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通關(guān)散

    《中國藥典》:通關(guān)散處方

    豬牙皂500g 鵝不食草250g 細辛250g

    炮制

    上三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即得。

    功能主治

    通關(guān)開竅。用于突然氣閉昏厥,牙關(guān)緊閉,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吹鼻取嚏。

    注意

    孕婦慎用。

    規(guī)格

    每瓶裝1.5g

    貯藏

    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明·方賢著《奇效良方》:通關(guān)散處方

    白僵蠶(炒.半兩) 羌活(三分) 麝香(半錢)

    功能主治

    治失音不能言,由風(fēng)邪客于脾經(jīng),上入關(guān)機者,舌本也,又關(guān)膈不通,其人精神昏憒失忘。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先以姜汁少許調(diào)勻,以沸湯浸,放溫服之,以真菖蒲末時時著舌根下。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通關(guān)散處方

    撫芎二兩,川芎一兩,川烏二兩,龍腦薄荷一兩半,白芷、甘草,各二兩。細辛半兩。

    炮制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治中風(fēng)、傷寒,發(fā)熱惡風(fēng),頭痛目眩,鼻塞聲重,肩背拘急,身體酸痛,肌肉俽動,牙關(guān)緊急,久新頭風(fēng),攻痰眼暗,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一大錢,蔥白、茶清調(diào)下,薄荷湯亦得,不拘時。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世醫(yī)得效方》卷十三:通關(guān)散處方

    細辛 薄荷葉 牙皂(去子)雄黃各3克

    制法

    上藥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

    開竅通關(guān)。治卒暴中風(fēng),昏塞不省,牙關(guān)緊急,藥不得下咽喉。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吹入鼻中。候噴嚏,然后進藥。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十三《嬰童百問》卷四:通關(guān)散處方

    南星(炮)3克 麝香0.3克 豬牙皂角(略燒存性)6克 赤蜈蚣(炙)1條 直僵蠶(炒,去絲嘴)3克

    制法

    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

    化痰開竅。治小兒驚風(fēng),痰塞中脘,手足搐搦,關(guān)竅不通。

    用法用量

    以手指蘸姜汁,蘸藥少許,擦牙;或用物引滴入藥二三點,涎出自開。

    摘錄《嬰童百問》卷四《丹溪心法附余》卷一:通關(guān)散處方

    細辛(洗,去土、葉)豬牙皂角(去子)各3克

    制法

    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

    開竅通關(guān)。治卒中風(fēng)邪,昏悶不醒,牙關(guān)緊閉,湯水不下。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搐入鼻內(nèi)。候噴嚏,服藥。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一《喉科紫珍集》卷下:通關(guān)散處方

    牙皂30克(瓦上焙存性)川芎15克

    制法

    共為細末。

    功能主治

    治一切喉風(fēng),口噤不開,痰涎塞塞,厥逆不知人事。

    用法用量

    吹于鼻內(nèi)。喉、口等癥膿成脹痛而畏下刀針,候熟,用此藥吹于鼻內(nèi),其膿即自出。

    摘錄《喉科紫珍集》卷下元·《丹溪心法附余》:通關(guān)散組成

    皂角一錢(3克)、細辛一錢(3克)。

    用法

    研極細末,和勻。每用少許,吹入鼻中取嚏。

    功效

    通關(guān)開竅。

    主治

    主治中惡,客忤及痰厥,突然昏厥,人事不省,牙關(guān)緊閉,面色蒼白,痰涎壅塞等癥。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尿潴留、急性腦血管病意識障礙等病癥。

    1.尿潴留:通關(guān)散治療肛腸手術(shù)后急性尿潴留68例,與雙側(cè)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療組30例患者對照,以得嚏為效。臨床療效評價以1小時內(nèi)患者排出尿液,尿潴留癥狀消失為有效。結(jié)果:治療組有效59例,有效率為86.76%;對照組有效23例,有效率為76.67%。(《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外科雜志》1998年第2期)

    2.意識障礙:通關(guān)散加味結(jié)合常規(guī)治療,以霧化吸入法治療急性腦血管病意識障礙患者30例,與常規(guī)治療組30例患者對照。療程為7日。以Glasgow - Pittsburgh昏迷量表(G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評定表Ⅱ(AP)評價療效。結(jié)果:治療組GP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隨訪治療組患者1周內(nèi)、2周內(nèi)、1個月內(nèi)、6個月內(nèi)累計死亡情況均少于對照組。(《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9年第11期)

    方解

    通關(guān)散藥味簡單,僅由細辛、皂角兩味藥物組成,但藥力峻猛,應(yīng)中病即止。皂角辛溫走竄,刺激性強,可通上下關(guān)竅;細辛辛溫發(fā)散,亦可通竅,故名為“通關(guān)散”。

    因本方藥力峻猛,用量不宜過多,以防吸入氣管,且神識昏厥屬脫證、熱閉心包者以不可用,應(yīng)謹慎使用。

    現(xiàn)代研究

    早期文獻報道本方可治療各種急性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各種昏厥,精神系統(tǒng)疾病,觸電、溺水、自縊等的急救。

    方歌

    (一)通關(guān)散用細辛皂,吹鼻得嚏保生還,若加半夏為搐鼻,厥證昏仆急救先。

    (二)牙皂細辛各等分,研細少許鼻中吹,中惡客忤或痰厥,脫證中風(fēng)不可為。

    摘錄元·《丹溪心法附余》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羌活1分,藿香葉半兩,全蝎1分(去毒),防風(fēng)1分,天麻1分,川芎2錢,朱砂2錢(別研),獨活2錢,人參2錢。制法上為末,入朱砂和勻,煉蜜為丸,如皂角子大。功能主治鎮(zhèn)心截風(fēng)。主小兒心神不安,多驚夜啼。用法用量每服1粒,金錢薄荷湯化下。摘錄......
  • 處方防風(fēng)1兩2錢,天麻1兩2錢,天竺黃1兩2錢,貝母1兩2錢,桑葉1兩2錢,膽南星1兩,薄荷1兩,茯苓1兩,鉤藤1兩,橘紅8錢,甘草8錢,桔梗8錢,僵蠶4錢,遠志4錢,羌活6錢,活蝎20個(上共為細粉,兌入),琥珀8錢,犀角1錢,羚羊角1錢......
  • 《古今醫(yī)鑒》卷十三:保幼化風(fēng)丹處方南星1兩,半夏1兩,川烏1兩,白附子1兩(水洗凈),郁金5錢。制法上為末,裝入臘月黃牛膽內(nèi),陰干,百日取出,研為末。功能主治祛風(fēng)痰,散驚熱。主小兒驚風(fēng),四證八候。用法用量小兒有熱,熱盛生痰,痰盛生驚,驚盛發(fā)......
  • 處方藿香1兩6錢,赤苓6錢,清夏4錢,柴胡8錢,蘇葉8錢,木瓜6錢,白芷4錢,廣皮8錢,檀香6錢,扁豆6錢,三仙2兩,木通4錢,澤瀉6錢,竹茹6錢,山藥9錢,砂仁4錢,白術(shù)8錢(土炒),甘草4錢,木香4錢,川連4錢。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 處方天南星不拘多少(用石灰炒令焦黃色)。制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腸風(fēng)瀉血,諸藥不效者。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溫酒送下。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