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對帕金森病的研究

    帕金森病(PD)是一種難治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又稱震顫麻痹,以震顫、肌強直及運動減少為主要臨床特征。西藥及手術治療雖有一定的療效,但效果不易鞏固,且常因副作用而被迫中止治療。近年來,中醫(yī)中藥及針灸治療,已取得較好療效,且無副作用,病例報道已由個案向大宗病例的臨床小結資料轉化,在理論認識上逐漸深化,并開展了實驗研究[1]。

    關于帕金森病的臨床癥狀,早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即有描述。《內(nèi)經(jīng)》稱震顫為“掉”和“振掉”?!端貑栔琳嬉笳摗氛f:“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掉”即震顫的樣子。強直在《內(nèi)經(jīng)》中歸屬“痙”的范疇,有因風或因濕的區(qū)別,《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暴強直,皆屬于風,……,諸痙項強,皆屬于濕?!倍S意運動障礙被稱為拘攣?!鹅`樞經(jīng)脈篇》曰:“手少陽之別,……,病實則肘攣”。《靈樞邪客篇》指出“邪氣惡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則傷筋絡骨節(jié)機關,不得屈伸,故拘攣也。”后世醫(yī)家在《內(nèi)經(jīng)》的基礎上,對本病的認識也日趨深刻,六朝《華氏中藏經(jīng)》、隋朝的《諸病源候論》以及唐代《千金要方》均對筋脈拘急、行動遲緩和步態(tài)障礙的臨床癥狀及病機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這些均與現(xiàn)代帕金森病相似。著名醫(yī)家張從正在《儒門事親》中生動而形象地描述了一例震顫麻痹患者,從病情變化和治療經(jīng)過均具有典型的PD病特征。明朝孫一奎《赤水玄珠》首次把以震顫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疾病統(tǒng)一命名為顫振癥,強調(diào)顫振不能隨意控制,指出“顫振者,人病手足搖動,如抖擻之狀,筋脈約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風之象也?!?/p>

    中醫(yī)學者綜觀歷代醫(yī)家對本病的認識,結合現(xiàn)代中醫(yī)對本病的研究,認為本病是風邪作崇形成,“風氣內(nèi)動”是病機關鍵?!爸心旰竽擞兄夏暧榷唷笔菨撛诘牟∫?。腎虛是本病的基礎,而發(fā)病部位在腦。腎藏精,主骨生髓通腦,腎精虧虛髓少,脾虛不能榮腦,腦髓失養(yǎng)而致變性,筋脈失濡而致顫動,肌肉攣急而致強直,遂成病矣。王氏認為本病“病機復雜,本虛標實,本虛為發(fā)病基礎,病為難治,死血頑疾,實邪難去,標實為發(fā)病依據(jù);虛風觸動,挾瘀挾痰,內(nèi)風為發(fā)病動因”,提出“平肝熄風,活血化瘀,扶正培本,緩和其功”的治療原則[2]。周氏以為“主因肝腎虧虛,標在內(nèi)風痰瘀”,提出“治重權衡標本,方藥靈活變通”[3]。隨著病因病機認識上的深化和臨床上治療本病的進展,大體可將本病的治療歸納為熄風止痙、化痰通絡、活血化瘀、平肝潛陽、養(yǎng)血柔肝、補腎溫陽諸法。

    近年來,針灸治療PD病取得了滿意療效,鄭氏針刺治療震顫麻痹52例,其總有效率為78.8%[4];陳氏治療40例病人,顯效10例,好轉16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為65%[5];戴氏采用“天鼎”穴,王氏用“風府”穴治療PD均取得較好的療效[6][7]。潘氏以平肝熄風、滋陰潛陽、養(yǎng)血寧神為原則,采用體針、頭針綜合療法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8]。張氏以“養(yǎng)血益氣、熄風活絡”為原則,取風池、天柱、后頂?shù)妊ㄖ委?8例PD病,治愈8例(10.2%),顯效14例(18%),有效51(65.4%),無效5例(6.4%),總有效率93.6%[9]。劉氏針刺治療159例PD病患者,治愈2例(1.3%),有效125例(78.6%),無效32例(20.1%),總有效率79.9%。認為本病早期治療效果較優(yōu)[10]。邊氏以平肝熄風、通絡止顫、滋陰補腎、益氣活血為治則,采取頭體針綜合療法治療PD取得顯效[11]。李氏以全息胚腓骨腦穴針灸康復療法治療PD病13例,有效率達89%[12]。王氏針刺治療PD病40例,痊愈24例(60%),好轉1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13]。羅氏、宋氏、俞氏用四關穴治療PD病均臨床治愈[14][15][16]。李氏針藥結合治療PD病52例,治愈8例(15.4%),有效40例(76.9%),無效4例(7.7%),總有效率達92.3%[17]。奚氏針刺和中藥治療PD病45例,顯效為62%,有效為29%,無效為9%,總有效率達91%[18]。

