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張明利 河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中醫(yī)并無高血壓一病,因本病多見頭暈、頭痛等癥狀,所以習慣把高血壓歸于“眩暈”、“頭痛”范疇。筆者認為,中醫(yī)辨治高血壓,不應僅囿于“眩暈”、“頭痛”而千篇一律應用天麻鉤藤飲、鎮(zhèn)肝熄風湯之類,而應因證因病施治,方能收到顯著療效。舉例說明:
更年期并高血壓 滋水清肝二仙靈
汪某,女,48歲,2006年3月6日來診,訴:近半年以來血壓偏高,波動在145~160/95~100mmHg之間。詢知其常常心煩,急躁,烘熱,自汗,易發(fā)脾氣,伴見月經(jīng)前后無定期,面紅赤,咽干舌燥,腰膝酸軟。測血壓155/98mmHg,查舌質(zhì)暗紅,苔薄白,脈寸關(guān)弦細,尺略沉無力。西醫(yī)診斷:更年期綜合征。筆者認為該婦女年近七七之歲,天癸將竭,證屬肝腎陰虧,水不涵木,木旺于上。方用二仙湯加味:仙茅15g,淫羊藿15g,熟地30g,黃柏12g,知母15g,白芍20g,生牡蠣30g,夏枯草30g,當歸12g,生杜仲20g,川牛膝15g。7服后復診:心煩、急躁、烘熱、自汗等癥明顯減輕,咽干舌燥、腰膝酸軟癥狀略減,測血壓145/95mmHg,舌、脈同前。上方改熟地為生地30g,生杜仲增至30g,加黃芩15g。7服,水煎服。三診: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血壓140/92mmHg,舌淡紅少苔,脈弦細。繼服前方14服。半年后患者因其他病就醫(yī),告知藥后血壓一直在130/85mmHg左右,更年期癥狀也沒有再出現(xiàn)。
按:二仙湯是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的有效方劑,筆者以滋腎補腎、斂肝柔肝、滋陰降火立法,以二仙湯加味治其更年期合并高血壓,效果顯著。
腎積水并高血壓 濟生腎氣效力宏
鄭某,女,40歲,2007年10月24日來診,訴半月前單位組織體檢發(fā)現(xiàn):血壓145/90mmHg,腎臟彩超示:雙腎輕度積水。查其舌脈無明顯異常,測血壓145/95mmHg。筆者便問其是否腰痛?答曰:腰不痛,但腰部經(jīng)常發(fā)涼。筆者借用宋嚴用和《濟生方》中的濟生腎氣丸治之:熟地30g,山藥30g,山茱萸15g,茯苓30g,丹皮10g,澤瀉15g,肉桂10g,淡附片10g,生杜仲30g,川牛膝15g,車前子30g。14服,水煎服。二診:腰部已不發(fā)涼,測血壓135/84mmHg,腎臟彩超示:雙腎無異常。療效超出筆者預期,遂囑效不更方,再服前方14服鞏固療效。隨訪半年血壓一直在130/80mmHg左右,腎積水亦未再復發(fā)。
按:《岳美中醫(yī)案集》記載有濟生腎氣丸治療慢性腎盂腎炎的驗案,濟生腎氣丸是《金匱》腎氣丸加牛膝、車前子以降血利水。筆者據(jù)此試治于腎積水,結(jié)果腎積水很快治愈,同時血壓也恢復正常。
頸椎病并高血壓 方取補中益氣湯
