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木香(不見火)、桑白皮(炒),各半兩。丁香皮一兩,大腹子(炮)、桔梗(去蘆.炒)、麥門冬(去心)、草果仁、大腹皮(炙)、厚樸(去粗皮.姜汁制)、白術(shù)、人參,各半兩。香附子(炒.去毛)、紫蘇(去梗)、陳皮(去白)、藿香,各一兩半。甘草(炙)一兩。
上俰咀。
治男子、婦人一切氣不和,多因憂愁思慮,怒氣傷神,或臨食憂戚,或事不隨意,使郁抑之氣留滯不散,停于胸膈之間,不能流暢,致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噫氣吞酸,嘔噦惡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黃,口苦舌干,飲食減少,日漸羸瘦,或大腸虛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虛痞,不思飲食,并皆治之。
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子一個,擘破去核,及燈心十莖,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木通(去節(jié))、赤芍藥、赤茯苓、肉桂(去粗皮)、半夏(湯洗七次)、桑白皮(微炒)、大腹皮、陳皮(去瓤)、青皮(去白)、甘草(炙)、羌活,各一兩;紫蘇(去粗梗)四兩。
上為粗末。
常服消化滯氣,升降陰陽,調(diào)順三焦,和脾進(jìn)食。
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三片,棗二個,燈心五莖,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木香(不見火)桑白皮(炒)各15克 丁香皮30克 大腹子(炮)桔梗(去蘆,炒)麥門冬(去心)草果仁 大腹皮(炙)厚樸(去粗皮,姜汁制)白術(shù) 人參(銼)各15克 香附子(炒,去毛)紫蘇(去梗)陳皮(去白)藿香各45克 甘草(炙)30克
上哎咀。
主治情志不遂,郁氣留滯不散,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噫氣吞酸,嘔逆惡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黃,口苦舌干,飲食減少,日漸消瘦,或大便虛秘,成因病之后,胸膈虛痞,不思飲食。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棗子1個(擘破去核),燈心10莖。煎至l0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紫蘇莖葉120克 羌活 半夏(湯浸七次)肉桂(去皮)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大腹皮 桑白皮 木通(去節(jié))芍藥 甘草 赤茯苓各30克
調(diào)順三焦,消化滯氣。主治憂愁思慮,或因酒食過傷,氣不流暢,心胸痞悶,脅肋脹滿,噎塞不通,噯氣吞酸,嘔噦惡心,頭目昏眩,飲食減少,四肢倦怠,面色萎黃,日漸瘦羸。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生姜3片,棗2枚,燈心10莖,煎取100毫升。去滓溫服。
木通、丁香皮、人參、麥冬、厚樸、大腹皮。
婦人胎前噎膈,氣多而食不下者。
水煎服。
木香(不見火)半兩,桑白皮(炒)半兩,丁香皮1兩,大腹子(炮)半兩,桔梗(去蘆,炒)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草果仁半兩,大腹皮(炙)半兩,厚樸(去粗皮,姜汁制)半兩,白術(shù)半兩,人參(銼)半兩,香附子(炒,去毛)1兩半,紫蘇(去梗)1兩半,陳皮(去白)1兩半,藿香1兩半,甘草(炙)1兩。
男子、婦人一切氣不和。多因憂愁思慮,怒氣傷神,或臨食憂戚,或事不隨意,使抑郁之氣留滯不散,停于胸膈之間,不能流暢,致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噫氣吞酸,嘔噦惡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黃,口苦舌干,飲食減少,日漸羸瘦,或大腸虛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虛痞,不思飲食。
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棗子1個(擘破去核),及燈心10莖,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心氣飲
紫蘇莖葉3兩,半夏(制)1兩半,枳殼(制)1兩半,青皮(去白)1兩,陳橘紅1兩,大腹皮1兩,桑白皮(炒)1兩,木通(去節(jié))1兩,赤茯苓1兩,南木香1兩,檳榔1兩,蓬莪術(shù)(煨)1兩,麥門冬(去心)1兩,桔梗1兩,肉桂1兩,香附1兩,藿香1兩,甘草(炙)1兩3分。
上銼散。
通利大小便。主憂思郁怒,諸氣痞滿停滯。
瘴瘧里人瘴瘧經(jīng)年,虛腫腹脹,食不知飽,以此藥吞溫白丸,初則小便數(shù)次,后則大便盡通,其病頓愈。
心氣飲(《丹溪心法》卷四)。
木通(去節(jié))1兩,赤芍藥1兩,赤茯苓1兩,肉桂(去粗皮)1兩,半夏(湯洗7次)1兩,桑白皮(微炒)1兩,大腹皮1兩,陳皮(去瓤)1兩,青皮(去白)1兩,甘草(炙)1兩,羌活1兩,紫蘇(去粗梗)4兩。
