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栝樓根散

    《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八:栝樓根散處方

    栝樓根 胡黃連 黃芩各22克 白僵蠶(炒)白鮮皮 大黃(銼,炒)各15克 牛黃(研)滑石(研)各7.5克

    制法

    上為細(xì)末,研勻。

    功能主治

    治風(fēng)熱口中干燥,舌裂生瘡。

    用法用量

    每服6克,不拘時,竹葉湯調(diào)服。

    摘錄《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八《圣惠》卷五十三:栝樓根散處方

    栝樓根2兩,赤茯苓2兩,玄參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苦參3分(銼),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渴利后心煩體熱,皮膚生瘡,瘙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溫漿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圣惠》卷六十二:栝樓根散處方

    栝樓根3兩,榆白皮3兩(銼),胡燕巢土5兩,鼢壤土3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發(fā)背及諸毒腫。

    用法用量

    取芭蕉根汁和作稀膏。用涂腫上,干即更涂;如潰膿有頭者,即四面涂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二《圣惠》卷七十九:栝樓根散處方

    栝樓根1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人參1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去心),生干地黃1兩,蘆根2兩(銼),赤茯苓1兩,益母草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煩渴,體熱食少。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棗2-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九《圣惠》卷五十三:栝樓根散處方

    栝樓根1兩,蘆根1兩(銼),麥門冬1兩(去心),知母1兩,人參1兩(去蘆頭),地骨皮1兩,黃芩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暴渴,心神煩悶,體熱食少。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小麥半合,竹葉2-7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圣惠》卷八十四:栝樓根散處方

    栝樓根半兩,苦參1分(銼),人參1分(去蘆頭),寒水石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石膏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傷寒熱渴,頭痛心煩。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津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醫(yī)略六書》卷三十:栝樓根散處方

    栝樓根3兩,生人參1兩半,生牡蠣3兩,桑螵蛸3兩(炙),川黃連6錢,白芍藥1兩半(炒),炙甘草1兩半。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遺尿,脈濡數(shù)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產(chǎn)后氣虛熱熾,迫動水府,而溺不能藏,故煩熱口渴,小便遺失不知焉。栝樓根清熱止渴專除燥火,生人參扶元補(bǔ)氣可固下元,川連清心脾之火,牡蠣澀熱傷之陰,白芍藥斂陰中之不足,桑螵蛸澀膀胱之溺竅,炙草緩中以益胃氣也。為散水煎,使氣充熱化,則膀胱得操蓄泄之權(quán),而水府自無遺漏之患,津液四訖,無不上敷下達(dá),何有煩渴不解,遺尿溺不止哉。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三十《圣惠》卷九十三:栝樓根散處方

    栝樓根半兩,白茯苓半兩,知母半兩,黃芩半兩,地榆半兩(微炙,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3分(去蘆頭),黃柏半兩(微炙,銼),赤石脂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熱痢,體瘦,口干煩躁,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圣惠》卷八十三:栝樓根散處方

    栝樓根3分,黃芩半兩,知母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熱渴不止,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小麥、粟米各100粒,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圣惠》卷三十六:栝樓根散處方

    栝樓根3分,牛黃1分(細(xì)研),白僵蠶半兩(微炒),白蘚皮半兩,子芩3分,滑石1分,胡黃連3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風(fēng)熱口中干燥,舌裂生瘡。

    用法用量

    入牛黃研令勻,每服2錢,煎淡竹葉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六《圣惠》卷十六:栝樓根散處方

    栝樓根1兩,柴胡1分(去苗),地骨皮1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赤茯苓1兩,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時氣余熱木退,發(fā)作有時。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黃汁3合,更煎1-2沸,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六《圣惠》卷十:栝樓根散處方

    栝樓根1兩,黃芩1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桂心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梔子仁半兩,川芒消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傷寒,大腸秘澀。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如人行10里再服。以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十《楊氏家藏方》卷十:栝樓根散處方

    熟干地黃、生干地黃、葛根、栝樓根各等分。

    制法

    上藥焙干,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消渴,飲水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溫米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圣惠》卷十五:栝樓根散處方

    栝樓根3分,犀角屑3分,川升麻3分,麥門冬(去心)3分,葛根(銼)3分,甘草(炙微赤,銼)3分,梔子仁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時氣心脾壅熱,煩悶口干。

    用法用量

    每服5錢,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五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黃耆1兩,滑石末1兩。功能主治小兒痘疹5-6日后,痢疾或白或紅,或紅白相雜,及大人初痢、久痢。用法用量大人初痢,滑石用一兩五線、白糖一兩,不用黃耆;久痢,加黃耆,滑石仍用一兩五錢。摘錄《醫(yī)林改錯》卷下......
  • 處方人參、當(dāng)歸、甘草、黃耆、白芍、米仁、茯苓。功能主治痘疹身涼體靜,漿不滿足,膿囊漸闊,收靨不齊。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摘錄《救偏瑣言·備用良方》......
  • 處方黨參1兩5錢,白術(shù)(炒)1兩5錢,鹿角1兩5錢,當(dāng)歸1兩5錢,香附1兩5錢,川芎1兩,附子(炙)1兩,獨(dú)活1兩,干姜1兩,川椒1兩,杜仲1兩,鱉甲1兩,蓽茇1兩,草果仁1兩,白芍1兩,生耆1兩5錢。制法用麻油3斤,將藥炸枯,去滓,再熬至......
  • 處方黃耆(炙)3錢,人參1錢,肉桂5分,丁香3分,甘草(炙)5分。功能主治大壯氣血,固其腠理。主痘癥虛寒,腠理不密,衛(wèi)氣虛,起脹時痘上有小孔,不黑不白,名曰訌痘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醫(yī)林纂要》卷九......
  • 處方黃耆8分,白術(shù)8分(炒),白芍8分(炒),沙參8分,當(dāng)歸6分,丹皮8分,白茯苓8分,熟地2錢,車前子8分。功能主治小兒腎疳,由肝脾失調(diào),加之先天腎水不足而成。體多瘦弱,目昏神倦,或涼或熱,或時時傷風(fēng)。用法用量水煎服。兼服六味地黃丸。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