高某,男,56歲,2008年4月12日來診,訴:發(fā)現(xiàn)高血壓1年,未予治療,近一個月以來,頭暈,頸痛,雙上肢時有麻木,伴見乏力、動則自汗淋漓、氣短,納差。查舌質(zhì)淡嫩,苔薄白,邊有齒痕,脈沉細無力。測血壓160/95mmHg。囑其照頸椎四位片,回示:C3-5骨質(zhì)增生;C4-6椎間隙變窄。中醫(yī)辨證為中氣不足,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生黃芪60g,黨參12g,白術(shù)15g,當歸12g,柴胡6g,升麻6g,陳皮10g,葛根30g,白芍20g,黃柏12g,澤瀉30g,白芥子10g,生牡蠣30g,生杜仲30g,車前子30g,炙甘草10g。7服,水煎服。二診:頭暈大減,余癥亦皆有減輕,舌脈同前,測血壓150/90mmHg。上方去車前子,繼服14服,水煎服。三診:頭暈、頸痛、雙上肢時有麻木均消失,汗出明顯減少,乏力改善,食欲增加。測血壓140/85mmHg,舌齒痕消失,脈沉。上方去生牡蠣、白芥子,加夏枯草30g,川牛膝15g,14服,水煎服。四診:臨床癥狀消失,測血壓135/82mmHg,舌正常,脈沉。復查頸椎四位片,仍示:C3-5骨質(zhì)增生;C4-6椎間隙變窄。與前片相比無明顯改變。囑其服補中益氣丸(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連服一個月以鞏固療效。經(jīng)隨訪半年,血壓正常,亦未再出現(xiàn)頭暈等癥。
按:補中益氣湯加味治療頸椎病,在改善頭暈、肢體麻木的同時而成降血壓之事。方中生黃芪用量大至60g,竣補中氣,說明大劑量生黃芪降血壓是不爭的事實。
腎結(jié)石并高血壓 焦老驗方建奇功
胡某,女,54歲,2008年6月16日來診,訴:高血壓2年,曾間斷服過羅布麻片,現(xiàn)在不愿再服用西藥,血壓一直波動在145~155/85~95mmHg?;颊邿o頭暈、頭痛等癥,亦無更年期癥狀群,隨身帶來大量化驗單、檢查單以及全身多部位CT結(jié)果報告單,輔助檢查顯示“血脂偏高”、“輕度脂肪肝”等,引起筆者注意的是一個腹部CT結(jié)果:右腎盞有一約0.8cm×1.2cm結(jié)石一粒。查舌質(zhì)紅,苔薄白,脈弦細數(shù)。筆者暗忖本例似乎無證可辨,遂記起前述“腎積水”案,不由豁然開朗,告知患者可先試治“腎結(jié)石”,再圖高血壓。由舌脈可知患者體質(zhì)偏熱,方用焦樹德教授治結(jié)石驗方加減:川斷炭30g,生地30g,金錢草30g,海金沙30g,內(nèi)金30g,冬葵子20g,茯苓15g,澤瀉15g,瞿麥15g,黃柏15g,小薊15g,川牛膝15g,澤蘭15g。14服,水煎服。囑其多飲水,多跳躍,以利結(jié)石下排。二診:患者喜形于色,自言中藥服至第10服后,感小腹劇痛,入廁排出石子一粒,其后自測血壓也恢復正常。查舌脈同前,測血壓135/80mmHg。調(diào)整方藥如下:川斷炭30g,生地30g,生山藥30g,生杜仲30g,山茱萸15g,茯苓15g,澤瀉15g,黃柏15g,知母15g,丹皮10g。14服,水煎服。三診:查舌脈同前,測血壓135/82mmHg,囑服知柏地黃丸(濃縮丸)每次10粒,每日3次,連服一個月鞏固療效。隨訪半年,血壓正常,復查腎臟CT示:雙腎無異常。
按:焦樹德老中醫(yī)治療腎結(jié)石的驗方,是以知柏地黃丸、葵子茯苓散、瓜蔞瞿麥丸化裁而成,筆者借用焦老驗方加減來通過治其結(jié)石而收降血壓之效,似有“歪打正著”之嫌?!端貑枴吩?,“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當臨證“無證可辨”時,不妨把有關(guān)輔助檢查看作是中醫(yī)“四診”的延伸,也正是“無者求之”的一種體現(xiàn)。