    針灸對PD病的實驗研究剛剛起步,何氏等觀察了PD大鼠紋狀體內(nèi)三種單胺類遞質多巴胺(DA),去甲腎上腺素(NE),5-羥色胺(5-HT)治療前后的變化,結果表明,針灸后大鼠紋狀體DA,NE,5-HT明顯上升[5]。張氏等通過1-甲基-4苯基-1,2,3,6四氫吡啶(MPTP)致雄性C57小鼠類似PD的動物模型,觀察了針刺、中藥以及針刺結合中藥對鼠尾核和中腦內(nèi)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過氧化氫酶(CAT)以及脂質過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影響,結果顯示,針刺和中藥對PD模型鼠尾核和中腦內(nèi)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提高效應,并能使病理性增高的脂質過氧化反應降低至正常水平,提示針刺、中藥、針刺結合中藥三種治療方法對PD病有神經(jīng)保護性治療作用[19]。睢氏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分析電化學檢測法,觀察20例PD病患者,經(jīng)針刺結合中藥治療期(三個月)前后血漿DA、NE及其代謝產(chǎn)物DOPAC和MHPG觀測,結果顯示,針刺結合中藥治療能使PD病患者血液中DA的含量明顯升高,其代謝產(chǎn)物DOPAC亦有升高趨勢,揭示體內(nèi)DA合成,釋放增加以及代謝更新速度加快,但血漿中DA、NE含量的變化與中樞DA、NE的關系,與臨床控制的臨床意義尚有待進一步實驗研究[20]。朱氏等觀察針藥結合治療MPTP致PD小鼠腦內(nèi)DA及其代謝產(chǎn)物DOPAC的含量變化,結果顯示,針刺和中藥及左旋多巴治療能提高PD小鼠腦內(nèi)DA、DOPAC水平,且針刺和中藥結合治療提高DA含量的作用更顯著[21]。張氏針刺結合中藥對28例PD患者治療前后觀察顯示,治療能使低下的T-SOD、Cu-Zn-SOD活性升高至正常,GSH-PX的活力明顯增高,血中MDA含量明顯下降,針藥治療后CAT活性明顯升高,提示針刺有抗氧化作用[22]。奚氏等以頭排針方法疏密波電脈沖刺激相當于頭穴舞蹈震顫控制區(qū)的部位,觀察43例PD病患者,治療初針刺30分鐘前后震顫體征和震顫肌電位的變化。結果顯示,頭部穴位電刺激10~30分鐘即可在肌電儀示波屏上看到震顫肌電位的頻率減慢,振幅減小,且震顫肌電位的抑制與震顫體征的減輕或消失相一致。觀察治療前后震顫肌電位變化的15例患者中,13例震顫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EMG示震顫肌電位消失或震顫頻率和振幅減少,后者經(jīng)針刺30分鐘后震顫肌電位亦可消失[18]。

    中醫(yī)藥/針灸治療帕金森病具有較好的療效,且無副作用,它反映了中醫(yī)藥/針灸治療PD病的優(yōu)越性。但是,從現(xiàn)有的文獻資料分析來看,中醫(yī)在治療PD病時,診斷的依據(jù)主要是臨床癥狀,病例選擇的純度不夠,療效判斷也只是依據(jù)臨床癥狀,自定療效標準,療效的精確度及其客觀性與可信度不高。

    參 考 文 獻

    1.潘文奎.中醫(yī)治療帕金森氏病的信息分析.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1996,(1):19~21

    2.鄒憶懷.王永炎教授治療顫振病(帕金森氏病)經(jīng)驗探討.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6,16(4):15~16

    3.樊 鎣.周仲瑛治療震顫麻痹的經(jīng)驗.中醫(yī)雜志,1996,37(1):63~64

    4.鄭 翎,金 宇.針刺治療震顫麻痹52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98,(2):19~81

