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坎離丸

    《攝生眾妙方》卷二:坎離丸別名

    后坎離丸((醫(yī)學入門》卷七)。

    處方

    當歸(全用好酒浸洗三日,曬干,銼碎)白芍藥(溫水洗,銼碎,用好酒浸一日,曬干,炒赤)川芎(大者,小者不用,清水洗凈,銼碎)各120克 厚黃柏(去皮)240克(60克酒浸,60克鹽水浸,60克人乳浸,60克蜜浸,俱曬干,炒赤)知母240克(去毛,四制,與黃柏同)熟地黃240克(懷慶者佳,120克用砂仁,120克用白茯苓同入絹袋,入好酒400毫升煮干,去砂仁、茯苓二味,只用地黃)

    制法

    上六味藥,研制,和合一處,平開0.9~1.2厘米厚,夜露日曬,三日三夜。用正冬蜜740克,加水120克,共煉至滴水成珠,再加清水250毫升,煎滾,和前藥,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服生精益血,升水降火。

    用法用量

    每服80~90丸,空腹時用鹽湯送下,冬月用溫酒送下。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二《活人方》卷七:坎離丸處方

    熟地120克 山萸肉180克(連核)山藥120克 牡丹皮120克 茯苓90克 芡實90克 蓮須90克 知母90克 黃柏90克 遠志肉60克 龍骨60克 牡蠣粉60克

    制法

    金櫻子熬膏和丸。

    功能主治

    滋腎水,瀉心火,交通心腎。治癆瘵。腎水不足,心火旺盛,虛煩不眠,腰膝酸疼,夜多異夢,遺精滑泄,淋濁梗塞,甚至肌消骨痿,形神困乏,五心煩熱,骨蒸盜汗,痰嗽咳血,聲嘶音啞。

    用法用量

    早晨空腹時用參湯或白滾湯吞服6~9克。

    摘錄《活人方》卷七《本草綱目》卷三十五引《孫氏集效方》:坎離丸處方

    黃柏(去皮,切)2斤,熟糯米1升(童便浸之,9浸9曬,蒸過,曬,研為末)。

    制法

    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虛勞百損,小便淋漓,遺精白濁。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溫酒送下。

    摘錄《本草綱目》卷三十五引《孫氏集效方》《何氏濟生論》卷五:坎離丸處方

    知母、黃柏、菊花、熟地、白芍、川芎、枸杞、當歸。

    制法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生津液,升水降火,明目清心。主火癥。

    用法用量

    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何氏濟生論》卷五《普濟方》卷二二六:坎離丸處方

    黃柏(酒炒)、知母(酒炒)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補益。主性熱虛羸。

    用法用量

    每服100-150丸。

    摘錄《普濟方》卷二二六《醫(yī)學入門》卷七:坎離丸處方

    黃柏、知母各等分(用童便9蒸9曬9露)。

    功能主治

    陰火遺精,盜汗,潮熱,咳嗽。

    用法用量

    上為末,以地黃煎膏為丸;脾弱者山藥糊丸服。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七《良朋匯集》卷二:坎離丸處方

    黑豆不拘多少(炒熟,研末)、紅棗量用(煮熟,去皮核)。

    制法

    共搗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虛癆。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或3錢,鹽湯送下或酒送下。

    摘錄《良朋匯集》卷二《壽世保元》卷四:坎離丸處方

    龍骨(火煅)5錢,遠志(甘草水泡,去骨)1兩,白茯神(去皮末)1兩,石菖蒲(去毛)5錢,龜甲(炙酥)5錢,酸棗仁(炒)1兩,當歸身(酒洗)1兩,人參5錢,麥門冬(水洗,去心用)1兩,天門冬(水凈,去心)1兩,生地黃(酒洗)2兩,熟地黃(酒蒸)2兩,山茱萸(酒蒸,去核)1兩,川黃柏(去皮,酒炒)1兩,五味子1兩,柏子仁1兩,山藥1兩,甘枸杞子1兩,知母(去毛,酒炒)1兩。

    制法

    上藥石臼內(nèi)搗成餅,曬干,為細末,煉蜜滴水成珠,每用蜜一斤,加水一碗,調(diào)和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補髓添精,調(diào)榮養(yǎng)衛(wèi),聰耳明目,定神安志,滋陰降火。主思慮過度,心血耗散,房欲失節(jié),腎水枯瘁,腎水一虛,心火即熾,釀成勞瘵,精神昏倦,健忘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清晨空心鹽湯送下,或酒亦可。

    注意

    忌房欲三月。

    摘錄《壽世保元》卷四《墨寶齋集驗方》卷上:坎離丸處方

    天門冬4兩(去心),黃柏3兩(童便浸),當歸4兩(酒浸),牛膝3兩(酒洗,去蘆),麥門冬4兩(去心),知母3兩(鹽酒炒),白芍3兩,山藥2兩,菟絲子4兩(酒浸),川芎3兩,生地3兩,熟地5兩,枸杞子4兩(酒浸),茯神5兩(去皮心),杜仲3兩(去皮,酒炒去絲)。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補心神,固腎精,堅筋骨,潤肌膚,澤容顏,烏須發(fā),久服續(xù)嗣延年。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60丸,鹽湯送下。

    摘錄《墨寶齋集驗方》卷上《本草綱目》卷十二引《積善堂方》:坎離丸處方

    蒼術(shù)(刮凈)1斤(分作4份,一份用川椒1兩炒,一份用破故紙1兩炒,1分用五味子1兩炒,一份用川芎1兩炒,只取術(shù)研末),川柏皮4斤(分作4份,1斤用酥炙,1斤用人乳汁炙,1斤用童便炙,1斤用米泔炙,各12次)。