總之,上述驗案都是從中醫(yī)辨證辨病的角度出發(fā),而不是從“血壓”的角度思考問題,卻起到降低血壓的治療結(jié)果。中藥的現(xiàn)代藥理研究成果也要注意吸收應用,如黃芩、生地、生杜仲、夏枯草、車前子等,臨證時選取一二味添入方中可以增效,但不可堆砌,“欲速則不達”。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張明利 河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中醫(yī)并無高血壓一病,因本病多見頭暈、頭痛等癥狀,所以習慣把高血壓歸于“眩暈”、“頭痛”范疇。筆者認為,中醫(yī)辨治高血壓,不應僅囿于“眩暈”、“頭痛”而千篇一律應用天麻鉤藤飲、鎮(zhèn)肝熄風湯之類,而應因證因病施治,方能收到顯著療效。舉例說明:
更年期并高血壓 滋水清肝二仙靈
汪某,女,48歲,2006年3月6日來診,訴:近半年以來血壓偏高,波動在145~160/95~100mmHg之間。詢知其常常心煩,急躁,烘熱,自汗,易發(fā)脾氣,伴見月經(jīng)前后無定期,面紅赤,咽干舌燥,腰膝酸軟。測血壓155/98mmHg,查舌質(zhì)暗紅,苔薄白,脈寸關(guān)弦細,尺略沉無力。西醫(yī)診斷:更年期綜合征。筆者認為該婦女年近七七之歲,天癸將竭,證屬肝腎陰虧,水不涵木,木旺于上。方用二仙湯加味:仙茅15g,淫羊藿15g,熟地30g,黃柏12g,知母15g,白芍20g,生牡蠣30g,夏枯草30g,當歸12g,生杜仲20g,川牛膝15g。7服后復診:心煩、急躁、烘熱、自汗等癥明顯減輕,咽干舌燥、腰膝酸軟癥狀略減,測血壓145/95mmHg,舌、脈同前。上方改熟地為生地30g,生杜仲增至30g,加黃芩15g。7服,水煎服。三診: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血壓140/92mmHg,舌淡紅少苔,脈弦細。繼服前方14服。半年后患者因其他病就醫(yī),告知藥后血壓一直在130/85mmHg左右,更年期癥狀也沒有再出現(xiàn)。
按:二仙湯是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的有效方劑,筆者以滋腎補腎、斂肝柔肝、滋陰降火立法,以二仙湯加味治其更年期合并高血壓,效果顯著。
腎積水并高血壓 濟生腎氣效力宏
鄭某,女,40歲,2007年10月24日來診,訴半月前單位組織體檢發(fā)現(xiàn):血壓145/90mmHg,腎臟彩超示:雙腎輕度積水。查其舌脈無明顯異常,測血壓145/95mmHg。筆者便問其是否腰痛?答曰:腰不痛,但腰部經(jīng)常發(fā)涼。筆者借用宋嚴用和《濟生方》中的濟生腎氣丸治之:熟地30g,山藥30g,山茱萸15g,茯苓30g,丹皮10g,澤瀉15g,肉桂10g,淡附片10g,生杜仲30g,川牛膝15g,車前子30g。14服,水煎服。二診:腰部已不發(fā)涼,測血壓135/84mmHg,腎臟彩超示:雙腎無異常。療效超出筆者預期,遂囑效不更方,再服前方14服鞏固療效。隨訪半年血壓一直在130/80mmHg左右,腎積水亦未再復發(fā)。
按:《岳美中醫(yī)案集》記載有濟生腎氣丸治療慢性腎盂腎炎的驗案,濟生腎氣丸是《金匱》腎氣丸加牛膝、車前子以降血利水。筆者據(jù)此試治于腎積水,結(jié)果腎積水很快治愈,同時血壓也恢復正常。
頸椎病并高血壓 方取補中益氣湯
高某,男,56歲,2008年4月12日來診,訴:發(fā)現(xiàn)高血壓1年,未予治療,近一個月以來,頭暈,頸痛,雙上肢時有麻木,伴見乏力、動則自汗淋漓、氣短,納差。查舌質(zhì)淡嫩,苔薄白,邊有齒痕,脈沉細無力。測血壓160/95mmHg。囑其照頸椎四位片,回示:C3-5骨質(zhì)增生;C4-6椎間隙變窄。中醫(yī)辨證為中氣不足,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生黃芪60g,黨參12g,白術(shù)15g,當歸12g,柴胡6g,升麻6g,陳皮10g,葛根30g,白芍20g,黃柏12g,澤瀉30g,白芥子10g,生牡蠣30g,生杜仲30g,車前子30g,炙甘草10g。