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導(dǎo)飲丸

    《儒門事親》卷十二:導(dǎo)飲丸處方

    青皮 陳皮 京三棱(炮)廣茂(炮)黃連 枳殼(麩炒)各30克 大黃 黃柏各90克 香附子(炒)黑牽牛各120克

    制法

    上藥為細(xì)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氣滯水停,兩脅刺痛,中滿不能食,頭目眩暈,冷食不消,宿酒不散,身熱惡寒戰(zhàn)栗,頭項痛,腰脊強(qiáng),狀如傷寒;以及饑?yán)?,食飲不進(jìn),時時嘔吐,口中常流痰水,腹脅作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食后生姜湯下。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濟(jì)陽綱目》卷十一:導(dǎo)飲丸處方

    蒼術(shù)1兩,白茯苓1兩,獨活7錢,黃連5錢,吳茱萸3錢。

    制法

    上為細(xì)末,神曲糊為丸服。

    功能主治

    水飲。

    用法用量

    口服。

    摘錄《濟(jì)陽綱目》卷十一《普濟(jì)方》卷一三九:導(dǎo)飲丸處方

    木香1兩,茴香1兩,檳榔1兩,青皮1兩,橘皮1兩,黑牽牛2兩,甘遂2兩,大戟2兩,干姜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傷寒心下痞鞭痛,噫氣不轉(zhuǎn),腹與右脅滿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3丸或5丸,以飲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三九《御藥院方》卷五:導(dǎo)飲丸處方

    京三棱(炮)3兩2錢,蓬莪術(shù)(炒)3兩2錢,青皮(去白)1兩半,陳皮(去白)1兩半,白術(shù)1兩半,檳榔1兩,枳殼(麩炒,去瓤)1兩,木香1兩,白茯苓(去皮)1兩半,半夏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水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去痰涎,進(jìn)飲食。主風(fēng)痰氣澀,膈脘痞滿,停飲不消,頭目昏眩,手足麻痹,聲重鼻塞,神困多睡,志意不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后以生姜湯送下。漸加至100丸。

    注意

    忌豬肉、蕎面。

    摘錄《御藥院方》卷五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呼和浩特方):冰霜梅蘇丸處方花粉1兩,葛根1兩,蘇葉1兩,柿霜2兩,薄荷2兩,山楂2兩,馬梅肉5兩。制法上為細(xì)末,冰糖滓起母子,滾此藥面,如黃豆大,再包白糖打如鈕扣。功能主治暑濕。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呼和浩特......
  • 《瘍科心得集》卷下:冰青散別名碧丹(《瘍科心得集》卷下)。處方川連 兒茶 青黛 燈心炭各0.9克 西黃0.6克 冰片0.9克 人中白(煅)1.5克制法研為細(xì)末。功能主治主口糜疳腐,及爛喉頭,乳蛾,喉痹,喉疳,喉癬。用法用量吹敷患處。證重者,......
  • 《古今名方》引易玉泉家傳方:冰香散處方苦瓜霜20g,硼砂20g,朱砂5g(水下),冰片5g,膽礬5g,雄黃精5g,人中黃5g,麝香3g,制僵蠶3g。制法上為極細(xì)末。功能主治泄熱消腫,祛腐止痛。主風(fēng)熱乳蛾(急性扁桃體炎)。用法用量以喉槍或三用......
  • 處方兒茶4兩,正梅片5分,麝香5厘(此3味研細(xì)末),山豆根5錢,桔梗2錢,訶子2錢,黃連5錢,薄荷3錢,玄參3錢,粉甘草3錢,風(fēng)化消5錢。制法后8味煮去滓,熬成膏,和前3味藥末為丸,如芡實大。功能主治口舌熱毒,目赤腫痛,火牙疼痛,心胃煩熱。......
  • 《中醫(yī)喉科學(xué)》:冰麝散處方黃連 黃柏 玄明粉各3克 白礬 甘草各1.5克 鹿角霜1.5克 煅硼砂7.5克 冰片1.2克 麝香0.3克制法上藥除冰片、麝香另研兌入外,余藥共研細(xì)末,瓶貯密封。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腐生肌。主咽喉炎,扁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