消化滯氣,升降陰陽,調(diào)順三焦,和脾進(jìn)食。主男子、婦人一切氣不和,多因憂愁思慮,怒氣傷神,或臨食憂戚,或事不隨意,使抑郁之氣留滯不散,停于胸膈之間,不能流暢,致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噫氣吞酸,嘔噦惡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黃,口苦舌干,飲食減少,日漸羸瘦,或大腸虛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虛痞,不思飲食。
每服3錢,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個,燈心5莖,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桔梗、枳殼、木香、檳榔、烏藥、香附、木通、肉桂、芍藥、茯苓、大腹皮、桑皮、青皮、陳皮、真紫蘇、羌活、甘草。
婦人內(nèi)郁,血凝氣滯成病者。
上銼2劑,加生姜3片、大棗2個,燈心30條,水2鐘,煎8分,空心溫服,滓更煎服。
蘇梗1錢,青皮1錢,芍藥1錢,大腹皮1錢,陳皮1錢,官桂6分,赤茯苓、桑白皮、燈心、生姜。
大怒而脹。
方中赤茯苓、桑白皮、燈心、生姜用量原缺。
紫蘇葉、半夏、青皮、陳皮、大腹皮、赤茯苓、桑皮、芍藥、甘草、木通。
一切氣病。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木香(不見火)、桑白皮(炒),各半兩。丁香皮一兩,大腹子(炮)、桔梗(去蘆.炒)、麥門冬(去心)、草果仁、大腹皮(炙)、厚樸(去粗皮.姜汁制)、白術(shù)、人參,各半兩。香附子(炒.去毛)、紫蘇(去梗)、陳皮(去白)、藿香,各一兩半。甘草(炙)一兩。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一切氣不和,多因憂愁思慮,怒氣傷神,或臨食憂戚,或事不隨意,使郁抑之氣留滯不散,停于胸膈之間,不能流暢,致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噫氣吞酸,嘔噦惡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黃,口苦舌干,飲食減少,日漸羸瘦,或大腸虛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虛痞,不思飲食,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子一個,擘破去核,及燈心十莖,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分心氣飲處方木通(去節(jié))、赤芍藥、赤茯苓、肉桂(去粗皮)、半夏(湯洗七次)、桑白皮(微炒)、大腹皮、陳皮(去瓤)、青皮(去白)、甘草(炙)、羌活,各一兩;紫蘇(去粗梗)四兩。
炮制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一切氣不和,多因憂愁思慮,怒氣傷神,或臨食憂戚,或事不隨意,使郁抑之氣留滯不散,停于胸膈之間,不能流暢,致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噫氣吞酸,嘔噦惡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黃,口苦舌干,飲食減少,日漸羸瘦,或大腸虛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虛痞,不思飲食,并皆治之。
常服消化滯氣,升降陰陽,調(diào)順三焦,和脾進(jìn)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三片,棗二個,燈心五莖,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分心氣飲處方木香(不見火)桑白皮(炒)各15克 丁香皮30克 大腹子(炮)桔梗(去蘆,炒)麥門冬(去心)草果仁 大腹皮(炙)厚樸(去粗皮,姜汁制)白術(shù) 人參(銼)各15克 香附子(炒,去毛)紫蘇(去梗)陳皮(去白)藿香各45克 甘草(炙)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主治情志不遂,郁氣留滯不散,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噫氣吞酸,嘔逆惡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黃,口苦舌干,飲食減少,日漸消瘦,或大便虛秘,成因病之后,胸膈虛痞,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棗子1個(擘破去核),燈心10莖。煎至l0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普濟(jì)方》卷一八一引《如宜方》:分心氣飲處方紫蘇莖葉120克 羌活 半夏(湯浸七次)肉桂(去皮)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大腹皮 桑白皮 木通(去節(jié))芍藥 甘草 赤茯苓各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調(diào)順三焦,消化滯氣。主治憂愁思慮,或因酒食過傷,氣不流暢,心胸痞悶,脅肋脹滿,噎塞不通,噯氣吞酸,嘔噦惡心,頭目昏眩,飲食減少,四肢倦怠,面色萎黃,日漸瘦羸。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生姜3片,棗2枚,燈心10莖,煎取10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八一引《如宜方》《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分心氣飲處方木通、丁香皮、人參、麥冬、厚樸、大腹皮。
