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桑白皮散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桑白皮散處方

    桑白皮30克(銼)赤茯苓60克 漢防己15克 木香15克 紫蘇子7.5克 郁李仁30克(湯浸,去皮,微炒)木通22克(銼)大腹皮15克(銼)檳榔22克 青橘皮22克(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藥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

    利水退腫,下氣降逆。治婦人腳氣盛發(fā),兩腳浮腫,小便壅澀,腹脅脹滿,氣急,坐臥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政和本草》卷十三引《經(jīng)驗方》:桑白皮散處方

    鮮桑根白皮500克

    制法

    上藥用米泔浸三宿,刮去黃皮,銼細(xì),入糯米120克,焙干為末。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治肺經(jīng)有熱,咳嗽極甚,或吐血鮮紅者。

    用法用量

    每服3~6克,米飲調(diào)下。

    備注

    《政和本草》所載此方,原無方名,現(xiàn)據(jù)《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補(bǔ)。

    摘錄《政和本草》卷十三引《經(jīng)驗方》《古今醫(yī)統(tǒng)》卷四十四引《醫(yī)林》:桑白皮散處方

    桑白皮(炒)桔梗 川芎 防風(fēng) 薄荷 黃芩 前胡 柴胡 紫蘇 赤茯苓 枳殼 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治風(fēng)熱上壅,咳嗽連聲,胸悶心煩,喉間有血腥氣者。

    用法用量

    每服21克,加生姜3片,大棗1枚,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古今醫(yī)統(tǒng)》卷四十四引《醫(yī)林》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黃梔子(研末)、雞蛋清。制法上與白面摻和調(diào)勻,形如漿糊狀。功能主治預(yù)防驚風(fēng),祛除胎毒。主小兒胎毒、驚熱諸癥。用法用量搽敷嬰孩兩腳心,用布包扎,每日1換。敷后數(shù)日,腳心必現(xiàn)青紫色,此乃胎毒引外。摘錄《集成良方三百種》卷上......
  • 處方人參3兩,白術(shù)半斤,茯苓3錢,半夏1兩,廣木香3錢,柴胡1兩,檳榔5錢,荊芥(炒黑)5錢,白芍3兩,山楂1兩,枳殼1兩,麥芽5錢,神曲1兩,甘草1兩,干姜1兩,麥冬(去心)1兩,石菖蒲5錢,薄荷葉5錢。制法上藥各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龍眼......
  • 處方六神曲(炒)250g 巴豆霜150g 天南星(制)400g 朱砂250g性狀為粉紅色至橙紅色的粉末;味淡、微辛。炮制上四味,朱砂水飛成極細(xì)粉;六神曲、天南星粉碎成細(xì)粉;巴豆霜研細(xì),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得。功能主治消食導(dǎo)滯,化痰......
  • 處方川芎、當(dāng)歸、羌活、防風(fēng)、山梔、薄荷。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痘疹目赤腫痛,紅絲繞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痘疹仁端錄》卷六......
  • 處方僵蠶、全蝎、麻黃、山甲、蟬退、蟾酥、白附子、甘草。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痘瘡。用法用量將紫草1兩熬膏,加酒、蜜煉過,勻調(diào)服。摘錄《治痘全書》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