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慢性胃病的元兇—幽門螺

    慢性胃病是指慢性胃炎(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和潰瘍?。ㄎ笣兒褪改c潰瘍)。胃鏡普查證實,我國人群中慢性胃炎的發(fā)病率高達60%以上,潰瘍病的發(fā)病率為10%左右。

    慢性胃病的發(fā)病原因一直不很清楚,故長期無理想的防治方法。1982年,澳大利亞學者馬歇爾觀察到胃粘膜中有一種叫幽門螺(簡稱HP)的細菌與慢性胃病發(fā)病有關。之后,國內(nèi)外學者對此菌作了大量研究后發(fā)現(xiàn):

    (1)胃粘膜正常的志愿者,口服HP混懸液可引起胃炎癥狀和病理改變。

    (2)患慢性胃炎時HP檢出率很高,而胃粘膜正常者則不能檢出此菌。

    (3)慢性胃炎患者血清中HP抗體明顯增高,胃液中可檢出抗HP免疫球蛋白,這表明HP是有致病性的抗原(病原體)。

    (4)針對HP進行治療,可使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明顯改善。

    (5)60%-80%的胃潰瘍和70%-100%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胃竇部可檢出HP,血清學檢查證實,這些人血清HP抗體滴度較高。

    (6)用傳統(tǒng)抗?jié)兯幬镏委煙o效的難治性潰瘍,改用抗HP藥物治療后,大部分潰瘍能愈合。

    (7)采用抗HP藥物治愈的潰瘍病復發(fā)率明顯降低。

    (8)用HP感染恒河猴,能使之發(fā)生慢性胃炎,胃粘膜的病理改變與人類感染相似,即制備HP胃炎動物模型獲得了成功。以上說明,HP與慢性胃病有相關性是確鑿無疑的。

    現(xiàn)在醫(yī)學界有以下共識:HP肯定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與潰瘍病和胃癌關系也極為密切。即是說,HP是引發(fā)慢性胃病的元兇和罪魁禍首。

    因此,對慢性胃病的治療,除使用傳統(tǒng)的藥物外,還應給予抗HP藥物。現(xiàn)認為治療此菌療效較好的藥物有:膠態(tài)次枸櫞酸鉍(亦名德諾)、阿莫西林、痢特靈和甲硝唑等。

更多中藥材
  • 鐘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醫(yī)院張某,男性,65歲。2011年5月12日由家人護送來診?;颊咚赜忻谀蛳到Y石史,先后在湖南某醫(yī)院歷經(jīng)3次碎石,但結石未能排出,雙腎仍然積水??淘\:患者臉色青灰,口唇青紫,神疲乏力,少言寡語,表情淡漠,時有惡心嘔吐。大......
  • 張男。脈象浮緊,重按細滯,舌苔糙白,口干飲多,脘悶不舒,二便均少,寒熱頭痛,遍體酸疼,是太陽之經(jīng),為風寒所束縛,陽明之腑,有濕濁之蘊蓄也,當用表里兩解之。川羌活一錢,防風一錢,紫蘇一錢,陳枳殼一錢,廣皮一錢,赤茯苓四錢,焙黃菊錢半,絲瓜絡二......
  • 郭世岳 河南省滑縣中醫(yī)院侍診國醫(yī)大師路志正,總結其調(diào)理脾胃法的特點如下。調(diào)理脾胃注重升降調(diào)暢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以升為主,胃以降為和。脾升胃降,納運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氣血,充養(yǎng)機體以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則......
  • 郭曉辰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病毒性心肌炎通常以心悸,心前區(qū)痛,心胸憋悶,面色蒼白,氣短不足以息,乏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與中醫(yī)多種疾病相關。在中醫(yī)古代醫(yī)籍中雖無專門記載,但有與本病相似癥狀的描述。如《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即有“心惕惕如人將捕之”......
  • 筆者在臨床中自擬活血化瘀方治療某些血管性皮膚病,獲效較好。基本方丹參30克,當歸10~12克,赤芍10~15克,紅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據(jù)不同病變隨癥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劑。案例過敏性紫癜:劉某,女,1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