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地榆湯

    《宜明論方》卷一:地榆湯別名

    地榆甘草湯(《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處方

    地榆120克 炙甘草90克

    制法

    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

    主便血。

    用法用量

    每次15克,用水300毫升,入砂仁末3克,煎至200毫升,分為二服。

    摘錄《宜明論方》卷一《圣濟總錄》卷七十六:地榆湯處方

    地榆2兩,甘草(炙,銼)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血痢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煎取7分,去滓溫服,日2次,夜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六《圣濟總錄》卷一七八:地榆湯處方

    地榆(銼)1兩半,黃柏(去粗皮,微炙)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馬藺子(微炙)半兩,茜根(銼)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兒血痢。

    用法用量

    1-2歲兒每服1錢匕,水半盞,加生姜1片,同煎至3分,去滓,食前分2次溫服,1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八《圣濟總錄》卷七十六:地榆湯處方

    地榆(銼.焙)1兩,樗根(銼,焙)1兩,酸石榴皮(干者)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血痢不止,及積毒瀉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將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六《圣濟總錄》卷一五三:地榆湯處方

    地榆1兩半,當(dāng)歸(切,焙)1兩半,阿膠(炙燥)1兩半,黃耆(銼)1兩半,艾葉3分,龍骨(碎)2兩。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婦人經(jīng)血暴下,兼帶下積久不愈,面目萎黃,困倦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三《圣濟總錄》卷七十四:地榆湯處方

    地榆2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2兩,當(dāng)歸(切,焙)3分,艾葉(炒)半兩,吳茱萸(湯浸,焙干,炒)半兩,高良姜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腸胃受風(fēng),飧泄無度,或下黃水,腹脅痛悶。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日午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四《圣濟總錄》卷九十七:地榆湯別名

    地榆甘草湯

    處方

    地榆(粗老,銼)4兩,甘草(半生半負,并銼)3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結(jié)陰下血。

    用法用量

    地榆甘草湯(《雜病源流犀濁》卷十七)。

    各家論述

    《古方選注):結(jié)陰者,陰氣自結(jié),不和于陽也,結(jié)則下瘀血,若瘀血去盡而再結(jié)再下,三結(jié)三下,斷續(xù)不絕,亦危證也。地榆身能止血,稍能行血;甘草生用能行肝胃二經(jīng)污濁之血,炙之入陰而溫散血中之結(jié);煎時另入縮砂仁,香而能竄,內(nèi)醒臟氣,引領(lǐng)二味,止血開結(jié)。此之征乎內(nèi)者,從里解也。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七《圣濟總錄》卷一五一:地榆湯處方

    地榆(銼)1兩,柏葉(去枝)1兩,蒲黃酸1兩,石榴皮(銼)1兩,甘草(炙)1兩,生熟地黃(焙)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室女月水不斷。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一《圣濟總錄》卷一五八:地榆湯處方

    地榆(去苗,刮凈,銼細)1兩,當(dāng)歸(炙,焙,切碎)2兩,生姜(去皮,切碎,陰干者)半兩,艾葉(搗為末)半兩,赤石脂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墮胎后,血出不止,形體虛羸。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新竹葉10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八《圣濟總錄》卷一六五:地榆湯處方

    地榆3分,芍藥3分,木香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阿膠(炙燥)半兩,干姜(炮裂)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血痢不止,臍腹 (疒丂)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五《圣濟總錄》卷七十五:地榆湯別名

    地榆飲

    處方

    地榆1兩,樗皮(去粗皮,炙)1兩,黃連(去須,炒)1兩,當(dāng)歸(切,炒)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炒)3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桂(去粗皮)3分,桔梗(炒)3分,大腹皮1兩半,甘草(炙,銼)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一切痢疾。氣痢腹脅虛滿,腸鳴腹痛,便下赤白。

    用法用量

    地榆飲(原書卷七十七)。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地榆散”。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五《楊氏家藏方》卷十九:地榆湯處方

    地榆半兩(微炙,銼),厚樸3分(生姜汁制,炒),訶子半兩(煨,去核)。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小兒下痢赤白,臍腹撮痛,日夜頻并,羸困煩渴,全不入食。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乳食前,煎木瓜、棗湯調(diào)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九《圣濟總錄》卷一四二:地榆湯處方

