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甘草1兩,升麻半兩,生姜3兩,橘皮2兩。
傷寒嘔噦不止,病源伏熱在胃,令人胸滿則逆,氣逆則噦。若大下后,胃氣虛,亦可致噦。
水3升,煮取2升,頓服之。
忌海藻、菘菜。
橘皮3兩,生姜2兩,甘草1兩。
中暑。身大熱,背微惡寒,心中煩悶,時時欲嘔,渴不能飲,頭目昏痛,惡見日光,遇涼稍清,起居如故,其脈虛大而數(shù)。
上(口父)咀。水3升,煎至1半,去滓,分3次服,不拘時候。
橘皮(生用)1兩,甘草(炙)1兩,厚樸(去皮,姜汁制)1兩,羌活2錢半,防風2錢半,肉豆蔻2錢半,茯苓2錢半,川芎半兩,吳茱萸1錢。
脾臟不和,瀉痢,瘧疾,腹痛,下部無力,體重足痿,腳下痛,飲食中滿,四肢不舉。
上(口父)咀。每服四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食前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甘草1兩,升麻半兩,生姜3兩,橘皮2兩。
功能主治傷寒嘔噦不止,病源伏熱在胃,令人胸滿則逆,氣逆則噦。若大下后,胃氣虛,亦可致噦。
用法用量水3升,煮取2升,頓服之。
注意忌海藻、菘菜。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見《外臺》卷三《雞峰》卷十三:橘皮甘草湯處方橘皮3兩,生姜2兩,甘草1兩。
功能主治中暑。身大熱,背微惡寒,心中煩悶,時時欲嘔,渴不能飲,頭目昏痛,惡見日光,遇涼稍清,起居如故,其脈虛大而數(shù)。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3升,煎至1半,去滓,分3次服,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十三《奇效良方》卷十二:橘皮甘草湯處方橘皮(生用)1兩,甘草(炙)1兩,厚樸(去皮,姜汁制)1兩,羌活2錢半,防風2錢半,肉豆蔻2錢半,茯苓2錢半,川芎半兩,吳茱萸1錢。
功能主治脾臟不和,瀉痢,瘧疾,腹痛,下部無力,體重足痿,腳下痛,飲食中滿,四肢不舉。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四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食前服。
摘錄《奇效良方》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