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水滸傳》里的趣事莫過于蒙汗藥。凡是看過《水滸傳》或其他一些武俠小說的,可能都不陌生。不管是哪路英雄,只要吃下有蒙汗藥的食物或酒,沒有不倒的。吳用、晁蓋等七人智取生辰綱,在黃泥崗巧妙地把蒙汗藥放在白勝的酒桶里,不管楊志多么精明、謹慎還是中計。雖說他只是喝了半瓢酒,“口里只是叫苦,軟了身體,掙扎不起”。蒙汗藥是晌午喝下去的,到一才醒。按照小說的描述推算,種蒙汗藥的麻醉時間長達十多小時。
蒙汗藥的存在是有實據(jù)可考的,它在我國至少已經(jīng)流傳了一千多年,是中國老資格的奇特產品之一。蒙汗藥化為武俠小說中的神品、利器,原本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特有產物。西方固然也曾經(jīng)有數(shù)百年武俠小說風靡于世界的歷史,并塑造出永不磨滅的武俠迷唐·吉訶德的典型形象。但是,西方的武俠小說中,不會有蒙汗藥出現(xiàn)。這是因為古代西方的很多國家,根本就沒有麻醉藥,醫(yī)生在給病人動手術時,為使病人暫時昏迷,只好用棍棒打頭,或者放血,或者干脆把病人綁起來。中世紀歐洲十字軍東征,慘烈的戰(zhàn)爭中出現(xiàn)眾多的傷兵,由于沒有及時治療,傷口感染,只能截肢。截肢的手術室簡直就是屠宰場,一個個傷員被綁起來,劇烈的疼痛使他們哀號,不少的人在截肢的過程中就疼死了。在使用麻醉劑之前,慘死在外科醫(yī)生刀下的人所經(jīng)受的痛苦無可名狀。
我國先人從很早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了中藥有麻醉的作用。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藥品作為麻醉劑,在華佗之前就有人使用。不過,真正用于動手術治病的是東漢名醫(yī)華佗。史書上共記載了華佗三個外科手術病例,一例是“腸癰”即闌尾炎手術,一例是切除腐爛的脾臟,還有一例可能是腹腔腫瘤切除術,都是用麻沸散麻醉以后做的。
華佗的麻沸散究竟是怎樣配制的?我們現(xiàn)在還沒有確切的資料可以查考,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并進行了研究。一般認為作為蒙汗藥主要成分是曼陀羅花,適量使用是很好的麻醉劑,南宋人竇材《扁鵲心書》中談到“睡圣散”,其配方為“山茄花、火麻花共為末,每服三錢,小兒只一錢,一服后即昏睡”,山茄即曼陀羅花,火麻即大麻。曼陀羅花原產印度,花名亦系梵語音譯??磥?,此花與佛門有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當佛說法時,從天空降下曼陀羅花雨;而道家的秘籍卻記載,北斗星有叫曼陀羅使者的,手執(zhí)此花。八月開花,九月采實。品花家稱它為惡客,大概是因為游移不定的曼陀羅可以突然生長在別處的緣故。李時珍說:“相傳此花笑采釀酒飲,令人笑;舞采釀酒飲,令人舞。予嘗試之,飲須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驗也。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陰干,等末。熱酒調服三錢,少頃昏昏如醉。割瘡炙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贝嘶ù_實有麻醉和使人致幻的作用。
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于麻醉劑的使用已經(jīng)很成熟了,還有沒有必要開發(fā)中藥麻醉?我認為中藥麻醉劑在除痛領域還是大有可為的。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醫(yī)學帛書《五十二病方》,這是我國早期的一種醫(yī)藥文獻。其中有“令金傷毋痛”方,方后記載麻醉藥的性能和用法:“已飲,有頃不痛。復痛,飲藥如數(shù)。不痛,毋飲藥?!闭f明當時已知道麻醉藥可以麻醉止痛。過了有效時間,發(fā)生疼痛,可以再照原來劑量服藥。如果已達到麻醉要求,就不要多服了。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水滸傳》里的趣事莫過于蒙汗藥。凡是看過《水滸傳》或其他一些武俠小說的,可能都不陌生。不管是哪路英雄,只要吃下有蒙汗藥的食物或酒,沒有不倒的。吳用、晁蓋等七人智取生辰綱,在黃泥崗巧妙地把蒙汗藥放在白勝的酒桶里,不管楊志多么精明、謹慎還是中計。雖說他只是喝了半瓢酒,“口里只是叫苦,軟了身體,掙扎不起”。蒙汗藥是晌午喝下去的,到一才醒。按照小說的描述推算,種蒙汗藥的麻醉時間長達十多小時。
