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家庭醫(yī)藥》2003年10月號(hào)
(原名芪莪白芨湯)方藥:黃芪30克,黨參、白芍、白花蛇舌草各15克,公英12克,三棱、莪術(shù)、白芨、木香、砂仁、蘇梗各10克,甘草5克。
加減變化:虛寒型寒甚加良姜、桂枝;濕熱型加半夏、黃連、敗醬草;胃陰不足型加沙參、麥冬;胃絡(luò)淤血型加丹參、田七。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
療效:宋坦洋報(bào)告63例。治愈31例,顯效21例,有效7例,無(wú)效4例,總有效率93.6%(詳見(jiàn)《四川中醫(yī)》2003年第2期)。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mén)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家庭醫(yī)藥》2003年10月號(hào)
(原名芪莪白芨湯)方藥:黃芪30克,黨參、白芍、白花蛇舌草各15克,公英12克,三棱、莪術(shù)、白芨、木香、砂仁、蘇梗各10克,甘草5克。
加減變化:虛寒型寒甚加良姜、桂枝;濕熱型加半夏、黃連、敗醬草;胃陰不足型加沙參、麥冬;胃絡(luò)淤血型加丹參、田七。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
療效:宋坦洋報(bào)告63例。治愈31例,顯效21例,有效7例,無(wú)效4例,總有效率93.6%(詳見(jiàn)《四川中醫(yī)》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