    地榆1兩半,艾葉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黃耆(銼)1兩半,防風(fēng)(去叉)1兩半,龍骨1兩半,桑耳1兩半。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痔瘡下血。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2盞,加生地黃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溫服,日晚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二《圣濟總錄》卷七十四:地榆湯處方

    地榆(銼)3分,甘草(炙,銼)3分,酸石榴皮3分,阿膠(炙,炒)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白石脂(研)半兩,赤芍藥3分,龍骨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泄痢。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空心、日午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四《證治寶鑒》卷八:地榆湯處方

    地榆、甘草、干姜、干葛、粟殼、當(dāng)歸、芍藥、茯苓。

    功能主治

    滑痢,冷熱不調(diào)者。

    摘錄《證治寶鑒》卷八《保命集》卷中:地榆湯處方

    蒼術(shù)去皮(4兩),地榆2兩。

    功能主治

    久病腸風(fēng),痛癢不任,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

    每服1兩,水1盞,煎至7分,食前多服除根。

    摘錄《保命集》卷中《圣濟總錄》卷三十七:地榆湯處方

    地榆(銼)1兩,黃連(去須)1兩,黃芩(去黑心)1兩,犀角屑1兩,升麻半兩,茜根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瘧痢挾熱,下血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七《圣濟總錄》卷二十九:地榆湯處方

    地榆半兩,黃連(去須)半兩,木香半兩,白術(shù)1分半,甘草(炙,銼)1分,阿膠(炙燥)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不發(fā)汗,變成狐惑,毒氣上攻,咽喉疼痛,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棗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九《千金翼》卷八:地榆湯處方

    地榆根8兩,柏葉8兩,蟹爪1升,竹茹1升,漏蘆3兩,茯苓1兩,蒲黃3合,伏龍肝半斤,干姜2兩,芍藥2兩,當(dāng)歸2兩,桂心2兩,甘草(炙)2兩。

    功能主治

    婦人崩中漏血不絕。

    用法用量

    以水1斗5升,煮地榆根,減3升,納諸藥,更煮取4升。分服,日3次,夜1次。

    摘錄《千金翼》卷八《百一》卷十四:地榆湯別名

    地榆散

    處方

    地榆(洗,焙干,銼)、卷柏(不去根,凈洗)各等分。

    功能主治

    下血遠年不愈。

    用法用量

    地榆散(《醫(yī)方類聚》卷一四一)。

    摘錄《百一》卷十四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香附子2兩(去毛,生),牡蠣(煅)2兩,木香半兩(生,不見火),木通(生)半兩,石燕子5對(火煅,用醋焠白為度),丁香1錢(不見火)。制法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婦人赤白帶下。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酒鹽湯送下。摘錄......
  • 《醫(yī)學(xué)正傳》卷七:安經(jīng)湯處方當(dāng)歸身4. 5克,川芎1.5克,艾葉1.5克,阿膠珠1.5克,甘草1.5克,黃柏1.5克,知母1.5克,白芍2.4克,姜汁炒黃連2.4克,生地黃3克,黃芩3克,香附3克。功能主治養(yǎng)陰清熱,和血調(diào)經(jīng)。主陰虛血熱。用......
  • 處方人參30克 黃耆30克(生用)大熟地30克(九蒸)白術(shù)15克(土炒)當(dāng)歸15克(酒洗)山茱萸15克(蒸)阿膠3克(蛤粉炒)黑芥穗3克 甘草3克 香附1.5克(酒炒)木耳炭3克功能主治益脾補肝,育陰止漏。老年婦女肝脾兩虛,腎水虧耗,月經(jīng)已......
  • 《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上冊:安肺寧嗽丸處方嫩桑葉30克 兒茶30克 硼砂30克 蘇子30克(炒,搗)粉甘草30克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功能主治肺郁痰火或陰虛肺熱所致之咳嗽,兼治肺結(jié)核。用法用量早、晚各服1丸,開水送下。摘錄《醫(yī)學(xué)衷......
  • 《衛(wèi)生寶鑒》卷十二:安肺散處方麻黃(不去節(jié))2兩,甘草(炒)1兩,御米殼4兩(去頂,炒黃)。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咳嗽無問新久。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烏梅1個,煎至7分,去滓,臨臥溫服。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二《普濟方》卷一六三:安肺散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