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解郁湯

    《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解郁湯處方

    柴胡 黃連 黃芩 黃耆 地骨皮 生地 熱地 白芍各等分

    功能主治

    養(yǎng)血解郁,清熱瀉火。治氣郁化火,迫血妄行而致衄血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傅青主女科》卷下:解郁湯處方

    人參3克 白術(shù)15克(土炒)白茯苓9克 當(dāng)歸30克(酒洗)白芍30克(酒炒)枳殼1.5克(炒)砂仁3粒(炒,研)山梔子9克(炒)薄荷6克

    功能主治

    解郁健脾,養(yǎng)血柔肝。治妊娠子懸脅痛。因懷抱憂郁,致胎動(dòng)不安,兩脅悶而疼痛,如弓上弦。

    用法用量

    水煎,服一劑而悶痛除,二劑而子懸定,至三劑而全安。去梔子,再多服數(shù)劑不復(fù)發(fā)。

    備注

    方中枳殼,薄荷理氣解郁;白芍、當(dāng)歸養(yǎng)血和血,柔肝緩急;山梔子清肝泄熱;人參、白術(shù)、茯苓益氣扶脾,砂仁行氣調(diào)中。配合同用,適用于肝郁脾虛、胎氣上逆者。

    摘錄《傅青主女科》卷下《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解郁湯處方

    陳皮、遠(yuǎn)志、生地、香附、白芍、川芎、當(dāng)歸、半夏、青皮、茯神、貝母、蘇葉、桔梗、山梔、木通、甘草、姜。

    功能主治

    女子乳病,始而但腫硬不痛,后微痛者。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瘍醫(yī)大全》卷二十六:解郁湯處方

    蘇葉、廣陳皮、半夏、當(dāng)歸、郁金、香附、白芍、遠(yuǎn)志肉、白茯苓、青皮(醋炒)、鉤藤鉤。

    功能主治

    婦女腳氣,因氣惱恚怒而發(fā),兩脅作脹,腿腳酸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氣澀,加煨木香。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六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黃丹、雄黃、龍骨八停(煅)、金腳信少許(研)。制法上為末,捏作餅子。功能主治疬瘡。用法用量方中黃丹、雄黃用量原缺。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九一......
  • 處方童便1鐘,白蜜2匙。功能主治瘴癘諸瘧,無問新久。用法用量共攪去白沫,頓服。取吐,碧綠痰出為妙,不然終不除。摘錄《松峰說疫》卷二......
  • 處方血見愁1兩,卷柏灰1兩,烏梅灰2兩,地榆灰2兩,蓮房灰2兩,荷葉灰2兩,榴皮灰2兩,五倍灰2兩,血余灰1兩,柏葉灰2兩,棕灰2兩,木耳灰1兩,槐花灰2兩,白蘞1兩,當(dāng)歸炭3兩,白芍1兩5錢,升麻1兩,白術(shù)2兩,生耆3兩,黨參3兩,椿根皮......
  • 處方發(fā)灰5錢,柏葉1兩,雞冠花1兩。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大腸瀉血,虛盛皆宜。用法用量每服1錢,臥時(shí)酒送下,來早以溫酒投之。1服見效。摘錄《仙拈集》卷二引《普濟(jì)方》......
  • 處方椿皮半斤,酸梨1斤,鮮姜3兩,紅糖4兩。制法先將椿皮多加水(約3升)熬剩1斤,去渣取汁,再將姜、梨搗汁去渣,將汁對(duì)在一起,放在鍋內(nèi)熬開,再下紅糖成膏。功能主治便血,赤痢。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各服1匙,開水沖下。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