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盛夏防中暑防病

    專家提醒:在高溫環(huán)境中(室溫超過35℃)或在烈日暴曬下,勞動時間較長,且無足夠的防暑降溫措施,尤其在濕度較大、通風不良的情況下容易中暑。老年人、體弱多病者、肥胖者以及一些患有心、腦、腎慢性疾病者容易中暑。另外,露天作業(yè)者和旅游者也容易中暑。

    中暑癥狀:輕的中暑病人一般表現為頭昏、頭痛、惡心、口渴、大汗、全身疲乏、心慌、胸悶、面色潮紅等癥狀,體溫可升高到38℃以上;或出現面色蒼白、四肢濕冷、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的虛脫癥狀。重者可表現為高熱,體溫超過41℃、無汗,意識障礙,手足抽搐,甚至出現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腫和腦水腫等。

    預防中暑的措施:

    第一、在氣溫高的情況下,年老者、體弱多病者盡量不要到室外活動,尤其不要長時間暴露在烈日下;現在多數居民安裝了空調,但不要把溫度調得過低,否則室內外溫差太大容易引發(fā)感冒,也易加重中暑;在高溫環(huán)境下工作或在室外活動者,盡量多飲一些水,尤其喝些淡鹽水,同時應著長袖衣服,戴草帽,撐陽傘遮陽,還可服一些仁丹,使用清涼油等降溫。

    第二、人們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立即離開高溫環(huán)境,至陰涼通風處安靜休息,補充清涼含鹽飲料;體溫升高者予以物理降溫,如冷水擦浴,腋窩、腹股溝處放置冰袋;重者送醫(yī)院搶救。

    人們只有了解中暑的原因、癥狀及其防治對策,就能具有針對性的預防中暑。希望人們能夠安度盛夏。

更多中藥材
  • 那么在臨床當中,失眠分為各種類型,有的人表現也不太一樣,但是終歸起來,失眠就有兩個核心的要點,我們一定要了解。失眠的兩個核心要點,在我看來,第一火熱擾及心神,心神不寧它就容易失眠,第二點,心血不足,不能夠濡養(yǎng)心神,這樣也會導致失眠。那么這位......
  • 那么這種腸道的息肉尤其引起我們重視,之前跟大家科普過一句繞口令,說腸息肉一般呢,他不會轉化為腸道的惡性腫瘤兒,但是腸道的惡性腫瘤兒多半是由腸息肉發(fā)展過來的,所以說我們在生活當中遇到這類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這是一位老年男性患者,他患有腸息肉......
  • 濕熱久出不去,五個方法可以幫你把胃,肝,膀胱,大腸,關節(jié)的濕熱趕去。這個臉上出油愛長痘,早晨起來口苦,一吃飯就肚子脹,胳膊腿上長濕疹,舌質發(fā)紅,舌苔黃膩,這就是身體里邊有了濕熱。我們今天給大家分享五個方法,不管是濕熱藏在哪里,都能把它趕出去......
  • 中醫(yī)有一句話叫陰虛則痛,陰液在體內起到滋養(yǎng)潤滑的作用,那陰液不足,壓不住陽氣,就會產生虛火,虛火灼燒,我們身體就會隱隱疼痛。還有滲出水和體內的陰液息息相關,所以就會出現以下六個部位的疼痛。第一個就是腰痛,腰為腎之府,腎陰不足,不能溫煦腰部的......
  • 我們中醫(yī)常講辨證治療,其實每一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導致失眠的問題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啊。有人入睡困難,翻來覆去整晚睡不著,有人睡著了之后他容易醒過來,一晚上醒來七八次,煩的不得了,甚至還有的人睡著之后人沒有睡,差不多旁邊有人喝水,他都知道似睡非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