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浮椒丸
陳茱萸2兩,胡椒1兩,蚌粉(炒赤色)1兩。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脾疼不可忍,及冷氣痛。
浮椒丸(《得效》卷四)。
胡椒49粒,檳榔1枚(銼),斑螫7枚(去翅足)。
上為細末,燒粟米飯為丸,如黃米大。
小兒心痛。
1-2歲兒每服3丸,3歲以上5丸,煎菖蒲湯下。
胡椒3兩,蓽茇3兩,干姜3兩,白術(shù)2兩,桂心2兩,高良姜2兩,人參2兩,款冬花2兩,紫菀2兩,甘草(炙)2兩。
上為細末,蜜和為丸,如梧子大。
咳嗽上氣,胸滿,時復(fù)嘔沫。
每服5丸,1日2服。不知,增之,以知為度。
忌生冷、醋、滑、豬、魚、肉、蒜、桃李、雀肉、生蔥、海藻、菘菜。
胡椒3分,木香3分,沉香3分,桂心3分,蛜(蟲祁)2分(微炒),阿魏1分(面裹煨,面熟為度)。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腎氣冷氣卒攻,臍腹撮痛不可忍。
每服20丸,以熱生姜酒下,不拘時候。
胡椒末1錢,蟾酥1字(浸過)。
上藥同研令相得,丸如麻子大。
牙痛。
以綿裹于痛處咬之。有涎即吐卻。
胡椒1兩,蓽茇1兩,干姜3分(炮裂,銼),白術(shù)1兩,桂心3分,訶黎勒皮3分,人參3分(去蘆頭),款冬花半兩,紫菀1兩(洗,去苗土),甘草1兩(炙微赤,銼),赤茯苓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為末,煉蜜和搗200-300杵,丸如梧桐子大。
久上氣,心腹虛冷,胸滿不食,時復(fù)嘔沫。
每服30丸,以姜橘湯下,日3-4服。
胡椒1兩,桂心3分,芎藭3分,當歸3分(銼,微炒),高良姜1兩(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木香半兩,白術(shù)3分,草豆蔻1兩(去皮)。
上為末,煉蜜和搗300-500杵,丸如梧桐子大。
婦人脾胃久冷,心腹虛脹,面無顏色,四肢羸瘦,不思飲食。
每服30丸,以熱酒送下,不拘時候。
胡椒1兩,高良姜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
上為細末。米醋3盞,熬令硬軟得所,丸如皂子大。
心痛,精神悶亂。
每服1丸,鹽湯嚼下;婦人醋湯下。
胡椒、蝎梢(炒)、甘遂(炒)各等分。
上為末,用燒飯為丸,如黍米大。
小兒腹脹。
每服2丸,乳食前陳米飲送下。
胡椒30顆,麝香1錢(細研)。
寒氣攻胃。
上搗破胡椒,入麝香,用酒1中盞,煎至半盞,稍熱服。
胡椒50粒,斑蝥21個(去頭足翅),川楝子10個(炮,去核),淡豆100個,茴香(淘去沙,炒)半兩,香附子(去毛)1兩。
上藥將斑蝥同炒訖,去斑蝥為末,米醋丸,如綠豆大。
偏墜。
每服15丸,熱酒送下。
半夏丸
胡椒21粒,丁香14粒,半夏7粒(湯浸去滑)。
上為細末,生姜自然汁為丸,如雞頭子大。
嘔吐。
每用1丸,以干棗1枚,擘破去核,入藥在內(nèi),以濕紙裹煨熟,放溫,以米湯爛嚼下。
巴豆10枚(去皮膜心,用竹紙數(shù)重,出油盡為度,頻換紙),胡椒200粒(生用)。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
十種水氣,腳腫脹,上氣喘滿。
每日1丸,淡姜湯下,食后服,實者日2服,虛者1服。如小便頻數(shù)為效,服1-2月大效。
忌面食咸物,大忌濕面。
胡椒。
上為末,黃蠟熔化為丸,如綠豆大。
老人冷淚不止。
每服5-7丸,食后茶清送下。
干姜丸
胡椒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干姜(炮)半兩,赤石脂半兩。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脾胃虛冷,大腸滑泄,飲食不化。
干姜丸(《雞峰》卷十二)。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浮椒丸
處方陳茱萸2兩,胡椒1兩,蚌粉(炒赤色)1兩。
制法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疼不可忍,及冷氣痛。
用法用量浮椒丸(《得效》卷四)。
摘錄《普濟方》卷二十引《醫(yī)方大成》《圣濟總錄》卷一七四:胡椒丸處方胡椒49粒,檳榔1枚(銼),斑螫7枚(去翅足)。
制法上為細末,燒粟米飯為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心痛。
用法用量1-2歲兒每服3丸,3歲以上5丸,煎菖蒲湯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四《外臺》卷十引《古今錄驗》:胡椒丸處方胡椒3兩,蓽茇3兩,干姜3兩,白術(shù)2兩,桂心2兩,高良姜2兩,人參2兩,款冬花2兩,紫菀2兩,甘草(炙)2兩。
制法上為細末,蜜和為丸,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上氣,胸滿,時復(fù)嘔沫。
用法用量每服5丸,1日2服。不知,增之,以知為度。
注意忌生冷、醋、滑、豬、魚、肉、蒜、桃李、雀肉、生蔥、海藻、菘菜。
摘錄《外臺》卷十引《古今錄驗》《圣惠》卷七:胡椒丸處方胡椒3分,木香3分,沉香3分,桂心3分,蛜(蟲祁)2分(微炒),阿魏1分(面裹煨,面熟為度)。
制法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氣冷氣卒攻,臍腹撮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熱生姜酒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圣惠》卷三十三:胡椒丸處方胡椒末1錢,蟾酥1字(浸過)。
