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高血壓病人的十大誤區(qū)

    高血壓是一種高發(fā)病率、高并發(fā)癥、高致殘率的疾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很好地控制高血壓,對減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臟器的損害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不少病人對待治療尚有不正確的認識和做法,因此影響了治療效果。

    一是以自我感覺來估計血壓的高低。這樣做往往不準確,特別是長期患高血壓者,由于對高血壓產(chǎn)生了“適應”性,所以即使血壓明顯升高,也無任何不適。如僅以自我感覺來決定是否服藥,那樣貽害無窮。正確的做法是,患者應主動定期測量血壓,每周至少測量血壓1次。

    二是用藥不規(guī)則。有些病人不能堅持服藥,有時服藥,有時又不服,導致血壓不穩(wěn)定,造成心、腦、腎等重要臟器長期受損。

    三是血壓一正常,即停藥。這種不正確的服藥方法,導致了血壓出現(xiàn)升高—降低—升高的不穩(wěn)定情況。這樣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而且由于血壓出現(xiàn)較大幅度的起伏,將會引起心、腦、腎發(fā)生嚴重的并發(fā)癥,如腦溢血等。正確的方法是,服藥后出現(xiàn)血壓下降,可采用維持量繼續(xù)服藥,或者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將藥物進行調整,可以增減藥物品種或服藥劑量,而不應斷然停藥。

    四是“盲目治療”。有的患者長時間一味服藥而不定期到醫(yī)院檢查,這樣易產(chǎn)生藥物副作用或耐藥性。不同的病人需根據(jù)其病程、年齡、個體差異、臟器功能等情況,在醫(yī)生指導下選擇適當?shù)乃幒瓦m當?shù)乃幜俊?/p>

    五是單純依賴降壓藥,不做綜合性治療。高血壓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治療上也需要采取綜合性的措施,否則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在治療過程中,除選擇適當?shù)乃幬锿猓€要注意勞逸結合,飲食宜清淡、少鹽,適當?shù)貐⒓游捏w活動,減輕體重等。

    六是認為降壓藥屬于“頂藥”,服不服藥沒有多大差別。在高血壓的患者中,80%以上的患者均屬于原發(fā)性高血壓(原因不明的高血壓),必須用藥物來控制血壓,以減少和推遲臟器的損害,延長壽命。因此,正確的做法是,認清降低血壓的意義,積極控制高血壓。

    七是盲目長期服用一種降壓藥,將服藥作為一種“生活習慣”,不講究實效。任何藥物長期服用都會降低療效,產(chǎn)生耐藥性,并易出現(xiàn)藥物副作用。此外,不同的病人,需根據(jù)其病程、年齡、個體差異、臟器功能等情況,選擇適當?shù)乃幬镏委?,千篇一律或長期服用一類藥物,不加更改,不明血壓高低,實際上也是一種“盲目或無效治療”,所以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確的做法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按病情的需要及時調整藥物。

    八是不求醫(yī),自行購藥治療。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將高血壓的治療簡單化了。目前,市場上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多達幾十種,各有適應癥和一定的副作用,病人的情況也各不相同,科學地、合理地治療,需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完成,自行購藥服用,帶有一定的危險性。

    九是自認為血壓只是偏高,不值得治療。一般來說,成年人的血壓超過140/85毫米汞柱,即可認為患有高血壓。但部分早期高血壓患者,血壓處在上述的邊緣狀態(tài),因此往往不被重視。事實說明,這種程度的高血壓同樣對機體會產(chǎn)生危害。正確的做法是除密切觀察病情的發(fā)展外,還應給予包括藥物在內(nèi)的綜合性治療,當然選擇何種藥物是值得推敲的,如初期階段,可先服用一些調解植物神經(jīng)平衡的藥物或利尿劑等。

    十是不根據(jù)具體情況,一味追求血壓達到正常水平。老年人(指60歲以上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主要指心、腦、腎),稍偏高一點的血壓,有利于臟器的血液供應,如果不顧年齡及病人的自身情況,而一味要求降壓到正常水平,反而得不償失。血壓究竟降至多少為宜,應因人而宜,不可一律追求正常血壓值。

更多中藥材
  • 王兵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劉某某,女,43歲。2007年12月9日初診?;颊咦允鏊赜酗L濕性關節(jié)炎,每逢陰雨天氣,全身關節(jié)活動受限,僵硬不舒,沉重無力??陴?,口干喜飲,二便正常。舌有齒痕,苔偏黃,脈弦細。辨證為寒濕之邪,瘀痹關節(jié),治以散寒祛濕,活血......
  • 伏新順 青海省中醫(yī)院五瀉心湯出自仲景《傷寒論·太陽篇》,用以治療太陽病誤下變證的五種痞證。痞證是指患者胃脘部有痞悶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種自覺癥狀,不僅可見于傷寒誤下邪陷,亦可見于內(nèi)科雜病、溫熱病等。仲景五瀉心湯,首創(chuàng)辛開苦降、寒溫并用的治療大......
  • 甲狀腺功能亢進危象是指甲亢表現(xiàn)有急劇的致命性加重。這是甲亢少見的并發(fā)癥,病情危重,病死率很高。甲亢危象常在未診斷或治療不徹底的久病甲亢患者中發(fā)生,女性多見,各年齡均可發(fā)病,兒童少見。特征為發(fā)熱,與體溫不成比例的心動過速,以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樞神......
  • 王兵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楊某某,男,24歲。2007年10月28日初診?;颊呓?jīng)常咳嗽10余年,自覺腹中有寒氣上涌而咳,痰少,痰質稀白,時有發(fā)灰,稍飲涼水便可引發(fā)咳嗽。納可,喜熱飲,腹部怕涼,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湯無效。舌質紅,苔微黃膩,脈弦數(shù)。辨......
  • 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yī)院方藥組成:山茱萸9克,山藥15克,熟地黃15克,干姜3克,茯苓12克,牡丹皮6克,熟附片3克,生甘草30克(或生甘草皮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分3次服。此方為貴州名醫(yī)石恩駿教授所創(chuàng),系其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之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