各四十八兩。炮制上為末,煉蜜為圓,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腎經(jīng)......
  • 《溫病條辨》卷三:安腎湯處方鹿茸3錢,葫蘆巴3錢,補骨脂3錢,韭子1錢,大茴香2錢,附子2錢,茅術(shù)2錢,茯苓3錢,菟絲子3錢。功能主治濕久脾陽消乏,腎陽亦憊者。用法用量本方改為丸劑,名“安腎丸”(見原書同卷)。大便溏者,加赤石脂。各家論述凡......
  • 《吳鞠通醫(yī)案》卷三:安胃丸處方姜半夏8錢,川椒炭6錢,廣皮5錢,云苓塊6錢,烏梅肉4錢,生姜5錢。功能主治嘔吐不食已久,六脈弦細而弱。用法用量甘瀾水8茶杯,煮成3杯。分3次服。摘錄《吳鞠通醫(yī)案》卷三《衛(wèi)生寶鑒》卷五:安胃丸處方白術(shù)5錢,干姜......
  • 處方陳皮、黃連、半夏、當歸、貝母、枳實、麥冬、甘草、白術(shù)、白茯、蘇梗、覆花、枇杷葉。功能主治胸膈有痰不寬,嘔吐,如有礙者。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竹茹1團,水煎,食遠服。摘錄《何氏濟生論》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