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表里同病診治既規(guī)律又靈活——讀《傷寒論》有感

    根據(jù)《湯液經(jīng)法》的主要方證內(nèi)容,仲景將外感與內(nèi)傷疾病錯綜復(fù)雜的證候表現(xiàn),及其演變規(guī)律加以總結(jié),創(chuàng)建了較為完整的六經(jīng)辨證理論體系,為中醫(yī)臨床各科提供了辨證和治療的一般規(guī)律,其中,表里同病的先后診治規(guī)律為其重要的一個方面。

    太陽陽明合病,必先解表,或表里同治

    一般情況下,外感病初犯太陽,然后由表入里傳變。若太陽病外證未解,而兼有里熱之陽明病,稱為太陽陽明合?。ú⒉。?。太陽陽明合病之初,若太陽表證明顯而陽明里實不甚時,必先解表,表解乃可攻里?!秱摗返?8條:“二陽并病,太陽初得病時,發(fā)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zhuǎn)屬陽明,續(xù)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fā)汗?!碧柌∥戳T,而陽明證即見者,叫做太陽陽明并病,續(xù)自微汗出,是陽明證已具。若不惡寒者,為太陽證罷,此時方可議下。若太陽病不罷者,不可下,可用小發(fā)汗法,先解其外。此外,《傷寒論》第234條:“陽明病,脈遲,法多汗,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fā)汗,宜桂枝湯。”這里所說的陽明病,是指“胃家實”之汗出多而身熱證,今見脈遲,為津液傷的反映。汗出多,為營衛(wèi)不和。微惡寒者,是說表尚未解也。這種證候?qū)嶋H是太陽陽明并病,因是太陽表虛中風(fēng)證明顯,故仍宜桂枝湯,以調(diào)和營衛(wèi)的小發(fā)汗法解表?!秱摗返?35條:“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fā)汗則愈,宜麻黃湯?!北緱l亦冠以陽明病,是說有陽明病提綱所述的胃家實特征。一般陽明病有汗出身熱,本條所述是無汗而喘且脈浮,故實際亦是太陽陽明并病,因是表證明顯,所以用麻黃湯先發(fā)汗以解表。此外,《傷寒論》第36條:“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北緱l亦說初見太陽陽明合病,陽明證不重,而以喘而胸滿之麻黃湯證為主,當先用麻黃湯解表。

    太陽陽明合病,若太陽病與陽明病證候都較甚時,當表里同治。如《傷寒論》第38條:“太陽中風(fēng),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泵}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為太陽表實證。不汗出而煩躁,是因表實證不能汗出,表不解傳入里,里熱不能外越的緣故,此時陽明里熱已較甚,稱之為太陽陽明合病。由于太陽表實證及陽明里熱都較甚,故予大青龍湯外解太陽表證,內(nèi)清陽明里熱,以收表里雙解之效。此外,本法還可見于《傷寒論》第34條之葛根黃芩黃連湯證,以及第63條、162條之麻杏石甘湯證等。

    太陽太陰合病,急救其里,或表里同治

    表里同病,若太陽表證兼有里虛、寒證(即太陽太陰合?。r,而里虛、寒證較甚時,急救其里,后攻表,亦為仲景治療表里同病之定法?!秱摗返?1條:“傷寒,醫(yī)下之,續(xù)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調(diào)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眰?,治當發(fā)汗,而醫(yī)誤用下法,致清谷不止,使其病由表傳里,轉(zhuǎn)變?yōu)榧扔斜碜C又有虛寒在里的太陽太陰合病,此時雖有表證,亦宜用四逆湯急救其里,而后救表?!秱摗返?72條:“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贝藯l更明確了太陽太陰合病,急救其里之定法。

    另外,太陽太陰合病,若里虛寒不甚時,當表里同治。《傷寒論》第163條:“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shù)下之,遂協(xié)熱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太陽病尚有發(fā)熱、身痛等外證未解,治療沒有用桂枝湯解外,反而頻繁誤下,大傷中氣,遂使表熱內(nèi)陷與里虛相協(xié),形成胃氣虛于里、表虛邪不解的表里不解的太陽太陰合病證,而里虛寒之證不甚,治用桂枝人參湯救里解表,以表里同治。太陰病之里虛、寒證,又常挾飲,或兼津血虛,此外邪里飲證候在《傷寒論》多處提到,治療不能先解表或溫里,必須在解表的同時利飲。如《傷寒論》第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眰聿唤?,心下有水氣,指明此證為外寒里飲證,也即太陽太陰合病,里有停飲,治療用小青龍湯解太陽之表,同時逐內(nèi)之寒飲,以救里之虛寒,以收表里共解之效。又如《傷寒論》第71條:“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泵}浮、微熱為表證不解;小便不利、消渴為里之停飲,此亦為太陽太陰合病,里有寒飲,故用五苓散解表利飲,表里同治?!秱摗返?0條:“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fā)汗。何以知然?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薄秱摗返?2條:“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北碜C而見身疼痛者,宜用麻黃湯發(fā)汗來解除,但脈象尺中遲,是胃氣內(nèi)虛,津液不足的反映,即為太陽太陰合病,兼有津血虛,治療用桂枝新加湯溫中扶津解表。

