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容景瑜 林清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疼痛是惡性腫瘤最常見伴隨癥狀,因此阿片類藥物受到廣泛應用,但此類藥物突出的不良反應為便秘。西醫(yī)以口服促進胃腸動力藥、瀉劑及灌腸等治療,往往只能緩解癥狀而不能治本,且容易產(chǎn)生依賴性,并導致腸道神經(jīng)末梢的損害而加重便秘癥狀,中醫(yī)藥應用承氣湯類加減在治療本病中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但筆者臨證發(fā)現(xiàn),有相當部分患者經(jīng)常規(guī)中西醫(yī)治療后便秘癥狀并無明顯改善,筆者根據(jù)臨床實踐及中醫(yī)理論,運用提壺揭蓋法,從肺論治,取得良好效果。
馮某,女性,55歲,診斷為乳腺癌術后化療后肺、骨轉移。每天服用阿片類藥物奧施康定200mg,既往無便秘病史。服藥兩月以來出現(xiàn)排便困難,間隔7~10天,糞質干燥堅硬,難以排出。前醫(yī)師先后應用莫沙必利、番瀉葉、果導片、硫酸鎂口服、甘露醇口服,癥狀無明顯改善,每5~7日予灌腸治療。筆者診見患者主要癥狀為:精神疲憊,惡心嘔吐,納眠差,口干,汗出,小便正常。舌淡紅,苔黃干,脈弦細。考慮為氣陰虧虛,腸燥便秘證。治以益氣滋陰,生津潤燥,中藥湯劑先后予麻子仁丸、大承氣湯、增液承氣湯等加減(大黃后下最大劑量用至15克并配合果導片每天10粒口服)亦改善不明顯。加用宣肺之品,如杏仁、麻黃、枇杷葉、桔梗、荊芥、防風、瓜蔞仁等,藥用2劑后可自行解大便,繼續(xù)服用5劑后患者排便間隔縮短為2~3天,且糞質較松軟,排便困難癥狀明顯改善。后筆者在原治療方藥的基礎上減去宣肺之品,結果患者大便難如前,仍需灌腸治療。再次予宣肺藥物后大便明顯改善。
按:提壺揭蓋法乃朱丹溪首創(chuàng),《丹溪心法》曰:“肺為上焦,而膀胱為下焦,上焦閉則下焦塞,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通而下竅之水出焉?!痹赣瞄_宣肺氣的方法治療癃閉。然臨床上很多學者用于治療水腫、淋證、便秘等等。中醫(yī)認為,肺與大腸互為表里,大腸的傳導功能賴于肺氣肅降。肺失肅降,則大腸之氣亦不下降,肺氣失于宣降,腑氣不通,大腸傳導功能受阻,故導致大便秘結。清代《石室密錄·大便閉結》曰:“大便閉結者,人以為大腸燥甚,誰知是肺氣燥乎?肺燥則清肅之氣不能下行于大腸?!薄夺t(yī)經(jīng)精義》曰:“理大便必須調肺氣也。”可見,便秘與肺密切相關,便秘可從肺論治。
本例患者每天口服阿片類藥物奧施康定200mg,阿片類藥物味辛、苦、酸、澀,性溫、燥,有毒,氣香走竄,長期服用耗損氣血津液;又苦而生火,澀而凝滯,香而耗氣,出現(xiàn)氣虛、津虧之證。本例患者長期服用阿片類止痛藥,藥性苦燥,耗傷人體津液,造成津液虛損,則腸道失濡潤,故大便干難。津液虧耗,無以上滋口咽,故見口干。脾氣虧虛,胃失濡養(yǎng)故納呆、惡心嘔吐,水谷無以滋養(yǎng)機體,故見疲倦乏力,脾氣虧虛,衛(wèi)氣不固,故見汗出。