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生姜(去皮,片切,焙干)4兩,丁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上為末,用蒸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胃寒痰逆,噫醋吞酸,胸膈不利,不思飲食。
每服15-2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干姜(炮)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熱)1兩,陳曲(炒黃色)2兩。
上為末,姜汁煮棗取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進(jìn)飲食,益脾元。主中焦寒。
每服3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干生姜1斤,大棗4斤(去核,餳水洗,拌勻,焙干),陳橘皮(去白)1兩。
上為細(xì)末,別用棗1斤,生姜1斤,切作片子,同棗煮爛,不用生姜,只將棗去皮核,取肉和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安和脾胃,美進(jìn)飲食。主中脘不快,嘔吐無時(shí)。
每服100丸,空心食前溫米飲送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生姜(去皮,片切,焙干)4兩,丁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上為末,用蒸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寒痰逆,噫醋吞酸,胸膈不利,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四:姜棗丸處方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干姜(炮)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熱)1兩,陳曲(炒黃色)2兩。
制法上為末,姜汁煮棗取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進(jìn)飲食,益脾元。主中焦寒。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四《楊氏家藏方》卷六:姜棗丸處方干生姜1斤,大棗4斤(去核,餳水洗,拌勻,焙干),陳橘皮(去白)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別用棗1斤,生姜1斤,切作片子,同棗煮爛,不用生姜,只將棗去皮核,取肉和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安和脾胃,美進(jìn)飲食。主中脘不快,嘔吐無時(shí)。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食前溫米飲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