    表里同病診治既規(guī)律又靈活

    表、里、半表半里是疾病相對病位,均屬人體患病后,出現(xiàn)的癥狀在病位的反應(yīng)。病情必反應(yīng)于病位,病位亦必因病情的反應(yīng)才表現(xiàn)出來。故表證、里證、半表半里證必伴有或陽、或陰、或寒、或熱、或?qū)?、或虛的病情反?yīng),同理則所謂陰證、陽證、寒證、熱證、實證、虛證亦必伴有或表、或里、或半表半里的病位反應(yīng)。因此,結(jié)合疾病的病位和病情反應(yīng)即可辨別出六種證候類型,即病位之表、里、半表半里均有陰證和陽證之分,恰為六經(jīng)病之所屬,也即表證之實、熱者稱表陽證(太陽?。?,表證之虛、寒者稱表陰證(少陰?。?;里證之實、熱者稱里陽證(陽明?。?,里證之虛、寒者稱里陰證(太陰?。话氡戆肜镏畬?、熱者稱半表半里陽證(少陽?。?,半表半里之虛、寒者稱半表半里陰證(厥陰?。?。仲景以六經(jīng)賅百病,無論外感或內(nèi)傷,皆不出六經(jīng)范疇,故臨床可適用于任何疾病的辨證論治。

    表里同病包括太陽陽明合病和太陽太陰合病兩端。太陽陽明合病,太陽病明顯,而陽明病初結(jié)不甚時,急則治其標,必先解表,表解方可攻里。陽明病較甚,而太陽表證不解時,當表里同治。若只顧解表,會使津液傷而使陽明里熱更甚;若只攻里,則虛其里而引邪入里致變證百出。故太陽陽明合病之表里同病時,當先解表,或表里同治,但決不可不解表而攻里。太陽表證而有里虛、寒之太陰病,治療必須扶里之虛,才解外之邪。若只著眼于表證不解,連續(xù)發(fā)汗,表證雖得一時減退,但不久反復(fù)如故,因為患者本有里虛、寒之證,若發(fā)汗解表則更傷津液、陽氣,正氣無力抗邪,必使里更虛而表不解。此時,必須急救里之虛、寒,扶助正氣,兼顧解表,方可驅(qū)邪外出。若太陽表證兼有厥逆、下利等陰寒重證時,更應(yīng)先救里,里和方可救表,此亦為仲景表里同治之定法。

    應(yīng)當特別注意的是,太陽太陰合病的外邪里飲證,當表證未解而里有水飲者,無論傷寒或中風(fēng),在治療時,都須解表的同時驅(qū)逐水飲。這是張仲景多次強調(diào)的治療原則。(中國中醫(yī)科學(xué)院廣安門醫(yī)院 鮑艷舉)

更多中藥材
  • 紫草油是臨床治療燒燙傷的長備外用藥,文獻中有醫(yī)院自制紫草油的報道,處方均為紫草、當歸、地榆、黃芩、黃柏、甘草、白芷、冰片等多味藥組成,以麻油加熱提取。紫草油的臨床應(yīng)用慢性潰瘍多發(fā)生于四肢及血液循環(huán)差的地方,是外科常見疾病之一,無論是急性或慢......
  • 金不換,原名為羅勒,別名金不換(梅州、潮汕),臭蘇(潮陽),香菜仔(普寧),魚生菜(汕頭、揭陽),九層塔(普寧、揭陽、廣州、汕頭、潮陽),魚生菜、香菜、九層塔、光明子、金不換(南澳),魚香草、羅勒(惠陽)、蘭香(我國北方部分地區(qū)稱為蘭香)。......
  • 我們平時吃什么東西,一般只是取它的某一個部分,比如說蘋果,我們只吃它的果實就可以了,而它的葉子還有還有樹干都不是我們想要的;還比如說茶葉,也是只需要采摘下它的葉子就足夠了,其他的部分對于我們來說意義并不大;一般來說自然界的規(guī)律就是這樣的,但......
  •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吃沙姜,因為沙姜具有很大的功能和效用,人們也愿意食用,那么,孕婦能不能吃沙姜呢?1、沙姜的功效溫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損傷,牙痛。用于胸隔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镀穮R精要》:辟穢氣;為末擦牙,祛......
  •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吃沙姜,因為沙姜具有很大的功能和效用,人們也愿意食用,那么,沙姜可以長期被人們服用嗎?1、沙姜沙姜別名山柰、三萘子、三賴、山辣,沙姜的功效是行氣溫中、消食、止痛,沙姜的作用是治胸膈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陰虛血虧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