    制法

    上為末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滋陰降火,開胃進食,強筋骨,去濕熱。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早用酒、午用茶、晚用白湯送下。

    摘錄《本草綱目》卷十二引《積善堂方》《普濟方》卷四十二:坎離丸處方

    知母1兩,黃柏、黃連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滋腎水,益元氣,補下元不足,去膀胱積熱。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溫水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四十二《異授眼科》:坎離丸處方

    白術(shù)(土炒)、細辛、川芎、草決明(炒)、羌活、當歸、五味、防風、官桂、菊花、元參、白茯苓、地骨皮、青葙子、車前子(炒)、甘草、人參、苦參、黃芩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目有眵淚如膿,赤腫而昏,證屬心腎兩虛,龍虎交困。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米湯送下。

    摘錄《異授眼科》《瑞竹堂方》卷一:坎離丸處方

    蒼術(shù)8兩(銼如豆大,泔浸3日,或焙或曬干,分作四處。一份用真烏豆1兩,去皮臍,切作片子;又用川楝子凈肉1兩,同蒼術(shù)炒焦黃色為度。一份用川椒去目1兩,又用陳皮1兩,破故紙1兩,酒浸1宿,炒令干,次下蒼術(shù),川椒同炒黃。一份用茴香凈1兩,青鹽1兩半,食鹽炒半兩,先下蒼術(shù)炒熟,次下茴香等同炒黃色。一份用醇釀酒、醋各1碗,浸蒼術(shù),令自干,炒燥,入后藥),麥門冬(去心,焙干)3兩,天門冬(去心,焙)3錢,茯神(去皮木,炒)3分,遠志(去心,焙)2錢,沉香1兩,鹿茸(燎去毛,酥炙)5錢,胡蘆巴(酒浸,炒)5錢,川巴戟5錢(去心,酒浸,炒),當歸半兩(酒浸,焙),人參(去蘆)半兩,枸杞子半兩,雀腦半兩,川芎半兩,陳皮(去瓤)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好酒煮神曲2兩,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心、脾、腎三經(jīng)不足。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空心服。如補心,棗湯送下;補腎,溫酒、鹽湯送下。

    摘錄《瑞竹堂方》卷一《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坎離丸處方

    生地90兩,丹皮25兩,山藥90兩,山萸肉(炙)14兩5錢,茯苓25兩,知母80兩,澤瀉90兩,黃柏80兩,杜仲炭90兩。

    制法

    上為細粉,過羅,煉蜜為丸,重3錢。

    功能主治

    滋陰降火,補腎益氣。主腎氣虧損,虛火上炎,心血不足,夜不安眠。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溫開水送下,日2次。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魏氏家藏方》卷六:坎離丸處方

    酸棗仁(炒)1兩,菟絲子(淘凈,酒浸,研成餅)1兩,柏子仁(炒,別研)1兩,五味子(去枝)1兩,薏苡仁(炒)1兩,覆盆子1兩,人參(去蘆)1兩,枸杞子1兩,鹿茸(燎去毛,銼成片,酒浸,炙)1兩,牛膝(去蘆,酒浸)1兩,肉蓯蓉(酒浸)1兩,當歸(去蘆,酒浸)1兩,杜仲(姜制,炒去絲)1兩,遠志(去心)1兩,地黃(洗)1兩,茯神(去木)1兩,沉香(不見火)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龍骨(煅)半兩,朱砂3錢(別研),麝香1錢(別研)。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平補五臟,升降心腎。主小便白濁,腰腿無力,心神不寧,下焦虛寒,陰冷遺瀝。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溫酒或人參湯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六
更多中藥材
  • 處方桂心1兩,甘遂1兩,細辛1兩,歸身1兩,半夏1兩,甘草1兩,白芷1兩,芫花1兩,海藻1兩,紅花1兩,全蟲1兩,牙皂1兩,虎骨1兩,白及1兩,川烏(姜汁制)1兩,草烏(姜汁制)1兩。制法上藥各炒為末,用核桃肉泡去皮4兩,烏梅凈肉1斤,蒸爛......
  • 處方鱉頭、莧菜、蔥、蜜、甘草、甘遂、芫花、海藻、阿魏、鱉甲、水紅花子。制法上應為末者為末,應搗爛者搗爛,入末再搗,如和不勻,加燒酒調(diào)之。功能主治痞塊。用法用量先以水調(diào)白面作圈,圍痞上,大6-7分厚,其藥敷在痞上,外用錫注2把,放燒酒在內(nèi),熨......
  • 《外科集腋》卷四:八葉湯處方扁柏葉、青蒿葉、蓖麻葉、金銀葉、桃葉、柳葉、槐葉、艾葉各等分。功能主治陰 (匿蟲)。用法用量煎湯熏洗。摘錄《外科集腋》卷四《三因》卷十五:八葉湯處方桑葉、荷葉、地黃葉、皂角葉、蒻葉、蒼耳葉、菖蒲葉、何首烏葉各等分......
  • 《陳囊庵婦科補解》卷一:八君子湯處方人參 白茯苓 白術(shù)各3克 炙草1.5克 半夏3克 廣皮2.4克 蒼術(shù)2.4克 當歸7.5克功能主治脾胃濕痰內(nèi)盛,時時帶下,經(jīng)行而帶癥益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陳囊庵婦科補解》卷一《陳素閹婦科補解》卷一......
  • 《壽親養(yǎng)老新書》卷四:八味丸處方川巴戟45克(酒沒,去心,用荔枝肉30克,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30克(銼碎,用麥門冬45克,去心,同炒赤色為度,去門冬)川楝子60克(去核,用降真香30克,銼碎同炒,油出為度,去降真香)吳茱萸4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