蒙汗藥的存在是有實據(jù)可考的,它在我國至少已經(jīng)流傳了一千多年,是中國老資格的奇特產品之一。蒙汗藥化為武俠小說中的神品、利器,原本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特有產物。西方固然也曾經(jīng)有數(shù)百年武俠小說風靡于世界的歷史,并塑造出永不磨滅的武俠迷唐·吉訶德的典型形象。但是,西方的武俠小說中,不會有蒙汗藥出現(xiàn)。這是因為古代西方的很多國家,根本就沒有麻醉藥,醫(yī)生在給病人動手術時,為使病人暫時昏迷,只好用棍棒打頭,或者放血,或者干脆把病人綁起來。中世紀歐洲十字軍東征,慘烈的戰(zhàn)爭中出現(xiàn)眾多的傷兵,由于沒有及時治療,傷口感染,只能截肢。截肢的手術室簡直就是屠宰場,一個個傷員被綁起來,劇烈的疼痛使他們哀號,不少的人在截肢的過程中就疼死了。在使用麻醉劑之前,慘死在外科醫(yī)生刀下的人所經(jīng)受的痛苦無可名狀。
我國先人從很早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了中藥有麻醉的作用。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藥品作為麻醉劑,在華佗之前就有人使用。不過,真正用于動手術治病的是東漢名醫(yī)華佗。史書上共記載了華佗三個外科手術病例,一例是“腸癰”即闌尾炎手術,一例是切除腐爛的脾臟,還有一例可能是腹腔腫瘤切除術,都是用麻沸散麻醉以后做的。
華佗的麻沸散究竟是怎樣配制的?我們現(xiàn)在還沒有確切的資料可以查考,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并進行了研究。一般認為作為蒙汗藥主要成分是曼陀羅花,適量使用是很好的麻醉劑,南宋人竇材《扁鵲心書》中談到“睡圣散”,其配方為“山茄花、火麻花共為末,每服三錢,小兒只一錢,一服后即昏睡”,山茄即曼陀羅花,火麻即大麻。曼陀羅花原產印度,花名亦系梵語音譯??磥?,此花與佛門有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當佛說法時,從天空降下曼陀羅花雨;而道家的秘籍卻記載,北斗星有叫曼陀羅使者的,手執(zhí)此花。八月開花,九月采實。品花家稱它為惡客,大概是因為游移不定的曼陀羅可以突然生長在別處的緣故。李時珍說:“相傳此花笑采釀酒飲,令人笑;舞采釀酒飲,令人舞。予嘗試之,飲須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驗也。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陰干,等末。熱酒調服三錢,少頃昏昏如醉。割瘡炙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贝嘶ù_實有麻醉和使人致幻的作用。
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于麻醉劑的使用已經(jīng)很成熟了,還有沒有必要開發(fā)中藥麻醉?我認為中藥麻醉劑在除痛領域還是大有可為的。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醫(yī)學帛書《五十二病方》,這是我國早期的一種醫(yī)藥文獻。其中有“令金傷毋痛”方,方后記載麻醉藥的性能和用法:“已飲,有頃不痛。復痛,飲藥如數(shù)。不痛,毋飲藥?!闭f明當時已知道麻醉藥可以麻醉止痛。過了有效時間,發(fā)生疼痛,可以再照原來劑量服藥。如果已達到麻醉要求,就不要多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