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當歸6~9克 枸杞9克 茯苓6克 小茴香6克 肉桂3~6克 烏藥6克 沉香3克(或木香亦可)
暖肝溫腎,行氣止痛。治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
水300毫升,加生姜3~5片,煎至210毫升,空腹時溫服。
寒甚者,加吳茱萸、干姜,再甚者加附子。
溫熱下注,陰囊紅腫熱痛者不宜用。
當歸二錢(6克)、枸杞三錢(9克)、烏藥二錢(6克)、小茴香二錢(6克)、茯苓二錢(6克)、沉香(木香)一錢(3克)、肉桂一錢(3克)、生姜3~5片。
水煎服。飯后溫服,每日2次。
溫補肝腎,行氣止痛。
主治肝腎虛寒,肝寒氣滯,睪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疝氣,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沉遲。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疝氣、精索靜脈曲張、慢性闌尾炎、原發(fā)性痛經(jīng)等病癥,
1.疝氣:以暖肝煎加減治療疝氣251例,療程7臼,以治療后癥狀消失為臨床痊愈標準。結果:治愈195例,顯效22例,有效16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92.8%。(《陜西中醫(yī)》1995年第1期)
2.精索靜脈曲張:以本方加減治療精索靜脈曲張52例,并與穿彈力內(nèi)褲或陰囊托帶相對照,7日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以行走、站立、負重勞動時陰囊下墜和脹痛等癥狀及陰囊靜脈曲張團塊變化為療效評價標準。結果:治療組總治愈率88.4%,總有效率96%;對照組總治愈率19.2%,總有效率73%,兩組治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4年第12期)
3.慢性闌尾炎:采用暖肝煎內(nèi)服加外敷治療慢性闌尾炎20例,療程10日,以自覺癥狀及右下腹深壓痛消失為痊愈標準。結果:治愈9例,顯效6例,有效4例,無效1例,有效率95%;(《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1994年第2期)
4.原發(fā)性痛經(jīng):以本方治療陽虛寒凝型痛經(jīng)30例,并與月月舒沖劑治療相對照,經(jīng)前1周開始服用,持續(xù)至經(jīng)來3日停服,共10日。1個月經(jīng)周期為1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以痛經(jīng)消失為臨床治愈標準。結果:治療組治愈13例,顯效1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7%;對照組治愈7例,顯效16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76.7%。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年笫2期)
暖肝煎適用于肝腎虛寒,氣機阻滯之小腹疼痛,疝氣痛。以睪丸或小腹疼痛、畏寒喜溫、得溫痛減、舌淡苔白、脈沉遲為辨證要點。方用肉桂、小茴香、烏藥等暖肝散寒、行氣止痛;當歸、枸杞養(yǎng)血和營,標本兼顧,行氣與和營同治。
臨床如見寒甚,加吳茱萸、干姜或附子;伴腎虛,加仙靈脾、補骨脂、巴戟天;伴氣虛,加黃芪、人參。
臨床報道又見治療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潰瘍性結腸炎、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肋間神經(jīng)痛等病癥;另有個案報道治療突發(fā)性睪丸萎縮、陰莖癌、陰囊濕疹。
暖肝煎中杞茯歸,茴沉烏藥姜肉桂,下焦虛寒疝氣痛,溫補肝腎此方推。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當歸6~9克 枸杞9克 茯苓6克 小茴香6克 肉桂3~6克 烏藥6克 沉香3克(或木香亦可)
功能主治暖肝溫腎,行氣止痛。治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
用法用量水300毫升,加生姜3~5片,煎至210毫升,空腹時溫服。
寒甚者,加吳茱萸、干姜,再甚者加附子。
注意溫熱下注,陰囊紅腫熱痛者不宜用。
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一明·《景岳全書》:暖肝煎組成當歸二錢(6克)、枸杞三錢(9克)、烏藥二錢(6克)、小茴香二錢(6克)、茯苓二錢(6克)、沉香(木香)一錢(3克)、肉桂一錢(3克)、生姜3~5片。
用法水煎服。飯后溫服,每日2次。
功效溫補肝腎,行氣止痛。
主治主治肝腎虛寒,肝寒氣滯,睪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疝氣,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沉遲。
臨床應用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疝氣、精索靜脈曲張、慢性闌尾炎、原發(fā)性痛經(jīng)等病癥,
1.疝氣:以暖肝煎加減治療疝氣251例,療程7臼,以治療后癥狀消失為臨床痊愈標準。結果:治愈195例,顯效22例,有效16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92.8%。(《陜西中醫(yī)》1995年第1期)
2.精索靜脈曲張:以本方加減治療精索靜脈曲張52例,并與穿彈力內(nèi)褲或陰囊托帶相對照,7日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以行走、站立、負重勞動時陰囊下墜和脹痛等癥狀及陰囊靜脈曲張團塊變化為療效評價標準。結果:治療組總治愈率88.4%,總有效率96%;對照組總治愈率19.2%,總有效率73%,兩組治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4年第12期)
3.慢性闌尾炎:采用暖肝煎內(nèi)服加外敷治療慢性闌尾炎20例,療程10日,以自覺癥狀及右下腹深壓痛消失為痊愈標準。結果:治愈9例,顯效6例,有效4例,無效1例,有效率95%;(《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1994年第2期)
4.原發(fā)性痛經(jīng):以本方治療陽虛寒凝型痛經(jīng)30例,并與月月舒沖劑治療相對照,經(jīng)前1周開始服用,持續(xù)至經(jīng)來3日停服,共10日。1個月經(jīng)周期為1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以痛經(jīng)消失為臨床治愈標準。結果:治療組治愈13例,顯效1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7%;對照組治愈7例,顯效16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76.7%。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年笫2期)
方解暖肝煎適用于肝腎虛寒,氣機阻滯之小腹疼痛,疝氣痛。以睪丸或小腹疼痛、畏寒喜溫、得溫痛減、舌淡苔白、脈沉遲為辨證要點。方用肉桂、小茴香、烏藥等暖肝散寒、行氣止痛;當歸、枸杞養(yǎng)血和營,標本兼顧,行氣與和營同治。
臨床如見寒甚,加吳茱萸、干姜或附子;伴腎虛,加仙靈脾、補骨脂、巴戟天;伴氣虛,加黃芪、人參。
現(xiàn)代研究臨床報道又見治療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潰瘍性結腸炎、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肋間神經(jīng)痛等病癥;另有個案報道治療突發(fā)性睪丸萎縮、陰莖癌、陰囊濕疹。
方歌暖肝煎中杞茯歸,茴沉烏藥姜肉桂,下焦虛寒疝氣痛,溫補肝腎此方推。
摘錄明·《景岳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