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生地 芍藥 麥冬各6克 熟地9~15克 炙甘草1.5~2.1克 知母 地骨皮各3克
滋陰降火。治較一陰煎證而火更甚者。
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去津溫服。
如躁煩熱甚便結(jié)者,加石膏6~9克;如小水熱澀者,加梔子3~6克;如火浮于上者,加澤瀉3~6克,或黃芩3克;如血燥血少者,加當(dāng)歸3~6克。
熟地3或5錢,生地2錢,白芍2錢,麥冬2錢,甘草7分,知母1錢,地骨皮1錢,黃芩1錢,梔子(炒黑)8分。
陰虛火盛,目赤澀痛。
水煎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生地 芍藥 麥冬各6克 熟地9~15克 炙甘草1.5~2.1克 知母 地骨皮各3克
功能主治滋陰降火。治較一陰煎證而火更甚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去津溫服。
如躁煩熱甚便結(jié)者,加石膏6~9克;如小水熱澀者,加梔子3~6克;如火浮于上者,加澤瀉3~6克,或黃芩3克;如血燥血少者,加當(dāng)歸3~6克。
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一《會(huì)約》卷六:加減一陰煎處方熟地3或5錢,生地2錢,白芍2錢,麥冬2錢,甘草7分,知母1錢,地骨皮1錢,黃芩1錢,梔子(炒黑)8分。
功能主治陰虛火盛,目赤澀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會(huì)約》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