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感冒為萬病之源
人體的大腦中有一造熱中樞,能不斷地產(chǎn)生熱能,并調節(jié)溫度以維持體溫的恒定(36.5度C左右),遇冷則毛細孔收縮,遇熱則擴張以散熱。
一旦受寒邪、風邪所侵,肌肉血管神經(jīng)收縮,致無法正常散熱,引起體溫升高,即為發(fā)熱或發(fā)燒;
使得代謝管道受到阻塞,代謝廢物滯留皮下,刺激知覺、癢覺、痛覺神經(jīng),因而產(chǎn)生搔癢,全身肌肉酸痛的現(xiàn)象,嚴重者造成骨節(jié)酸痛。
侵及頭部則頭痛,至耳朵則造成內耳不平衡、暈眩、欲嘔;
病毒若破壞視神經(jīng),就會出現(xiàn)角膜炎、結膜炎。
侵及鼻子則有鼻竇炎及鼻塞、流鼻水。
其初始癥狀可能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來水般流不止。
若不予理會,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會逐漸加重;若一直發(fā)燒,就會化熱而呈現(xiàn)熱癥。
(此時西藥的退燒藥及退燒針,只是抑制大腦的造熱中樞,掩耳盜鈴而已,并沒有真正退燒;假如人的正氣強,燒退了,就可以抵抗病邪,病也就好了。若本身身體虛弱的話,病就反反復覆,一直好不了,并會帶來許多副作用。)
由流清涕而化熱后,鼻涕、痰都會變黃、黏稠狀。
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于喉管不出則干咳。久咳則胸悶、有壓迫感。
侵及淋巴則導致淋巴腫。
侵入咽喉部,會使得咽喉發(fā)炎、扁桃腺發(fā)炎,嚴重時連吞口水都有痛感。
侵入呼吸道則為氣管炎,到胸腔則演變成肺炎
到腸胃道則會腹瀉或便秘,甚至并發(fā)急性腸炎。
良方十帖介紹(對號入座、安全有效)
(一)對號入座
初起感冒——葛根湯
前額頭痛,后頭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不舒服——葛根湯
鼻涕或痰稀稀白白似雞蛋清——小青龍湯
鼻涕或痰黃黏稠——麻杏甘石湯
咳嗽痰稀白——小青龍湯
咳嗽干咳、黃黏稠——麥門冬湯
喉嚨不舒服吃冰或吹風就不舒服——小青龍湯
喉嚨不舒服,咽喉痛、發(fā)炎——麥門冬湯
暈——苓桂術甘湯
痛——芍藥甘草湯
肚子不舒服——平胃散
拉肚子一般水瀉——胃苓湯
拉肚子急性腸炎——葛根芩連湯
見藥方解說——小柴胡湯
(二)藥方解說
葛根湯:
1.感冒初起
2.頭痛、發(fā)燒、惡寒、脖子、肩膀、骨節(jié)疼痛,而無汗。
一般頭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都可以用。
*注意事項:一直在流汗的時候,不要服用。平常吃不會發(fā)汗,但感冒欲汗不得汗時,則會發(fā)汗。
小青龍湯:
1.感冒第一、二天不要用,第三天后不管有哪些癥狀,只要流清涕或稀白的痰都可以使用,一吃不管是咳嗽、流鼻水、發(fā)燒惡寒,通通可以痊愈。
2.平常任何時候,只要見到流清涕就可以用。
3.過敏性鼻炎,氣管炎、支氣管炎,動不動就打噴嚏,流稀稀白白的鼻涕(成泡沫狀似雞蛋清)。
4.寒性的氣喘—氣喘而有惡寒、流清涕或稀白的痰。
5.寒咳-咳嗽而痰白稀。一吃冷、一吹風就咳(或不舒服)。
*注意事項:感冒第一、二天不可以使用。
麻杏甘石湯:
1.流黃稠的鼻涕或痰。
2.熱性的氣喘、急性肺炎、熱郁肺葉(胸悶、呼吸急促,唇紅似擦胭脂,量體溫卻不一定發(fā)高燒)。
麥門冬湯:
1.熱咳,干咳—咳嗽無痰,喉嚨會痛、沙啞,或咳嗽痰黃稠。扁桃腺發(fā)炎。
2.常說話者,最佳保養(yǎng)藥方。
苓桂術甘湯:
1.幾乎所有的暈都有效,包括內耳、前庭神經(jīng)不平衡、低血壓…等。
2.暈車(上車前就吃或用濃縮藥粉填在肚臍,再上貼透氣膠布亦可;吃了不但不傷胃,反而胃口大開又健胃)。
茯苓(5錢)、桂枝(3錢)、白朮(4錢)、甘草(2錢)。(水煎服)
6.芍藥甘草湯:
芍藥(4錢)、甘草(4錢)。(水煎服)
7.平胃散:
蒼朮(3錢)、厚樸(2錢)、陳皮(2錢)、甘草(1錢)、生姜(2片)、大棗(2枚)。(水煎服)
8.胃苓湯:
蒼朮(2錢)、厚樸(1.5錢)、陳皮(1.5錢)、甘草(1錢)、生姜(2片)、大棗(2枚)、桂枝(1.5錢)、白朮(2錢)、茯苓(3錢)、豬苓(2錢)、澤瀉(1.5錢)。(水煎服)
9.葛根芩連湯:
葛根(3錢)、黃芩(3錢)、黃連(2錢)、甘草(1錢)。(水煎服)
10.小柴胡湯:
柴胡(4錢)、黃芩(2.5錢)、甘草(2.5錢)、生姜(2.5錢)、半夏(2錢)、黨參(3錢)、大棗(2枚)。(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再煎至八分,溫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一、感冒為萬病之源
