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吳茱萸的來歷

    古代重陽節(jié)人們有佩戴茱萸的習慣,唐代詩人王維留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茱萸乃是辛散燥烈中藥,能溫脾、散寒邪,可治胸腹脹滿、嘔吐吞酸及虛寒泄瀉。

    關于吳茱萸,民間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茱萸原生長在吳國,稱為吳萸。有一年,吳國將它作為貢品進獻給楚國,楚王見了大為不悅,不聽吳臣的解釋,將其趕了出去。幸虧楚國有位精通醫(yī)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吳萸。一日,楚王受寒而舊病復發(fā),胃痛難忍,諸藥不效。此時,朱大夫?qū)禽羌鍦魏昧顺醯牟 .敵醯弥耸潞?,立即派人前往吳國道歉,并號召楚國廣為種植吳萸。為了讓人們永遠記住朱大夫的功勞,楚王把吳萸更名為吳茱萸。(馬寶山)

更多中藥材
  • 不管是哪一種,都不是有效的睡眠,失眠內(nèi)容很多很復雜,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治療失眠的泡腳的方法,用中藥夜交藤100克,加上洗腳用的足夠量的水,燒開后啊煮八分鐘,然后涼至40度左右,我們每天睡前泡半個小時左右。大家對夜交藤可能有點陌生,但說起何首......
  •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中醫(yī)望診里面啊,望眼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的眼睛炯炯有神,發(fā)光的,明亮的,那是精氣神好的表現(xiàn)。失神的人啊,目光呆滯,眼睛渾濁。所以有句話叫做,藏于內(nèi)者曰精,發(fā)于外者曰神。就是說精保養(yǎng)得好,就好像我們平時不著急,不發(fā)怒,不亂......
  • 我在臨床上,經(jīng)常遇見一些病人成天認為自己的身體有病,從心臟到血管到骨骼到大腦,到五臟六腑,特別懷疑自己得怪病、重病。通通檢查一遍,也查不出什么大毛病來,但是還是不肯善罷甘休,繼續(xù)換醫(yī)生,換醫(yī)院,做更多的檢查。這個疑心病,其實不是身體生病了,......
  • 我不建議大家過度節(jié)食減肥,或者單一的飲食減肥,黃帝內(nèi)經(jīng)里面說:“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氣津液皆盡故也”,也就是說一個普通人啊,七天不吃不喝,身體呢就會因為氣血耗竭而終結(jié),所以呢,合理的健康飲食是很重要的。......
  • 曬太陽曬背。背部呢有督脈,督脈是“陽脈之?!保偠揭簧碇枤?,反應腦,髓,腎的功能。曬太陽可以振奮督脈經(jīng)絡,幫助我們溫通氣血,對身體養(yǎng)生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