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煲老火湯補一補”是廣州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逢此秋冬季節(jié),進補成為許多老廣的日常功課。但記者在采訪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有關專家時獲悉,原來不少人并不知道何時才要進補,也不懂得補哪方面才有效,花大價錢買補品卻往往補不上,實在冤枉。
什么是“補”:
有不足才需要補
“醫(yī)生,我吃藥醫(yī)病很虛,是不是要煲湯補一下?”行醫(yī)二十多年,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二內科主任劉友章經常聽到病人么說。他告訴記者,廣州人意識到進補的重要性,但不少人對科學進補卻認識不足。
劉友章教授認為,并非每人到了秋冬都有進補的需要,“補”是補不足,有不足才需要補。而不足多為虛,虛又分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等,幾種虛可單獨出現又可同時存在,而且是不平衡的。因此進補的總原則就是“平衡陰陽,調和氣血”,哪方面虛就補哪方面。由于很難自行判斷自己的情況,劉友章建議應當找醫(yī)生診斷病情,再作出合理的進補安排。如果自己亂吃補品,氣虛反而一味吃壯陽藥品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何時進補:
秋冬是最好季節(jié)
進補分季節(jié)性,因為冬天寒冷,進補不易產生火氣,因此是最好的補陽補氣的季節(jié)。這時陽虛的病人可以多吃溫補食物,如羊肉、狗肉、兔肉等補血壯陽之品;血虛患者在上述物品中添加當歸、紅棗、首烏、枸杞等;氣虛病人適當加入北芪、黨參、五爪龍等;至于陰虛患者建議選用烏龜、水魚、水鴨、雪蛤等食品,并適當酌量添加玉竹、麥冬、生地、天冬等藥材。
秋天的進補也很重要,以補氣養(yǎng)陰、潤燥為目的,可以常吃雪梨、木瓜、葡萄、桑椹子、馬蹄、銀耳等食物。同時,秋冬進補還有地域上的講究。劉友章教授表示,北方寒冷,空氣干燥,相對而言南方就溫暖許多,濕氣較重?!霸诒狈酱罂诖罂诔怨啡?,加很多姜都頂得住,但在南方就不行,很容易動火,就是廣州人愛說的熱氣。所以我們南方人進補以滋補為主,北方人以溫補為主,煎炒炸食物在南方不適宜,煮食最好采用蒸、燉方式。”
性別之分:
男以氣為本,女以血為主
男女老少也有不同的進補主題。中醫(yī)認為,男以氣為本而女以血為主,男宜補氣壯陽或補氣養(yǎng)陰為要,而女則補氣養(yǎng)血為重,因此有“男吃人參女吃茸”的說法。如果是陰陽兩虛的則人參與鹿茸并進。
小孩子的狀況可用“肝常余而脾常不足、心火??耗I氣不充”來形容,他們常有肝火但肺臟嬌嫩,進補的時候就要補脾平肝,清心補肺腎。老人家很多存在氣血、陰陽均不足的情況,但虛癥的情況又因人而異,所以進補尤其需要隨癥應變,哪類不足就偏重補哪類。
至于中青年,他們常見的虛癥有:飲食生活缺乏規(guī)律,故容易發(fā)生濕熱;休息不足導致傷及氣陰;房事過度傷到陽氣;吃辛辣煎炒食物過多則易上火動氣。在進補時,也應該分門別類來對待。
勿將補湯看作增強體質的靈藥
廣州人喜歡煲湯,尤其信奉補湯,不少老廣甚至認為“這些湯很補的,可以不用吃飯了”。其實,湯的營養(yǎng)遠遠不能滿足人體的生理需要,世界上沒有一人是靠喝湯過日子的,而吃飯吃菜、少喝湯的人活得健康的不在少數。專家認為,應以飯菜為主,不應以湯水為餐。
以為只有肉類才有補有些人吃飯時只吃補品、肉菜不吃飯,他們以為補品、肉類才是補身體的,米飯吃不吃都無所謂。但米飯等是主食,其營養(yǎng)成人體所必須,不能被補品所替代。
不是補得越多越好任何補品服用過量都是有害的。
不要生病后急著進補人體無論患何種疾病,體內各部的正常生理功能都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紊亂。此時,脾胃的受納、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失調往往很明顯,出現如口中乏味、不思飲食、消化不良等病理性變化。一般具有補益作用的藥物和食品大都有溫熱和高蛋白、高脂肪的屬性,這樣的營養(yǎng)品若吃下去,勢必會增加消化系統(tǒng)負擔,使病程延長。但是,健脾助消化之品則無大礙(如淮山、太子參、麥冬、陳皮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煲老火湯補一補”是廣州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逢此秋冬季節(jié),進補成為許多老廣的日常功課。但記者在采訪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有關專家時獲悉,原來不少人并不知道何時才要進補,也不懂得補哪方面才有效,花大價錢買補品卻往往補不上,實在冤枉。