人體的大腦中有一造熱中樞,能不斷地產(chǎn)生熱能,并調節(jié)溫度以維持體溫的恒定(36.5度C左右),遇冷則毛細孔收縮,遇熱則擴張以散熱。
一旦受寒邪、風邪所侵,肌肉血管神經(jīng)收縮,致無法正常散熱,引起體溫升高,即為發(fā)熱或發(fā)燒;
使得代謝管道受到阻塞,代謝廢物滯留皮下,刺激知覺、癢覺、痛覺神經(jīng),因而產(chǎn)生搔癢,全身肌肉酸痛的現(xiàn)象,嚴重者造成骨節(jié)酸痛。
侵及頭部則頭痛,至耳朵則造成內耳不平衡、暈眩、欲嘔;
病毒若破壞視神經(jīng),就會出現(xiàn)角膜炎、結膜炎。
侵及鼻子則有鼻竇炎及鼻塞、流鼻水。
其初始癥狀可能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來水般流不止。
若不予理會,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會逐漸加重;若一直發(fā)燒,就會化熱而呈現(xiàn)熱癥。
(此時西藥的退燒藥及退燒針,只是抑制大腦的造熱中樞,掩耳盜鈴而已,并沒有真正退燒;假如人的正氣強,燒退了,就可以抵抗病邪,病也就好了。若本身身體虛弱的話,病就反反復覆,一直好不了,并會帶來許多副作用。)
由流清涕而化熱后,鼻涕、痰都會變黃、黏稠狀。
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于喉管不出則干咳。久咳則胸悶、有壓迫感。
侵及淋巴則導致淋巴腫。
侵入咽喉部,會使得咽喉發(fā)炎、扁桃腺發(fā)炎,嚴重時連吞口水都有痛感。
侵入呼吸道則為氣管炎,到胸腔則演變成肺炎
到腸胃道則會腹瀉或便秘,甚至并發(fā)急性腸炎。
良方十帖介紹(對號入座、安全有效)
(一)對號入座
初起感冒——葛根湯
前額頭痛,后頭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不舒服——葛根湯
鼻涕或痰稀稀白白似雞蛋清——小青龍湯
鼻涕或痰黃黏稠——麻杏甘石湯
咳嗽痰稀白——小青龍湯
咳嗽干咳、黃黏稠——麥門冬湯
喉嚨不舒服吃冰或吹風就不舒服——小青龍湯
喉嚨不舒服,咽喉痛、發(fā)炎——麥門冬湯
暈——苓桂術甘湯
痛——芍藥甘草湯
肚子不舒服——平胃散
拉肚子一般水瀉——胃苓湯
拉肚子急性腸炎——葛根芩連湯
見藥方解說——小柴胡湯
(二)藥方解說
葛根湯:
1.感冒初起
2.頭痛、發(fā)燒、惡寒、脖子、肩膀、骨節(jié)疼痛,而無汗。
一般頭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都可以用。
*注意事項:一直在流汗的時候,不要服用。平常吃不會發(fā)汗,但感冒欲汗不得汗時,則會發(fā)汗。
小青龍湯:
1.感冒第一、二天不要用,第三天后不管有哪些癥狀,只要流清涕或稀白的痰都可以使用,一吃不管是咳嗽、流鼻水、發(fā)燒惡寒,通通可以痊愈。
2.平常任何時候,只要見到流清涕就可以用。
3.過敏性鼻炎,氣管炎、支氣管炎,動不動就打噴嚏,流稀稀白白的鼻涕(成泡沫狀似雞蛋清)。
4.寒性的氣喘—氣喘而有惡寒、流清涕或稀白的痰。
5.寒咳-咳嗽而痰白稀。一吃冷、一吹風就咳(或不舒服)。
*注意事項:感冒第一、二天不可以使用。
麻杏甘石湯:
1.流黃稠的鼻涕或痰。
2.熱性的氣喘、急性肺炎、熱郁肺葉(胸悶、呼吸急促,唇紅似擦胭脂,量體溫卻不一定發(fā)高燒)。
麥門冬湯:
1.熱咳,干咳—咳嗽無痰,喉嚨會痛、沙啞,或咳嗽痰黃稠。扁桃腺發(fā)炎。
2.常說話者,最佳保養(yǎng)藥方。
苓桂術甘湯:
1.幾乎所有的暈都有效,包括內耳、前庭神經(jīng)不平衡、低血壓…等。
2.暈車(上車前就吃或用濃縮藥粉填在肚臍,再上貼透氣膠布亦可;吃了不但不傷胃,反而胃口大開又健胃)。
茯苓(5錢)、桂枝(3錢)、白朮(4錢)、甘草(2錢)。(水煎服)
6.芍藥甘草湯:
芍藥(4錢)、甘草(4錢)。(水煎服)
7.平胃散:
蒼朮(3錢)、厚樸(2錢)、陳皮(2錢)、甘草(1錢)、生姜(2片)、大棗(2枚)。(水煎服)
8.胃苓湯:
蒼朮(2錢)、厚樸(1.5錢)、陳皮(1.5錢)、甘草(1錢)、生姜(2片)、大棗(2枚)、桂枝(1.5錢)、白朮(2錢)、茯苓(3錢)、豬苓(2錢)、澤瀉(1.5錢)。(水煎服)
9.葛根芩連湯:
葛根(3錢)、黃芩(3錢)、黃連(2錢)、甘草(1錢)。(水煎服)
10.小柴胡湯:
柴胡(4錢)、黃芩(2.5錢)、甘草(2.5錢)、生姜(2.5錢)、半夏(2錢)、黨參(3錢)、大棗(2枚)。(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再煎至八分,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