功能主治婦人胎前噎膈,氣多而食不下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局方》卷三(寶慶新增方):分心氣飲處方木香(不見火)半兩,桑白皮(炒)半兩,丁香皮1兩,大腹子(炮)半兩,桔梗(去蘆,炒)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草果仁半兩,大腹皮(炙)半兩,厚樸(去粗皮,姜汁制)半兩,白術(shù)半兩,人參(銼)半兩,香附子(炒,去毛)1兩半,紫蘇(去梗)1兩半,陳皮(去白)1兩半,藿香1兩半,甘草(炙)1兩。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一切氣不和。多因憂愁思慮,怒氣傷神,或臨食憂戚,或事不隨意,使抑郁之氣留滯不散,停于胸膈之間,不能流暢,致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噫氣吞酸,嘔噦惡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黃,口苦舌干,飲食減少,日漸羸瘦,或大腸虛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虛痞,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棗子1個(擘破去核),及燈心10莖,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局方》卷三(寶慶新增方)《直指》卷五:分心氣飲別名心氣飲
處方紫蘇莖葉3兩,半夏(制)1兩半,枳殼(制)1兩半,青皮(去白)1兩,陳橘紅1兩,大腹皮1兩,桑白皮(炒)1兩,木通(去節(jié))1兩,赤茯苓1兩,南木香1兩,檳榔1兩,蓬莪術(shù)(煨)1兩,麥門冬(去心)1兩,桔梗1兩,肉桂1兩,香附1兩,藿香1兩,甘草(炙)1兩3分。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通利大小便。主憂思郁怒,諸氣痞滿停滯。
臨床應(yīng)用瘴瘧里人瘴瘧經(jīng)年,虛腫腹脹,食不知飽,以此藥吞溫白丸,初則小便數(shù)次,后則大便盡通,其病頓愈。
用法用量心氣飲(《丹溪心法》卷四)。
摘錄《直指》卷五《局方》卷三(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yàn)秘方):分心氣飲處方木通(去節(jié))1兩,赤芍藥1兩,赤茯苓1兩,肉桂(去粗皮)1兩,半夏(湯洗7次)1兩,桑白皮(微炒)1兩,大腹皮1兩,陳皮(去瓤)1兩,青皮(去白)1兩,甘草(炙)1兩,羌活1兩,紫蘇(去粗梗)4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消化滯氣,升降陰陽,調(diào)順三焦,和脾進(jìn)食。主男子、婦人一切氣不和,多因憂愁思慮,怒氣傷神,或臨食憂戚,或事不隨意,使抑郁之氣留滯不散,停于胸膈之間,不能流暢,致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噫氣吞酸,嘔噦惡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黃,口苦舌干,飲食減少,日漸羸瘦,或大腸虛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虛痞,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個,燈心5莖,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局方》卷三(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yàn)秘方)《宋氏女科》:分心氣飲處方桔梗、枳殼、木香、檳榔、烏藥、香附、木通、肉桂、芍藥、茯苓、大腹皮、桑皮、青皮、陳皮、真紫蘇、羌活、甘草。
功能主治婦人內(nèi)郁,血凝氣滯成病者。
用法用量上銼2劑,加生姜3片、大棗2個,燈心30條,水2鐘,煎8分,空心溫服,滓更煎服。
摘錄《宋氏女科》《風(fēng)癆臌膈》:分心氣飲處方蘇梗1錢,青皮1錢,芍藥1錢,大腹皮1錢,陳皮1錢,官桂6分,赤茯苓、桑白皮、燈心、生姜。
功能主治大怒而脹。
用法用量方中赤茯苓、桑白皮、燈心、生姜用量原缺。
摘錄《風(fēng)癆臌膈》《醫(yī)學(xué)六要·治法匯》卷一:分心氣飲處方紫蘇葉、半夏、青皮、陳皮、大腹皮、赤茯苓、桑皮、芍藥、甘草、木通。
功能主治一切氣病。
摘錄《醫(yī)學(xué)六要·治法匯》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