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眼科內(nèi)治法

    眼是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臟腑經(jīng)絡有著密切的關系。不論外感或內(nèi)傷眼病,皆可根據(jù)眼部表現(xiàn),結合全身情況進行辨證,審因論治,用內(nèi)治法來調(diào)整臟腑功能或祛除病邪。

    即使某些外傷眼病,內(nèi)治法同樣具有重要的治療意義。眼科的內(nèi)治法基本原則類似內(nèi)科,但也有它某些特殊的內(nèi)容?,F(xiàn)將常用的內(nèi)治法介紹如下。

    一、疏風清熱法

    本法主要是用具有辛涼解表作用的藥物組成的方劑,通過疏風散熱,解除風熱所致眼病的治法。主要用于外感風熱眼病。如起病突然,胞瞼浮腫,白睛紅赤或黑睛起翳,伴有眼癢眼痛,眵淚并作,羞明怕日,眼閉不開等,間或伴有惡寒、發(fā)熱、頭痛、脈浮數(shù)等全身癥狀。

    在外感眼病中以外感風熱最為多見,故眼科疏風清熱法應用范圍較廣。如風重于熱,流淚癥狀較重,或星翳浮起,可配伍適量的辛溫解表藥使用,以加強祛風止痛、祛風止淚、祛風退翳之功。間有風邪不挾熱而挾寒、挾濕的,證中少見,但不可不注意辨證而靈活變化。

    二、祛風散寒法

    祛風散寒法是用具有辛溫解表作用的藥物組成的方劑,通過祛風散寒,解除風寒所致眼病的治法。主要用于外感風寒之眼病。如目睛疼痛,羞明流淚,或目睛生翳,伴有鼻流清涕,頭痛,惡寒發(fā)熱,苔薄白,脈浮緊等。

    三、瀉火解毒法

    本法是用性質(zhì)寒涼的方藥,通過瀉火解毒,清除邪毒的治法。主要適用于外感火熱之邪,或臟腑積熱上攻之眼病。如胞瞼紅腫如桃、瘡瘍癤腫、白睛混赤、黑睛潰陷、黃液上沖、瞳神緊小等。常伴有疼痛拒按、羞明怕熱、熱淚如湯,或眵多粘結等眼部癥狀及口渴、便秘、舌紅、苔黃等全身癥狀。

    眼病熱證較多,故眼科瀉火解毒法為常用之治法。在具體應用時,必須根據(jù)臟腑辨證,靈活掌握。如邪傳陽明,胞腫赤痛,口渴喜飲,大便秘結之腑實證,則用瀉火通腑法;抱輪紅赤,黑睛生翳,目珠疼痛,苔黃脈弦之肝火上攻證,則用清瀉肝火法等。

    本法為寒涼直折之法,容易損傷脾胃陽氣,故不能久用,并要根據(jù)病情輕重和體質(zhì)強弱,慎重選藥。又因藥性寒涼,久用可致氣血凝滯,翳障難退,故對黑睛疾病,應用本法必須掌握尺度,以免流弊。屆虛火者,則禁用此法。

    四、滋陰降火法

    本法是用滋養(yǎng)陰液、清降虛火的方藥,解除陰虛火旺的證候,從而達到明日效果的治法。主要適用于陰虛火旺的眼病。臨床表現(xiàn)多有起病較緩,癥狀時輕時重,病程長而易反復發(fā)作的特點。如目珠干澀、白睛微赤、黑睛星翳乍隱乍現(xiàn)、瞳神干缺、視瞻昏渺等。常伴有頭暈、口干、潮熱、顴紅、心煩失眠、手足心熱、舌質(zhì)紅、苔少、脈細數(shù)等全身癥狀。

    本法在具體應用時,尚須進一步辨證,例如黑睛生翳,抱輪微赤,煩躁易怒,屬肝經(jīng)虛火;兩眥血脈稀疏,心煩失眠,屬心經(jīng)虛火;白睛淡紅,鼻干咽燥,屬肺經(jīng)虛火;瞳神干缺,眼底少量出血,耳鳴腰酸,五心煩熱,屬腎經(jīng)虛火等。宜結合臟腑所屬,選方用藥。

