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大補(bǔ)二天膏

    處方

    熟地、丹皮、山茱萸、黃耆、白術(shù)、棗仁、云苓、澤瀉、山藥、遠(yuǎn)志肉、當(dāng)歸、白芍、茯神、龍眼肉。

    功能主治

    滋補(bǔ)陰血,補(bǔ)脾和胃。主室女天癸已至,復(fù)止不來(lái)。

    用法用量

    內(nèi)服。作煎亦可。

    各家論述

    先后二天俱不足,是以任脈雖通,沖脈未盛,氣血不能充滿,當(dāng)二七之期,天癸乍至而仍斷也。是方用山茱萸、熟地、丹皮、山藥、茯苓、澤瀉以補(bǔ)腎水,即六味丸遺意也。用黃耆、當(dāng)歸、白芍、白術(shù)、茯神、遠(yuǎn)志、棗仁、龍眼肉以補(bǔ)脾土,即歸脾湯治法也。先天不足則補(bǔ)腎,以益真陰;后天不足則補(bǔ)脾,以生陰血。氣血充足,則月事自以時(shí)下矣。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bǔ)解》卷一
更多中藥材
  • 《雜病源流犀燭)卷一:半黃丸處方黃芩45克 南星 半復(fù)各30克制法上藥研末,姜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清熱化痰。主治熱痰留滯于內(nèi),咳嗽面赤,胸腹脅常熱,惟足乍有冷時(shí),其脈洪滑者。用法用量用生姜湯送下30~50丸。摘錄《雜病源流犀燭)......
  • 《外科精義》卷十九:博金散處方白礬(與密陀僧同為末,相和,于砂鍋內(nèi),火上炮汁盡)密陀僧各15克 白堊6克 黃丹 輕粉各3克 乳香1.5克 麝香少許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燥濕消腫,化腐生肌。主下疳,臭爛腫痛。用法用量先須另用槐枝、蔥白、鹽、甘......
  • 處方蘿卜子1合(炒,研)。功能主治胸不快。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摘錄《仙拈集》卷二......
  • 處方白術(shù)2兩,茯苓2兩,澤瀉2兩,郁李仁2錢(qián)。功能主治腫脹。用法用量水煎,入姜汁服。摘錄《脈因證治》卷下......
  • 處方牙消1錢(qián),硼砂半錢(qián),南星半錢(qián),粉霜半錢(qián),半夏10個(gè),朱砂1分(醋面裹),巴豆不拘多少(同半夏、朱砂入水煮,去豆,為膏用)。制法上為末,皂角膏為丸,如綠豆大。功能主治補(bǔ)氣。主驚虛。用法用量每服7粒,取下驚涎。摘錄《幼幼新書(shū)》卷八引《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