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柴胡8分,黃芩錢半,枳殼錢半(炒),牡蠣3錢,半夏1錢半(制),甘草5分,生姜3片,大棗3枚。
傷寒少陽證,脅痛痞硬,脈弦數(shù)者。
水煎,去滓溫服。
柴胡疏少陽之邪,黃芩清在里之熱,枳殼破滯氣以消痞,牡蠣滌邪熱以軟堅,半夏醒脾卻飲,甘草和胃緩中,生姜、大棗調(diào)和營衛(wèi)以退寒熱也。水煎溫服,使外邪解散,則里熱自化,而經(jīng)府清和,安有寒熱脅痛痞硬之患乎?此分解之劑,為少陽傷寒脅痛之專方。
柴胡、黃芩、連翹、牛蒡、桔梗、山梔、甘草、干葛、荊芥、木通。
傷寒熱不退,而發(fā)汗粟,形如芝麻,細細白泡,癢痛全無,惟胸腹脛內(nèi)居多者。
柴胡、黃芩、半夏、麥冬、黃連、青皮、膽草、當歸、骨皮、白芍藥各等分。
口苦及口酸。
水煎服。
柴胡1兩,黃芩7錢半,半夏7錢半,枳殼1兩,赤芍1兩,山梔子(去殼)4兩(半生半炒)。
實熱湊上,心腹作痛,發(fā)熱不止。
上銼1劑。加生姜3片,水煎服。
柴胡1錢,白芍5錢,茯神2錢,甘草1錢,梔子2錢,陳皮1錢,當歸3錢,枳殼5分,大黃5分。
冬月傷寒,身熱3日,腹?jié)M自利,病在少陽者。
柴胡、黃芩、半夏、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玄胡、木香、麥冬、杏仁。
氣怒之后,氣逆膻中,血亦留滯。人事清白,但覺胸中刺痛,喘急不安,能坐不能臥者。
柴胡、黃芩、川芎、干葛、當歸、紫蘇、蔥白、陳皮。
妊娠傷寒,頭痛壯熱,腰痛體重,甚至墜胎。
柴胡(去蘆)8錢,半夏(姜制)2錢半,黃芩(去心)3錢,人參(去蘆)3錢,甘草(炙)3錢,生熟地黃共半兩。
傷寒鼻衄。
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半,加生姜2片,棗1枚,煎至7分,去滓溫服。大人倍加,煎服。
柴胡1錢,黃芩1錢,知母1錢,炙甘草1錢,茯苓5錢,枳殼5分,神曲5分,蘿卜子3錢。
傷風發(fā)潮熱,大便溏,小便利,胸膈滿,為春溫之熱留于陽明者。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柴胡8分,黃芩錢半,枳殼錢半(炒),牡蠣3錢,半夏1錢半(制),甘草5分,生姜3片,大棗3枚。
功能主治傷寒少陽證,脅痛痞硬,脈弦數(shù)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柴胡疏少陽之邪,黃芩清在里之熱,枳殼破滯氣以消痞,牡蠣滌邪熱以軟堅,半夏醒脾卻飲,甘草和胃緩中,生姜、大棗調(diào)和營衛(wèi)以退寒熱也。水煎溫服,使外邪解散,則里熱自化,而經(jīng)府清和,安有寒熱脅痛痞硬之患乎?此分解之劑,為少陽傷寒脅痛之專方。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三《幼科金針》卷上:加減柴胡湯處方柴胡、黃芩、連翹、牛蒡、桔梗、山梔、甘草、干葛、荊芥、木通。
功能主治傷寒熱不退,而發(fā)汗粟,形如芝麻,細細白泡,癢痛全無,惟胸腹脛內(nèi)居多者。
摘錄《幼科金針》卷上《簡明醫(yī)彀》卷五:加減柴胡湯處方柴胡、黃芩、半夏、麥冬、黃連、青皮、膽草、當歸、骨皮、白芍藥各等分。
功能主治口苦及口酸。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簡明醫(yī)彀》卷五《古今醫(yī)鑒》卷十:加減柴胡湯處方柴胡1兩,黃芩7錢半,半夏7錢半,枳殼1兩,赤芍1兩,山梔子(去殼)4兩(半生半炒)。
功能主治實熱湊上,心腹作痛,發(fā)熱不止。
用法用量上銼1劑。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辨證錄》卷一:加減柴胡湯處方柴胡1錢,白芍5錢,茯神2錢,甘草1錢,梔子2錢,陳皮1錢,當歸3錢,枳殼5分,大黃5分。
功能主治冬月傷寒,身熱3日,腹?jié)M自利,病在少陽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一《醫(yī)學傳燈》卷上:加減柴胡湯處方柴胡、黃芩、半夏、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玄胡、木香、麥冬、杏仁。
功能主治氣怒之后,氣逆膻中,血亦留滯。人事清白,但覺胸中刺痛,喘急不安,能坐不能臥者。
摘錄《醫(yī)學傳燈》卷上《古今醫(yī)鑒》卷十二:加減柴胡湯處方柴胡、黃芩、川芎、干葛、當歸、紫蘇、蔥白、陳皮。
功能主治妊娠傷寒,頭痛壯熱,腰痛體重,甚至墜胎。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二《普濟方》卷一三四引《經(jīng)驗良方》:加減柴胡湯處方柴胡(去蘆)8錢,半夏(姜制)2錢半,黃芩(去心)3錢,人參(去蘆)3錢,甘草(炙)3錢,生熟地黃共半兩。
功能主治傷寒鼻衄。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半,加生姜2片,棗1枚,煎至7分,去滓溫服。大人倍加,煎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三四引《經(jīng)驗良方》《辨證錄》卷五:加減柴胡湯處方柴胡1錢,黃芩1錢,知母1錢,炙甘草1錢,茯苓5錢,枳殼5分,神曲5分,蘿卜子3錢。
功能主治傷風發(fā)潮熱,大便溏,小便利,胸膈滿,為春溫之熱留于陽明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