    5.陳利國.針刺治療震顫麻痹40例臨床觀察.中醫(yī)雜志,1996,37(4):216~217

    6.戴若鑫.天鼎穴的臨床應用.針灸臨床雜志,1996,12(9):35~36

    7.王金玲,肖 飛.深刺風府治療疑難病癥驗案.上海針灸雜志,1996,15(2):19~20

    8.潘元俠.小兒多動癥、小舞蹈病、帕金森氏病的針刺治療體會.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96,(6)49~50

    9.張沛霖,張 勤.針刺治療震顫麻痹的臨床觀察.云南中醫(yī)藥雜志,1996,17(5):39~40

    10.劉家瑛.針刺治療震顫麻痹159例療效觀察.針灸臨床雜志,1993,9(5):10~11

    11.邊家琪,王云舫.針灸治療帕金森氏病驗案

    12.李圣平.帕金森綜合征的針灸康復療法.四川中醫(yī),1993,(8):51~52

    13.王選偉.針刺治療震顫麻痹40例.陜西中醫(yī),1994,15(4):176

    14.羅 健.四關穴治療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病應用舉隅.四川中醫(yī),1996,(8):50

    15.宋南昌,宗重陽,宗瑞麟用“四關”穴的經(jīng)驗.廣西中醫(yī)藥,1993,(6):11~12

    16.俞竹青.頭皮針合四關穴為主治療帕金森氏癥.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94,(6):45

    17.李玉生.針藥結合治療震顫麻52例.中國針灸,1995

    18.奚桂芳.針刺和中藥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療效分析.上海針灸雜志,1995,(6):243~244

    19.張莉.頭針和中藥對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腦內(nèi)抗氧化酶的影響.上海針灸雜志,1997,14(6):32~33

    20.睢久紅等.針刺結合復方中藥對帕金森病患者血漿DA含量的影響.針刺研究,1997,(1,2):106~107

    21.朱文昕.針藥治療帕金森病小鼠腦內(nèi)多巴胺影響.針刺研究,1997,(1~2):88~89

    22.張 莉.針刺對帕金森病血清抗氧化酶含量的影響,上海針炙雜志,1996,15(6):3~9

    作者簡介:馬 駿,女,1964年生,博士研究生。

更多中藥材
  • 這個是馬先生四十二歲,他的表現(xiàn)是什么呢?喉嚨里面總是覺得有東西,就是喉嚨有異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有好些年了。用咽炎的方式治,但治了很久,這個癥狀呢還是不怎么改善。然后他還有一些兼見癥狀,胸悶、腹脹、曖氣,比如說他感覺是什么呢?整個這一......
  • 我講的病例是趙女士,三十歲,那么她的表現(xiàn)是什么呢?頭暈、耳鳴,眼睛發(fā)脹,其實頭也脹痛。還有視物昏花,這眼鏡模糊發(fā)干發(fā)澀,看東西模糊,然后煩躁易怒,口干口苦。那么她什么問題???肝陽上亢,當肝郁氣結日久,肝郁之后就化火,肝陽和肝火還有什么區(qū)別?......
  • 因為我們這個陽氣它的變化是根據(jù)四季來走的,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么一個過程。春天的陽氣開始滋生,夏天呢達到至盛,到了秋天陽氣開始收斂,到冬天的時候,陽氣閉藏,就當春夏的時候陽氣旺盛,這個時候補陽氣就會事半功倍。第二點什么呢?尤其到夏天......
  • 大家好,今天我們講一個醫(yī)案,這是一個氣虛的患者,這個氣虛主要是脾氣虛,其實氣虛包括好多種脾氣虛、肺氣虛、心氣虛啊,但總的來說還是以脾氣虛為主。因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嘛,當他虛了之后,整個人體一身之氣也就虛了。李先生三十歲,比較年輕,雖然年輕......
  • 第一個我們現(xiàn)在最多的就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來的,關于煩躁啊、郁悶啊,想的事特別多呀。那么這個問題呢在中醫(yī)講的什么屬于叫肝陽上亢,肝火上炎都會出現(xiàn)什么頭暈的反應。第二個生活習慣,比如熬夜為什么會頭暈呢?我們頭暈有很多原因,有氣虛、血虛、濕熱、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