制法上藥同研令相得,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牙痛。
用法用量以綿裹于痛處咬之。有涎即吐卻。
摘錄《圣惠》卷三十三《圣惠》卷四十二:胡椒丸處方胡椒1兩,蓽茇1兩,干姜3分(炮裂,銼),白術(shù)1兩,桂心3分,訶黎勒皮3分,人參3分(去蘆頭),款冬花半兩,紫菀1兩(洗,去苗土),甘草1兩(炙微赤,銼),赤茯苓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末,煉蜜和搗200-300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上氣,心腹虛冷,胸滿不食,時復(fù)嘔沫。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姜橘湯下,日3-4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二《圣惠》卷七十一:胡椒丸處方胡椒1兩,桂心3分,芎藭3分,當歸3分(銼,微炒),高良姜1兩(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木香半兩,白術(shù)3分,草豆蔻1兩(去皮)。
制法上為末,煉蜜和搗300-500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脾胃久冷,心腹虛脹,面無顏色,四肢羸瘦,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熱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一《圣濟總錄》卷五十五:胡椒丸處方胡椒1兩,高良姜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上為細末。米醋3盞,熬令硬軟得所,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心痛,精神悶亂。
用法用量每服1丸,鹽湯嚼下;婦人醋湯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五《圣濟總錄》卷一七五:胡椒丸處方胡椒、蝎梢(炒)、甘遂(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用燒飯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腹脹。
用法用量每服2丸,乳食前陳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五《普濟方》卷三十六引《十便良方》:胡椒丸處方胡椒30顆,麝香1錢(細研)。
功能主治寒氣攻胃。
用法用量上搗破胡椒,入麝香,用酒1中盞,煎至半盞,稍熱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六引《十便良方》《魏氏家藏方》卷二:胡椒丸處方胡椒50粒,斑蝥21個(去頭足翅),川楝子10個(炮,去核),淡豆100個,茴香(淘去沙,炒)半兩,香附子(去毛)1兩。
制法上藥將斑蝥同炒訖,去斑蝥為末,米醋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偏墜。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熱酒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二《普濟方》卷二○六引《澹寮方》:胡椒丸別名半夏丸
處方胡椒21粒,丁香14粒,半夏7粒(湯浸去滑)。
制法上為細末,生姜自然汁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嘔吐。
用法用量每用1丸,以干棗1枚,擘破去核,入藥在內(nèi),以濕紙裹煨熟,放溫,以米湯爛嚼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六引《澹寮方》《普濟方》卷一九一引《海上名方》:胡椒丸處方巴豆10枚(去皮膜心,用竹紙數(shù)重,出油盡為度,頻換紙),胡椒200粒(生用)。
制法上為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十種水氣,腳腫脹,上氣喘滿。
用法用量每日1丸,淡姜湯下,食后服,實者日2服,虛者1服。如小便頻數(shù)為效,服1-2月大效。
注意忌面食咸物,大忌濕面。
摘錄《普濟方》卷一九一引《海上名方》《濟陽綱目》卷一○一:胡椒丸處方胡椒。
制法上為末,黃蠟熔化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老人冷淚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食后茶清送下。
摘錄《濟陽綱目》卷一○一《圣濟總錄》卷四十五:胡椒丸別名干姜丸
處方胡椒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干姜(炮)半兩,赤石脂半兩。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虛冷,大腸滑泄,飲食不化。
用法用量干姜丸(《雞峰》卷十二)。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