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膏方的制作和收藏
(一)配料
通常內服膏方有兩種類型,是可以在藥房買到的現成膏方藥,如治療咳嗽的“枇杷膏,”治療痛經的“益母膏”,治療體虛多病的“十全大補膏”等,一類膏方藥,藥物組成簡單,作用單純。另一種是必須根據自己的體質和疾病,經過醫(yī)生全面診斷和辨證以后處定的膏方,一般應該先采用湯劑處方診治服用一段時間,確定有效之后,將有效處方的用量增大10至15倍以上,即成為一次擬定的膏方劑量,一料膏方的劑量大致在1000克以上,可熬出膏滋1400克左右。
(二)浸泡
將藥物和勻后,放入有蓋的容器內,容器以砂鍋最佳,也可用銅鍋或搪瓷鍋、鋁鍋,但不可用鐵鍋,以免引起化學反應。加入適量的冷水浸泡,一般以水高出藥面15厘米為度,浸泡時間約12小時左右,這樣,藥物中的有效成份容易煎出來。
(三)煎藥
俗話說“煎藥要煎透”。所謂“透”,就是恰如其分的意思。先用大火將藥液煮沸,再用小火煎煮,保持微沸,煎煮時應及時攪拌,并去除浮于表面的泡沫,以免藥液溢出,煮至2一5小時,過濾取出藥液,藥渣續(xù)加冷水再煎,第二次加水量一般以淹沒藥料即可,如法煎煮三次為度,合并藥液,靜置沉淀,再用四層紗布過濾3次,盡量減少藥液中的雜質。如果用人參、冬蟲夏草等貴重藥物,則不宜于他藥同煎,以免造成浪費,應該用小火另煎濃汁,于收膏時將藥汁沖入,或將人參、冬蟲夏草研成細粉,于收膏時調入膏中亦可,這樣可以充分發(fā)揮其藥效。
(四)濃縮
將煎出的藥液再放在小火上煎煮蒸發(fā)濃縮,同時不斷用筷子攪動藥液,防止焦化,逐漸形成稠膏狀,趁熱用筷子取濃縮的藥液滴于干燥皮紙上,以滴膏周圍不見水跡為度。此謂清膏。
(五)收膏
在稠膏狀的藥液中加入阿膠、龜板膠、鹿角膠等膠劑和適量蜂蜜或冰糖、蔗糖,用小火煎熬并不斷用筷子攪拌和勻收膏。糖類和膠類的配料,均應根據需要選用,例如陰血虛弱者,可選用驢皮膠、龜板膠;陽氣虛弱者,可選用鹿角膠;陰陽兩虛者,可選用龜鹿二仙膠;便秘者可選用蜂蜜;糖尿病可避免用糖類;肝病者可不用黃酒浸膠等。膏方標準為無焦臭,異味,無糖的結晶析出。煎膏所用的糖,一般均須先行炒透,隨后再加入藥汁內溶化。如不炒透,易使煎成的膏滋置放日久后,產生糖和藥汁分離,或有顆粒狀析出,習稱返砂。阿膠等膠劑在入膏前必須先打碎,加入黃酒浸泡一夜,以便于溶化。
(六)收藏
膏方的收藏也是重要的一環(huán),如收藏不妥,極易變霉變質,影響藥效。一般存放膏方的容器以瓷罐為宜,切不可用金屬的鍋、罐存放,以免引起化學反應。一料膏方通??煞?—8周,所以放置的環(huán)境以陰涼干燥為好,如避陽之處或冰箱內,因膏方中糖份含量高,且其中還含有動物蛋白的暈類藥,溫度一高容易變質發(fā)霉。如遇冬令氣溫連日回升,可隔水高溫蒸烊,啟蓋待完全冷卻,然后再將蓋子蓋好,防止水蒸氣落在膏面上產生霉點,影響治療效果。
二、膏方的服法
每日清晨空腹服一湯匙,或早晚空腹各服一湯匙,均用白開水沖入,和勻服用。如方中用熟地等滋膩藥或配料膠類劑量較大,則膏滋稠粘,難以烊化,則可以隔水蒸化后服用。膏滋也可以含化,即將膏汁含在口中,讓膏汁在口中溶化,以發(fā)揮藥效。
膏方服用劑量要根據病情或病者的身體情況及藥物性質而決定,尤其是與病者消化功能有著密切關系,一般而言,服膏方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如每日先服一湯匙約5一10克即可,如果后者消化功能正常,或病情需要再改為早晚各服一湯匙,以加強其治療效果。
一料膏方,一般要服4周至6周,以每年冬至日服起,五十天左右,即頭九到五九(冬至后第一九天為頭九,第十天至第十八天為二九,以此類推),或服至立春前結束。如果準備一冬服二料膏方,服用時間可以適當提前。
三、膏方禁忌
在服膏方期間,如因誤食所忌飲食,常能使膏方的療效降低,或引起不良反應。如服含有人參、黃芪等補氣的膏方時,應忌食蘿卜,因蘿卜是破氣消導之品。服膏方時一般不宜用茶葉水沖飲,因茶葉能解藥性而影響療效。如病者屬陽虛有寒者,忌食生冷飲食;如屬陰虛火旺者,則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為哮喘病者,宜忌食蝦蟹腥味等。此外,如遇感冒發(fā)熱,傷食腹瀉等,則應暫停服用。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一、膏方的制作和收藏
