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每日精選:補鈣治不了骨質疏松

    家住北京市崇文區(qū)的蘆玉秋(化名)老人今年70歲,因患骨質疏松,造成左股骨頸骨折,今年1月在醫(yī)院接受了人工關節(jié)置換手術。出院后,她擔心再次發(fā)生骨折,沒跟醫(yī)生商量就讓女兒買了許多鈣片和鈣制劑來吃。但是半年之后,蘆玉秋出現(xiàn)了腰痛、血尿,到醫(yī)院一檢查,竟患上了腎結石,血鈣濃度也大大超過了正常值。醫(yī)生說,這與她大量補鈣有關。

    目前,國內關于中國人缺鈣并需要補鈣的廣告非常多,許多消費者,特別是老年人,對鈣劑的消費更是趨之若鶩。那么,這樣補鈣到底對不對?怎樣補鈣才科學?帶著這個困惑,記者采訪了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骨科博士、副研究員宋純理。

    宋純理告訴記者,骨質疏松癥帶來的嚴重后果有疼痛,并容易引發(fā)骨質疏松性骨折,從而致殘甚至致死。正因為老人們對骨質疏松心存恐懼,再加上廣告上對補鈣作用的夸大宣傳,許多老年人開始盲目補鈣。

    宋純理說,老年人補鈣過量,不但無益反而有害,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在認識上存在著3個誤區(qū)。

    誤區(qū)一 補鈣能治好骨質疏松

    許多老年人錯誤地以為,人老了,骨頭脆了,所以要吃鈣片,來防治骨質疏松。宋純理說,其實不是這么回事。

    宋純理說,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骨骼疾病,是人體衰老的表現(xiàn)。女性在絕經(jīng)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歲一般都會出現(xiàn)骨質疏松。

    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一般在30—35歲左右達到一生中所獲得的最高骨量,稱為峰值骨量。此后,就開始骨丟失,特別是絕經(jīng)后的女性,在絕經(jīng)后1—10年,骨量丟失速率明顯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丟失期。由此可見,要想老來骨頭硬朗,就得在35歲之前打好基礎。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補鈣并不能逆轉骨量減少的趨勢,也不可能治愈骨質疏松。

    誤區(qū)二 治骨質疏松不辨病因

    宋純理說,骨質疏松主要分為兩大類,即原發(fā)性的骨質疏松和繼發(fā)性的骨質疏松。女性絕經(jīng)期后出現(xiàn)的骨質疏松,老年男性出現(xiàn)的骨質疏松都屬于原發(fā)性的骨質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誘因(如藥物)而引起的骨質疏松則屬于繼發(fā)性的骨質疏松。

    他強調,不同類型的骨質疏松,治療手段不一樣,千萬不能不加區(qū)分,一律補鈣,否則會出現(xiàn)并發(fā)癥。

    他說,繼發(fā)性的骨質疏松,如鈣營養(yǎng)不良等引起的骨質疏松,補充鈣劑就非常有效;而對于原發(fā)性的骨質疏松就不能依靠補鈣來治療。絕大多數(shù)老年人發(fā)生的骨質疏松屬于原發(fā)性骨質疏松,這類老年人應該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比如絕經(jīng)期女性可補充雌激素等,盲目補鈣沒什么作用。

    宋純理說,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質疏松,現(xiàn)在能做到的只是預防和減緩。像某些廣告上宣傳的那樣,吃了某種補鈣制劑,就能治療骨質疏松,是沒有道理的。

    誤區(qū)三 鈣補得越多越好

    許多老人誤認為,鈣補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實不是這樣。

    通常,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攝入800毫克的鈣,過量補鈣并不能變成骨骼,反而會引起并發(fā)癥,危害老人健康。

    宋純理告訴記者,鈣是這樣被人吸收的:鈣經(jīng)胃腸吸收,進入血液,形成血鈣(即血液中鈣的含量),再通過骨代謝,把血鈣進行鈣鹽沉積,形成骨骼。不是說鈣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鈣的含量必須保持在一定水平,過多或過少都不行。過量補鈣,血液中血鈣含量過高,可導致高鈣血癥,并會像蘆玉秋老人那樣引起并發(fā)癥,如腎結石、血管鈣化等。

    宋純理認為,最安全有效的補鈣方式是在日常飲食中加強鈣的攝入量。而且食物補鈣比藥物補鈣更安全,不會引起血鈣過量。

    宋純理建議老人,每天堅持喝兩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蝦皮、黃豆、青豆、豆腐、芝麻醬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其次,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樂,不要吸煙,這些都會造成骨量丟失。

    除此以外,曬太陽和戶外運動也有利于鈣的吸收和利用。宋純理說,這些都是安全的補鈣方法,老人們根本沒有必要每天服用鈣劑。

更多中藥材
  • 每到冬季手上掉皮的,脫皮的,還有一些人是春季啊,夏季啊,每個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特點,這是有季節(jié)性的,這個手上掉皮西醫(yī)講的原因比較多,像手癬,維生素缺乏呀,還有什么汗皰疹病毒引起的,這些都會導致我們手脫皮啊。我們中醫(yī)上講,一般是心脾有熱,我們在臨......
  • 白術配半夏,能增強補氣健脾,燥濕化痰。白術配黃芪,能益氣固表,健脾燥濕。白術配當歸,能夠健脾益氣,養(yǎng)血安胎。白術配白芍,能夠健脾燥濕,柔肝止瀉。大家記住了嗎?......
  • 白術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藥材,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術又分為生白術和炒白術之分,其炮制方法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生白術偏于燥濕利水,一般適用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所導致的痰飲水腫。而炒白術偏于補......
  • 一、孕婦,山楂有引起子宮收縮的作用,女性在懷孕期間使用過量山楂,容易造成流產(chǎn)的情況,所以孕婦最好不要吃。二、胃潰瘍患者,山楂屬于酸性食材,對于胃部不健康的患者,食用過多容易導致胃中的酸度增加,從而加重胃潰瘍。三、氣虛患者,消食藥物都有耗氣的......
  • 一、肝氣郁結,肝主疏泄,如果肝氣不能調達,就容易肝氣犯胃,并且導致氣滯、氣逆,出現(xiàn)肝胃不合而引發(fā)胃脹。肝氣郁結的患者一般會出現(xiàn)胸悶脹痛、呼吸不暢、心情煩躁、急躁易怒,一生氣就感到胃脹不適,而且還會隨著病情的變化不斷加重,這個時候就需要疏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