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古人怎樣吃飯與喝粥?

    我國自進入農(nóng)業(yè)社會后,飯和粥一直是人們的主食。

    唐代的青精飯是按照道家食療營養(yǎng)古方用南燭樹葉浸米蒸者而成的飯食。南燭樹又稱烏飯樹,人食其樹葉汁能強筋益顏。

    唐代還有一種團油飯,用魚、蝦、鵝肉、牛羊肉、粉糍(糯米粉)、姜桂、豉、鹽等料合制,是一種美味的什錦飯。

    宋代的家

    隱士講究飯食的清雅,他們用各種花卉、果實和大米同煮,如蟠桃飯、荷葉飯等。

    清代浙江湖州一帶人們愛吃蒸谷飯和焰谷飯,是一種熏蒸過后的大米所煮成的飯,這種米飯人體易于消化吸收,其上等的可作貢米。

    粥古稱糜。厚粥叫糜,稀的才叫粥。人們喜愛食粥,粥品名目繁多,不但有粳米、糯米、小米、玉米所煮的粥,還有雜合各種果蔬、肉料煮成的粥,各有不同的養(yǎng)生保健功用。

    古人提倡寒冬早晨吃芋頭粥、紅棗粥、狗肉粥、雞肉粥,食后渾身暖和,精力充沛。盛夏傍晚吃綠豆粥、蓮子粥、山楂粥、藉粥,有清涼滋潤、補充養(yǎng)分的作用。古代粥品尚有蜂蜜粥、百合粥、枸杞粥等等,最宜年老體弱者食用。

更多中藥材
  • 銀耳在很多消費者的眼中覺得是一種食材而已,但其實銀耳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銀耳的醫(yī)用價值有什么?銀耳味甘、淡、性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滋陰潤肺的作用。既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又可增強腫瘤患者對放、化療的耐受力。銀耳富有......
  • 艾條是我們中醫(yī)臨床上比較常用的一種中藥材,這種藥材在具體的使用過程當中,以熏艾和艾灸兩種方式為主。艾條的作用主要是溫筋通絡,對于一些風濕關節(jié)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艾條的功效根據(jù)其質(zhì)量會有所差異,越是放置時間長的艾條滲透能力越強,其治病效果......
  • 肉桂是在我國的南方地區(qū)十分常見的一種植物的干燥之后的樹皮,它的氣味是濃烈的香氣,所以它可以作為調(diào)料出現(xiàn)在食物當中,除此之外,它還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是一種重要的藥材,中醫(yī)上面說,肉桂可以補溫腎陽,還可以填精補血,同時對于一些人體內(nèi)因為陰盛陽......
  • 很多人對你艾灸的具體功效已經(jīng)非常的熟悉,甚至以為艾灸不會導致任何副作用。這種想法不正確,艾灸也是有副作用的,比如說可導致皮膚起泡,甚至導致皮膚化膿。如果是起的小泡泡,大多數(shù)人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是起泡非常的普遍,非常的嚴重,則需要重視起來了。......
  • 韓信草,是一種非常好的植物,同時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藥材。韓信草的模樣也是極好的,不是像其他的中藥材那樣模樣一般,很難辨別出來。很多的中醫(yī)都非常喜歡用韓信草來調(diào)配一些藥物,讓人們的身體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說了這么多,大家有的還不知道韓信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