    五、祛濕法

    本法是用具有祛濕作用的方藥,通過祛除濕邪以治療眼病的方法。適用于濕邪外侵或濕濁內(nèi)蘊所致的一切眼病。如胞瞼水腫、瞼弦濕爛、胞內(nèi)粟瘡、白睛污黃、翳如蟲蝕、混睛障、云霧移睛、視瞻昏渺等,常兼有頭重如裹,口不渴或渴不欲飲、胸悶食少、腹脹便溏、四肢乏力,或咳吐痰涎等,皆可用本法治療。

    濕邪侵襲的部位和兼邪各有不同,故所用具體治法也有區(qū)別。如風濕犯眼,胞瞼濕癢,則用祛風勝濕法;濕熱上攻,黑睛潰爛,則用清熱祛濕法;痰濕阻絡,胞生痰核,則用化濕祛痰法;濕濁上泛,視網(wǎng)膜水腫,則用利水滲濕法等等。

    濕證眼病比較頑固,祛濕法久用又易耗陰傷津,故要根據(jù)病情輕重與患者臟腑陰陽氣血的情況而慎重用藥。陰虛血少與津液虧損者,尤宜注意。

    六、止血法

    本法是應用具有止血作用的方藥,以中止眼部出血的治法。適用于各種出血癥的早期。諸如白睛溢血、血灌瞳神、視網(wǎng)膜出血、脈絡膜出血及外傷出血等。根據(jù)不同的出血原因,止血的具體治法也有不同。如血熱妄行者,宜清熱涼血止血;虛火傷絡者,宜滋陰涼血止血;氣不攝血者,宜益氣攝血;眼外傷者,宜祛瘀止血等。

    本法屬急則治標之法,僅用于出血階段,若出血已止,而無再出血趨向者,當逐漸轉向活血化瘀治法,以促進瘀血的吸收。

    七、活血化瘀法

    本法是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方藥,改善血行,消散瘀滯,促進眼部瘀血吸收的方法。主要適用于有血流不暢,或瘀血停聚的眼病及眼外傷。如胞瞼青紫腫硬、白睛溢血、白睛紫脹腫起、眼內(nèi)各個部位的瘀血、視網(wǎng)膜血管血流瘀滯或阻塞、眼部固定性疼痛及舌有瘀斑等。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故臨床上應用時,常配伍行氣導滯藥物,以提高療效。本法不宜久用,以免耗傷正氣,對眼部既有瘀滯,又見氣虛證候者,用活血祛瘀力量峻猛的方藥應該慎重,必要時可配伍補氣藥物同用。孕婦忌用本法。

    八、疏肝理氣法

    本法是用具有疏肝解郁、調(diào)理氣機作用的方藥,以改善肝氣郁滯的病理情況,從而達到明目作用的治法。廣泛適用于因肝氣郁結而致氣機不調(diào)的一切內(nèi)外障眼病。肝開竅于目,由于郁怒傷肝,疏泄失職,肝氣郁結使眼部氣機失調(diào)而導致目疾者,頗為常見。其中尤以青風內(nèi)障、綠風內(nèi)障、視瞻昏渺等內(nèi)障眼病為多。故無論內(nèi)外障眼病,兼有脅脹、胸悶、噯氣、咽部似有物阻、急躁易怒、脈弦等癥者,皆可用疏肝理氣法治之。

    郁久化火者,宜酌加清火之晶,以清肝解郁;肝郁兼有血虛與脾氣虛弱者,宜與養(yǎng)血健脾藥同用。

    由于理氣藥物多辛燥,故對陰虧之人須慎用或注意配伍。

    九、益氣養(yǎng)血法

    本法是用具有補養(yǎng)氣血作用的方藥,消除氣血虛弱的證候,從而達到明目作用的治法。主要適用于各種原因造成的氣血不足的眼病。多為慢性內(nèi)外障眼病而兼有氣血不足的全身癥者。如眼胞重墜、久視眼脹、黑睛陷翳日久不愈;或外觀端好,目無神彩,視物漸昏等。

    因氣血相依,關系密切,故益氣與養(yǎng)血往往同用,但根據(jù)氣血偏虛程度上的不同,又有所側重。如睜眼乏力,常欲閉垂,舌淡脈弱者,偏于氣虛,應以益氣為主;若因失血或久病,頭暈眼花,不耐久視,心悸失眠,多夢易醒,舌淡脈細者,偏于血虛,應以養(yǎng)血為先。

