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端午艾芳香

    古人視五月為毒月,故南朝《荊楚歲時記》云:“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岸宋缜昂?,梅雨霏霏,空氣潮濕,病菌蟲害孳生,其時適逢艾生長旺季,所含芳香艾油可驅(qū)蟲殺菌解毒。足見前人于端午采艾扎成人字形懸掛門窗,有祛病保健之意。

    采艾為藥治病,迄今已有三干多年歷史。艾性溫味辛苦,入脾、肝、腎三經(jīng),溫經(jīng)止血,散寒消毒,平喘化痰。春秋時孟子日:“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懊魅死顣r珍《蘄艾傳》稱其“產(chǎn)于山陽,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補“。據(jù)此,臨床醫(yī)生以艾葉治婦女虛寒月經(jīng)過多、妊娠下血、痛經(jīng)、白帶、或以艾的氣霧劑治哮喘,或以艾的浸制液冶慢性支氣管炎,均顯療效,若取艾絨或艾炷熏灸穴位,則溫經(jīng)通絡(luò),流暢氣血,調(diào)和臟腑,可提高機體免疫力。

    艾又是一味食療方,唐代孟詵《食療本草》記述:“采嫩艾作菜食或和面作餛飩,治一切鬼惡氣,上服冶冷痢?!叭粢琢鳟a(chǎn)的孕婦,取適量艾葉煮雞蛋服食,既有營養(yǎng)價值,又有保胎之功。南方民間還有蒸艾糕的習(xí)俗。艾糕香軟甜潤,健脾益腎。國外也有以艾釀酒,如法國著名葡萄酒“味美思”,其主要香料為艾汁,此酒清香甜純微苦,就餐前飲一杯,醒脾開胃,增進食欲。

    古詩云:“端午時節(jié)草萋萋,野艾茸茸淡著衣。無意爭顏呈媚態(tài),芳名自有庶民知。“此時的艾葉,尤得古今民間青睞,眼下正是采艾防病保健或制作菜食的大好時光。

    摘自:《上海中醫(yī)藥報》文/葛德宏

更多中藥材
  • 它屬于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怎么講?就是我們?nèi)梭w的免疫功能紊亂了,就是亂了,那么為什么亂呢?那么可能是受到了比如說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家庭壓力,或者是這個生活不規(guī)律,熬夜,情緒不暢等等。這些會引起人體免疫功能的紊亂,那么從而出現(xiàn)了對我們自身的......
  • 一:寒濕腰痛,這種疼痛往往腰不是冷疼,轉(zhuǎn)身的時候不方便,陰雨天或者說遇到寒冷疼痛加重,疼痛的地方喜歡溫?zé)?,得熱則會疼痛減輕,苔往往白膩,方藥選擇【腎濕湯】加減。二:濕熱腰痛,這種疼痛往往痛處伴有熱感,遇熱或者夏天的時候加重。疼痛往往有那種發(fā)......
  • 第一呢,本身這個手術(shù)對身體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傷,而且呢,兩個椎體固定到一塊兒了,那么它會導(dǎo)致我們腰椎的活動受限,各種不方便,金骨頭、羊骨頭,不如自己爛骨頭嘛。那么為什么還有很多人做這個手術(shù)呢,那不都是萬不得已嘛,否則誰愿意呢?所以對于腰椎間盤突......
  • 那么中醫(yī)上來講呢,枸杞可以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用于眩暈耳鳴,腰膝的酸疼,目昏不明,視力減退,而且還可以補陽。那么從西方醫(yī)學(xué)角度來講呢,它能夠延緩衰老,抗腫瘤,降血脂,抗動脈硬化,降血糖,抗疲勞。所有這些東西呢,都是有報告來做支持的,不是我胡......
  • 針對這兩種類型,中醫(yī)上有四種證型四個方子來干預(yù)。盜汗呢,往往是陰虛火旺導(dǎo)致,這種人往往煩躁少眠,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即使一睡著就愛出汗,五心煩熱,整天煩躁不安,我們用當(dāng)歸 六黃湯 來治療。另外一種呢,是心血不足型的盜汗,這種人心悸少眠,睡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