(一)配料
通常內服膏方有兩種類型,是可以在藥房買到的現成膏方藥,如治療咳嗽的“枇杷膏,”治療痛經的“益母膏”,治療體虛多病的“十全大補膏”等,一類膏方藥,藥物組成簡單,作用單純。另一種是必須根據自己的體質和疾病,經過醫(yī)生全面診斷和辨證以后處定的膏方,一般應該先采用湯劑處方診治服用一段時間,確定有效之后,將有效處方的用量增大10至15倍以上,即成為一次擬定的膏方劑量,一料膏方的劑量大致在1000克以上,可熬出膏滋1400克左右。
(二)浸泡
將藥物和勻后,放入有蓋的容器內,容器以砂鍋最佳,也可用銅鍋或搪瓷鍋、鋁鍋,但不可用鐵鍋,以免引起化學反應。加入適量的冷水浸泡,一般以水高出藥面15厘米為度,浸泡時間約12小時左右,這樣,藥物中的有效成份容易煎出來。
(三)煎藥
俗話說“煎藥要煎透”。所謂“透”,就是恰如其分的意思。先用大火將藥液煮沸,再用小火煎煮,保持微沸,煎煮時應及時攪拌,并去除浮于表面的泡沫,以免藥液溢出,煮至2一5小時,過濾取出藥液,藥渣續(xù)加冷水再煎,第二次加水量一般以淹沒藥料即可,如法煎煮三次為度,合并藥液,靜置沉淀,再用四層紗布過濾3次,盡量減少藥液中的雜質。如果用人參、冬蟲夏草等貴重藥物,則不宜于他藥同煎,以免造成浪費,應該用小火另煎濃汁,于收膏時將藥汁沖入,或將人參、冬蟲夏草研成細粉,于收膏時調入膏中亦可,這樣可以充分發(fā)揮其藥效。
(四)濃縮
將煎出的藥液再放在小火上煎煮蒸發(fā)濃縮,同時不斷用筷子攪動藥液,防止焦化,逐漸形成稠膏狀,趁熱用筷子取濃縮的藥液滴于干燥皮紙上,以滴膏周圍不見水跡為度。此謂清膏。
(五)收膏
在稠膏狀的藥液中加入阿膠、龜板膠、鹿角膠等膠劑和適量蜂蜜或冰糖、蔗糖,用小火煎熬并不斷用筷子攪拌和勻收膏。糖類和膠類的配料,均應根據需要選用,例如陰血虛弱者,可選用驢皮膠、龜板膠;陽氣虛弱者,可選用鹿角膠;陰陽兩虛者,可選用龜鹿二仙膠;便秘者可選用蜂蜜;糖尿病可避免用糖類;肝病者可不用黃酒浸膠等。膏方標準為無焦臭,異味,無糖的結晶析出。煎膏所用的糖,一般均須先行炒透,隨后再加入藥汁內溶化。如不炒透,易使煎成的膏滋置放日久后,產生糖和藥汁分離,或有顆粒狀析出,習稱返砂。阿膠等膠劑在入膏前必須先打碎,加入黃酒浸泡一夜,以便于溶化。
(六)收藏
膏方的收藏也是重要的一環(huán),如收藏不妥,極易變霉變質,影響藥效。一般存放膏方的容器以瓷罐為宜,切不可用金屬的鍋、罐存放,以免引起化學反應。一料膏方通??煞?—8周,所以放置的環(huán)境以陰涼干燥為好,如避陽之處或冰箱內,因膏方中糖份含量高,且其中還含有動物蛋白的暈類藥,溫度一高容易變質發(fā)霉。如遇冬令氣溫連日回升,可隔水高溫蒸烊,啟蓋待完全冷卻,然后再將蓋子蓋好,防止水蒸氣落在膏面上產生霉點,影響治療效果。
二、膏方的服法
每日清晨空腹服一湯匙,或早晚空腹各服一湯匙,均用白開水沖入,和勻服用。如方中用熟地等滋膩藥或配料膠類劑量較大,則膏滋稠粘,難以烊化,則可以隔水蒸化后服用。膏滋也可以含化,即將膏汁含在口中,讓膏汁在口中溶化,以發(fā)揮藥效。
膏方服用劑量要根據病情或病者的身體情況及藥物性質而決定,尤其是與病者消化功能有著密切關系,一般而言,服膏方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如每日先服一湯匙約5一10克即可,如果后者消化功能正常,或病情需要再改為早晚各服一湯匙,以加強其治療效果。
一料膏方,一般要服4周至6周,以每年冬至日服起,五十天左右,即頭九到五九(冬至后第一九天為頭九,第十天至第十八天為二九,以此類推),或服至立春前結束。如果準備一冬服二料膏方,服用時間可以適當提前。
三、膏方禁忌
在服膏方期間,如因誤食所忌飲食,常能使膏方的療效降低,或引起不良反應。如服含有人參、黃芪等補氣的膏方時,應忌食蘿卜,因蘿卜是破氣消導之品。服膏方時一般不宜用茶葉水沖飲,因茶葉能解藥性而影響療效。如病者屬陽虛有寒者,忌食生冷飲食;如屬陰虛火旺者,則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為哮喘病者,宜忌食蝦蟹腥味等。此外,如遇感冒發(fā)熱,傷食腹瀉等,則應暫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