    由于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補氣養(yǎng)血時,常要兼顧脾胃。如屬虛實夾雜,則可攻補兼施或先攻后補、先補后攻。

    邪氣亢盛而無虛候者,忌用本法。

    十、補益肝腎法

    本法是用具有補益肝腎作用的方藥,以消除肝腎虧虛證候而達到明目作用的治法。適用于肝腎不足的眼病,以成年人居多。凡見眼干澀不舒,哭而無淚或冷淚長流,白睛微赤,黑睛邊緣陷翳或星點云翳時隱時顯,外眼端好而視物昏朦或夜視不見,而兼有頭暈耳鳴、健忘、腰膝酸軟、夜間口干、男子遺精、女子月經(jīng)不凋、舌紅少苔、脈細無力等,皆可用本法治療。至于腎陽偏虛,腰膝酸冷,夜間尿多,畏冷脈沉者,則當重在溫補腎陽。

    凡實證忌用本法,濕邪未盡者不宜早用。

    十一、軟堅散結法

    本法是用具有祛痰軟堅、消滯散結作用的方藥來治療眼病的方法。主要適用于眼科疾病出現(xiàn)之痰濕互結、氣血凝滯的證候。如胞瞼腫核、白睛結節(jié)隆起、眼內(nèi)陳舊滲出及機化物形成等,可用本法消散之。

    一如為氣血凝聚者,必須與理氣活血藥物同用;痰濕互結者,則應加強祛濕化痰藥作用。

    十二、退翳明目法

    本法是用具有退翳作用的方藥,以消除黑睛翳障,從而達到明目作用的眼科獨特治法。

    僅適用于黑睛生翳者。

    退翳之法,須有層次,如病初起,星翳點點,紅赤流淚,風熱正盛,當以疏風清熱為主,配伍少量退翳藥;若風熱漸減,則應逐漸過渡至退翳明目為主。病至后期,邪氣已退,遺留翳障而正氣已虛者,則須兼顧扶正,結合全身證情,酌加益氣養(yǎng)血或補養(yǎng)肝腎之品。

    黑睛屬肝,不少清肝、平肝、舒肝藥物亦有退翳作用,故可配伍應用。

    黑睛生翳后期,以退翳為主,用藥不可過于寒涼,以免邪氣冰伏,氣血凝滯,翳不易退。若白翳光滑如磁,為氣血已定,用藥難以消散,故退翳必須及時。

更多中藥材
  • 鐘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醫(yī)院張某,男性,65歲。2011年5月12日由家人護送來診?;颊咚赜忻谀蛳到Y石史,先后在湖南某醫(yī)院歷經(jīng)3次碎石,但結石未能排出,雙腎仍然積水??淘\:患者臉色青灰,口唇青紫,神疲乏力,少言寡語,表情淡漠,時有惡心嘔吐。大......
  • 張男。脈象浮緊,重按細滯,舌苔糙白,口干飲多,脘悶不舒,二便均少,寒熱頭痛,遍體酸疼,是太陽之經(jīng),為風寒所束縛,陽明之腑,有濕濁之蘊蓄也,當用表里兩解之。川羌活一錢,防風一錢,紫蘇一錢,陳枳殼一錢,廣皮一錢,赤茯苓四錢,焙黃菊錢半,絲瓜絡二......
  • 郭世岳 河南省滑縣中醫(yī)院侍診國醫(yī)大師路志正,總結其調(diào)理脾胃法的特點如下。調(diào)理脾胃注重升降調(diào)暢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以升為主,胃以降為和。脾升胃降,納運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氣血,充養(yǎng)機體以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則......
  • 郭曉辰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病毒性心肌炎通常以心悸,心前區(qū)痛,心胸憋悶,面色蒼白,氣短不足以息,乏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與中醫(yī)多種疾病相關。在中醫(yī)古代醫(yī)籍中雖無專門記載,但有與本病相似癥狀的描述。如《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即有“心惕惕如人將捕之”......
  • 筆者在臨床中自擬活血化瘀方治療某些血管性皮膚病,獲效較好?;痉降?0克,當歸10~12克,赤芍10~15克,紅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據(jù)不同病變隨癥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劑。案例過敏性紫癜:劉某,女,1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