7服,水煎服。二診:頭暈大減,余癥亦皆有減輕,舌脈同前,測血壓150/90mmHg。上方去車前子,繼服14服,水煎服。三診:頭暈、頸痛、雙上肢時有麻木均消失,汗出明顯減少,乏力改善,食欲增加。測血壓140/85mmHg,舌齒痕消失,脈沉。上方去生牡蠣、白芥子,加夏枯草30g,川牛膝15g,14服,水煎服。四診:臨床癥狀消失,測血壓135/82mmHg,舌正常,脈沉。復查頸椎四位片,仍示:C3-5骨質(zhì)增生;C4-6椎間隙變窄。與前片相比無明顯改變。囑其服補中益氣丸(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連服一個月以鞏固療效。經(jīng)隨訪半年,血壓正常,亦未再出現(xiàn)頭暈等癥。
按:補中益氣湯加味治療頸椎病,在改善頭暈、肢體麻木的同時而成降血壓之事。方中生黃芪用量大至60g,竣補中氣,說明大劑量生黃芪降血壓是不爭的事實。
腎結(jié)石并高血壓 焦老驗方建奇功
胡某,女,54歲,2008年6月16日來診,訴:高血壓2年,曾間斷服過羅布麻片,現(xiàn)在不愿再服用西藥,血壓一直波動在145~155/85~95mmHg?;颊邿o頭暈、頭痛等癥,亦無更年期癥狀群,隨身帶來大量化驗單、檢查單以及全身多部位CT結(jié)果報告單,輔助檢查顯示“血脂偏高”、“輕度脂肪肝”等,引起筆者注意的是一個腹部CT結(jié)果:右腎盞有一約0.8cm×1.2cm結(jié)石一粒。查舌質(zhì)紅,苔薄白,脈弦細數(shù)。筆者暗忖本例似乎無證可辨,遂記起前述“腎積水”案,不由豁然開朗,告知患者可先試治“腎結(jié)石”,再圖高血壓。由舌脈可知患者體質(zhì)偏熱,方用焦樹德教授治結(jié)石驗方加減:川斷炭30g,生地30g,金錢草30g,海金沙30g,內(nèi)金30g,冬葵子20g,茯苓15g,澤瀉15g,瞿麥15g,黃柏15g,小薊15g,川牛膝15g,澤蘭15g。14服,水煎服。囑其多飲水,多跳躍,以利結(jié)石下排。二診:患者喜形于色,自言中藥服至第10服后,感小腹劇痛,入廁排出石子一粒,其后自測血壓也恢復正常。查舌脈同前,測血壓135/80mmHg。調(diào)整方藥如下:川斷炭30g,生地30g,生山藥30g,生杜仲30g,山茱萸15g,茯苓15g,澤瀉15g,黃柏15g,知母15g,丹皮10g。14服,水煎服。三診:查舌脈同前,測血壓135/82mmHg,囑服知柏地黃丸(濃縮丸)每次10粒,每日3次,連服一個月鞏固療效。隨訪半年,血壓正常,復查腎臟CT示:雙腎無異常。
按:焦樹德老中醫(yī)治療腎結(jié)石的驗方,是以知柏地黃丸、葵子茯苓散、瓜蔞瞿麥丸化裁而成,筆者借用焦老驗方加減來通過治其結(jié)石而收降血壓之效,似有“歪打正著”之嫌?!端貑枴吩?,“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當臨證“無證可辨”時,不妨把有關(guān)輔助檢查看作是中醫(yī)“四診”的延伸,也正是“無者求之”的一種體現(xiàn)。
總之,上述驗案都是從中醫(yī)辨證辨病的角度出發(fā),而不是從“血壓”的角度思考問題,卻起到降低血壓的治療結(jié)果。中藥的現(xiàn)代藥理研究成果也要注意吸收應用,如黃芩、生地、生杜仲、夏枯草、車前子等,臨證時選取一二味添入方中可以增效,但不可堆砌,“欲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