什么是“補”:
有不足才需要補
“醫(yī)生,我吃藥醫(yī)病很虛,是不是要煲湯補一下?”行醫(yī)二十多年,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二內科主任劉友章經常聽到病人么說。他告訴記者,廣州人意識到進補的重要性,但不少人對科學進補卻認識不足。
劉友章教授認為,并非每人到了秋冬都有進補的需要,“補”是補不足,有不足才需要補。而不足多為虛,虛又分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等,幾種虛可單獨出現又可同時存在,而且是不平衡的。因此進補的總原則就是“平衡陰陽,調和氣血”,哪方面虛就補哪方面。由于很難自行判斷自己的情況,劉友章建議應當找醫(yī)生診斷病情,再作出合理的進補安排。如果自己亂吃補品,氣虛反而一味吃壯陽藥品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何時進補:
秋冬是最好季節(jié)
進補分季節(jié)性,因為冬天寒冷,進補不易產生火氣,因此是最好的補陽補氣的季節(jié)。這時陽虛的病人可以多吃溫補食物,如羊肉、狗肉、兔肉等補血壯陽之品;血虛患者在上述物品中添加當歸、紅棗、首烏、枸杞等;氣虛病人適當加入北芪、黨參、五爪龍等;至于陰虛患者建議選用烏龜、水魚、水鴨、雪蛤等食品,并適當酌量添加玉竹、麥冬、生地、天冬等藥材。
秋天的進補也很重要,以補氣養(yǎng)陰、潤燥為目的,可以常吃雪梨、木瓜、葡萄、桑椹子、馬蹄、銀耳等食物。同時,秋冬進補還有地域上的講究。劉友章教授表示,北方寒冷,空氣干燥,相對而言南方就溫暖許多,濕氣較重?!霸诒狈酱罂诖罂诔怨啡?,加很多姜都頂得住,但在南方就不行,很容易動火,就是廣州人愛說的熱氣。所以我們南方人進補以滋補為主,北方人以溫補為主,煎炒炸食物在南方不適宜,煮食最好采用蒸、燉方式。”
性別之分:
男以氣為本,女以血為主
男女老少也有不同的進補主題。中醫(yī)認為,男以氣為本而女以血為主,男宜補氣壯陽或補氣養(yǎng)陰為要,而女則補氣養(yǎng)血為重,因此有“男吃人參女吃茸”的說法。如果是陰陽兩虛的則人參與鹿茸并進。
小孩子的狀況可用“肝常余而脾常不足、心火??耗I氣不充”來形容,他們常有肝火但肺臟嬌嫩,進補的時候就要補脾平肝,清心補肺腎。老人家很多存在氣血、陰陽均不足的情況,但虛癥的情況又因人而異,所以進補尤其需要隨癥應變,哪類不足就偏重補哪類。
至于中青年,他們常見的虛癥有:飲食生活缺乏規(guī)律,故容易發(fā)生濕熱;休息不足導致傷及氣陰;房事過度傷到陽氣;吃辛辣煎炒食物過多則易上火動氣。在進補時,也應該分門別類來對待。
勿將補湯看作增強體質的靈藥
廣州人喜歡煲湯,尤其信奉補湯,不少老廣甚至認為“這些湯很補的,可以不用吃飯了”。其實,湯的營養(yǎng)遠遠不能滿足人體的生理需要,世界上沒有一人是靠喝湯過日子的,而吃飯吃菜、少喝湯的人活得健康的不在少數。專家認為,應以飯菜為主,不應以湯水為餐。
以為只有肉類才有補有些人吃飯時只吃補品、肉菜不吃飯,他們以為補品、肉類才是補身體的,米飯吃不吃都無所謂。但米飯等是主食,其營養(yǎng)成人體所必須,不能被補品所替代。
不是補得越多越好任何補品服用過量都是有害的。
不要生病后急著進補人體無論患何種疾病,體內各部的正常生理功能都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紊亂。此時,脾胃的受納、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失調往往很明顯,出現如口中乏味、不思飲食、消化不良等病理性變化。一般具有補益作用的藥物和食品大都有溫熱和高蛋白、高脂肪的屬性,這樣的營養(yǎng)品若吃下去,勢必會增加消化系統(tǒng)負擔,使病程延長。但是,健脾助消化之品則無大礙(如淮山、太子參、麥冬、陳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