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健脾補氣藥粥4款

    原所賢 大連市中醫(yī)院

    黨參粥

    材料 黨參10克,茯苓10克,麥冬6克,粳米50克。

    做法 清水煎煮黨參、茯苓、麥冬、取汁去渣,再用藥汁煮米成粥,晨起做早餐食之。

    功能 補中益氣、滋養(yǎng)胃陰。

    主治 凡因脾胃氣陰不足而引起的飲食不下、嘔惡或消化不良,可輔食此粥。

    炙黃芪粥

    用料 炙黃芪30克,粳米50克。

    做法 先用清水煎煮炙黃芪,取汁去渣,再用藥汁煮米成粥,晨起空腹食之。

    功能 益氣攝血。

    主治 脾虛不能統(tǒng)血,以致經常出現(xiàn)大便溏薄而出血者,可食此粥。

    參芪薏苡粥

    用料 黨參10克,黃芪20克,炒薏苡仁120克,大棗10克,生姜12克。

    做法 先將諸藥用冷水泡透,然后加入薏苡仁,加水適量,用大火燒沸,加入拍破之生姜,改用小火煨熬,至薏苡仁熟爛成粥即可,趁熱空腹服,每日1次~2次。

    功能 補中益氣、健脾除濕。

    主治 適用于老年及病后體虛氣弱、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浮腫、神疲乏力、脫肛等。

    豬脾粥

    用料 豬脾l具,黨參15克,橘紅6克,粳米100克,生姜、蔥白、食鹽適量。

    做法 黨參切碎,生姜拍碎,與粳米同煮至米熟湯稠,此時加入事先已切成薄片的豬脾、蔥白和橘紅,至粥成后去橘紅,加食鹽調味,空腹服用或代早餐用。

    功能 健脾開胃。

    主治 脾胃氣弱、倦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脹滿等。

更多中藥材
  • 第一種藥材:(綿茵陳)它具有清濕退熱作用,用于三焦的濕熱。第二種藥材:(蒼竹)這味藥材也是祛濕的良藥,它還有一定的健脾的作用,脾是運化濕氣的,脾的功能強建了,濕氣運化的多了,就不會有大量的濕氣淤積在身體,適用于濕氣比較重引發(fā)的舌苔白膩,腹痛......
  • 第一:脾氣虛癥,通常表現(xiàn)為容易腹脹,胃口下降,大便稀溏不成形,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者是蒼白無華,舌質淡,胎白,中醫(yī)治療上一般以健脾補氣為主。第二:脾陽虛通常表現(xiàn)為腹部容易感到冷,吃不了涼的食物,喜歡溫熱,四肢不溫,小便清長,大便稀溏,中醫(yī)......
  • 陳皮作為一種用途很廣的中藥材,它主要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的作用,并且它歸脾肺經,在治療脾胃氣滯、食滯,咳嗽化痰上有獨特的作用,如果您是因為脾虛引起的腹脹,痰多濕重,那就可以用它,但是呢,如果你是脾胃虛比較明顯,這個時候就需要配黨參,白術這些......
  • 這位朋友其實啊就是一個很典型的裂紋舌淡有脾虛的一個現(xiàn)象,裂紋舌大家都知道,最常見的一個原因啊,就是脾虛濕盛所導致。脾最主要的功能就在于運化體內的水谷精微,如果脾虛水谷精微和氣血就不能濡養(yǎng)我們的舌體,同時體虛會導致體內形成濕氣,這個濕氣又上犯......
  • 在中藥當中呢,有一個很著名的方子叫左歸丸啊,使用很普遍,被稱為加強版的六味地黃丸,它呢出自于明代的景岳全書,由熟地,山萸肉,鹿角膠,龜板膠,菟絲子等這些藥物組成,主要的功效是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啊,用于治療真陰腎水不足而出現(xiàn)的體虛發(fā)熱,自汗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