先后予西藥導瀉藥物、中藥承氣湯類辨證加減等同時配合瀉藥口服,無明顯改善,后加減宣肺之品,療效截然不同,值得進一步應用及探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容景瑜 林清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疼痛是惡性腫瘤最常見伴隨癥狀,因此阿片類藥物受到廣泛應用,但此類藥物突出的不良反應為便秘。西醫(yī)以口服促進胃腸動力藥、瀉劑及灌腸等治療,往往只能緩解癥狀而不能治本,且容易產(chǎn)生依賴性,并導致腸道神經(jīng)末梢的損害而加重便秘癥狀,中醫(yī)藥應用承氣湯類加減在治療本病中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但筆者臨證發(fā)現(xiàn),有相當部分患者經(jīng)常規(guī)中西醫(yī)治療后便秘癥狀并無明顯改善,筆者根據(jù)臨床實踐及中醫(yī)理論,運用提壺揭蓋法,從肺論治,取得良好效果。
馮某,女性,55歲,診斷為乳腺癌術后化療后肺、骨轉移。每天服用阿片類藥物奧施康定200mg,既往無便秘病史。服藥兩月以來出現(xiàn)排便困難,間隔7~10天,糞質干燥堅硬,難以排出。前醫(yī)師先后應用莫沙必利、番瀉葉、果導片、硫酸鎂口服、甘露醇口服,癥狀無明顯改善,每5~7日予灌腸治療。筆者診見患者主要癥狀為:精神疲憊,惡心嘔吐,納眠差,口干,汗出,小便正常。舌淡紅,苔黃干,脈弦細。考慮為氣陰虧虛,腸燥便秘證。治以益氣滋陰,生津潤燥,中藥湯劑先后予麻子仁丸、大承氣湯、增液承氣湯等加減(大黃后下最大劑量用至15克并配合果導片每天10粒口服)亦改善不明顯。加用宣肺之品,如杏仁、麻黃、枇杷葉、桔梗、荊芥、防風、瓜蔞仁等,藥用2劑后可自行解大便,繼續(xù)服用5劑后患者排便間隔縮短為2~3天,且糞質較松軟,排便困難癥狀明顯改善。后筆者在原治療方藥的基礎上減去宣肺之品,結果患者大便難如前,仍需灌腸治療。再次予宣肺藥物后大便明顯改善。
按:提壺揭蓋法乃朱丹溪首創(chuàng),《丹溪心法》曰:“肺為上焦,而膀胱為下焦,上焦閉則下焦塞,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通而下竅之水出焉?!痹赣瞄_宣肺氣的方法治療癃閉。然臨床上很多學者用于治療水腫、淋證、便秘等等。中醫(yī)認為,肺與大腸互為表里,大腸的傳導功能賴于肺氣肅降。肺失肅降,則大腸之氣亦不下降,肺氣失于宣降,腑氣不通,大腸傳導功能受阻,故導致大便秘結。清代《石室密錄·大便閉結》曰:“大便閉結者,人以為大腸燥甚,誰知是肺氣燥乎?肺燥則清肅之氣不能下行于大腸?!薄夺t(yī)經(jīng)精義》曰:“理大便必須調肺氣也。”可見,便秘與肺密切相關,便秘可從肺論治。
本例患者每天口服阿片類藥物奧施康定200mg,阿片類藥物味辛、苦、酸、澀,性溫、燥,有毒,氣香走竄,長期服用耗損氣血津液;又苦而生火,澀而凝滯,香而耗氣,出現(xiàn)氣虛、津虧之證。本例患者長期服用阿片類止痛藥,藥性苦燥,耗傷人體津液,造成津液虛損,則腸道失濡潤,故大便干難。津液虧耗,無以上滋口咽,故見口干。脾氣虧虛,胃失濡養(yǎng)故納呆、惡心嘔吐,水谷無以滋養(yǎng)機體,故見疲倦乏力,脾氣虧虛,衛(wèi)氣不固,故見汗出。先后予西藥導瀉藥物、中藥承氣湯類辨證加減等同時配合瀉藥口服,無明顯改善,后加減宣肺之品,療效截然不同,值得進一步應用及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