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乳腺增生病

    【概述】

    乳腺增生病,也稱乳房囊性增生病。是一種乳腺間質良性增生性疾病,以周期性加重的乳房脹痛和多發(fā)性乳房腫塊為主要臨床特點。常發(fā)生或加重于月經前期。本病為婦女多發(fā)病之一,常見于25~40歲之間。本病確切病因不明,可能與卵巢功能失調有關?,F(xiàn)代西醫(yī)學多采用雄激素或手術治療,尚無特效療法。鑒于本病病人少數(shù)可能發(fā)生癌變(約2~3%),我國于1978年已其列入癌前病變之一,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

    現(xiàn)代用針灸治療乳腺增生,首見于50年代后期[1],采用火針之法,療效明顯。以后報道不多。從70年代末起,本病的治療才逐漸引起針灸界的重視。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陜西中醫(yī)學院,近二十年來一直從事本病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國內其他單位也開展了體針、耳針、穴位冷凍針灸、穴位微波法及穴位激光照射等法治療本病。通過將針刺組與豆提物組(具有提高機體免疫作用)、西藥組比較,發(fā)現(xiàn)針刺組療效顯著高于其他兩組[2],而有人用穴位冷凍組與普通針組、中藥組比較,又觀察到以冷凍穴位組效果為佳[3]。另外,針灸對男性乳腺增生也有較好療效[4]。目前,本病的針灸有效率在90%以上,且有一定遠期效果。

    機理研究,近10余年來做的工作也不少。包括動物試驗在內的各項研究結果初步表明,針刺可能是通過調整人體內性激素的分泌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達到治療目的[5]。最近的工作進一步證實,針剌主要調整紊亂了的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內分泌功能,從而抑制增生細胞的復制,減慢細胞增殖速度,以使增生的乳腺細胞恢復正常[15]。

    【治療】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乳房腫塊(下同)。

    (二)治法

    患者取仰臥位,暴露患部,以龍膽紫藥水在阿是穴上作好標記。用氦氖激光針灸儀作垂直照射,輸出功率5~7毫伏,光斑直徑1.5~10.0毫米,照射距離為10~20厘米。如腫塊體積較大,可用散光鏡頭照射或分區(qū)照射。每次照射20分鐘。如分區(qū)照射,每區(qū)照射5~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為3~5天。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治療50例,治愈4例(88.0%),顯效2例(4.0%),有效3例(6.0%),無效1例(2.0%),總有效率為98.0%[9]。

    體針(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屋翳、足三里、膻中、合谷;2、天宗、肩井、肝俞、乳根。

    配穴:分2組。1、減合谷,加太沖、俠溪、膈俞、期門;2、減肝俞,加脾俞、三陰交、足三里。

    (二)治法

    每次取主穴1組,交替輪用;據(jù)癥酌加配穴。操作法為:屋翳穴針刺呈25度角,向外刺入1.5寸,膻中穴向下平刺1.5寸,肩井穴針尖向前平刺1寸,天宗穴針尖呈25度角向外下方刺入1.5寸,均以得氣為度。其他穴位按腧穴一般操作法。獲得針感后,用提插結合小捻轉手法,用瀉法及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分鐘,留針期間用同一手法行針2次。每日或隔日1次,10~14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經期一般停針。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痊愈:乳房疼痛及腫塊消失;顯效:經前、生氣及勞累后,乳痛較治療前明顯減輕,體積縮小一半以上,壓痛輕微;有效:經前、生氣、勞累后乳痛減輕,腫塊變軟,體積縮小但不到一半,有壓痛;無效:癥狀與體征同治療前。

    共治622例,其中痊愈271例(43.6%),顯效181(29.61%),有效133例(21.4%),無效37(5.9%)。其總有效率為94.1%(6~8),對不予任何治療的80例,觀察其自愈情況,結果顯效2例(2.5%),有效6例(7.5%),無效72例(90.0%),有效率僅為10.0%[6],表明針灸療效是確切的。另外還對86例和66例人觀察1~3年的遠期效果,分雖有效率為81.4%和92.4%,證實針灸尚有較好的遠期療效[5]。

    耳針

    (一)取穴

    主穴:乳腺、內分泌。

    配穴:神門、交感、皮質下、子宮。

    乳腺穴位置:對耳輪部,與屏上切跡同一水平處(即胸穴)下方。

    (二)治法

    主穴皆取,配穴酌加。病變在單側者,針1側耳,兩耳交替;病變在雙側者,兩耳均取。耳穴探得敏感點后,即速刺入,待有脹痛等得氣感后留針。留針時間2~3小時。亦可用耳穴壓丸法,即以王不留行子貼壓上述穴位,每日按壓3~4次,每次4~5分鐘。針剌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耳壓于月經前15日開始治療,每隔3日換貼1次,連續(xù)3個月經周期為一療程。一般要1~4個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53例。結果痊愈26例,有效18例,無效9例,其總有效率為83%[11,12]。

    穴位微波療法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乳根、陽陵泉;2、膺窗、膻中。

    配穴:豐隆、足三里、血海、膈俞。

    (二)治法

    每次取主穴1組,酌加配穴1個。用微波針灸儀進行治療。治療時將無針幅射器放于所取穴位上,調整調節(jié)器幅度。使患者有溫熱針感為度,一般為20~25伏。開始治療時,每穴20分鐘,癥狀減輕后每穴15分鐘,每日1次,20次為一療程,停治5~7天再繼續(xù)下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53例,痊愈25例(47.2%),顯效13例(24.5%),有效12例(22.6%),無效3例(5.7%),總有效率為94.3%[10]。

    艾灸

    (一)取穴

    主穴:乳中(患側)、足三里。

    配穴:太沖、氣海、太溪。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效不顯時加配穴。用艾條灸,每次灸20~40分鐘。肝郁氣滯者,以患者感局部舒適為宜,灸時可略短;沖任不調者,火力要足,灸時要長,灸后患者感胸內發(fā)熱及下肢有熱困感為佳。每日灸治1次,10次為一療程。停灸3日,繼續(xù)下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本法用于治療男性乳腺增生病。共治25例,痊愈13例(52.0%),顯效6例(24.0%),有效4例(16%),無效2例(8.0%),總有效率為92.0%[4]。

    穴位冷凍

    (一)取穴

    主穴:膻中、乳根、阿是穴。

    (二)治法

    采用電子冷凍增熱針灸治療儀治療。上述穴均取。針刺手法為平補平瀉,灸柄溫度在-10℃~-20℃之間,留針15~20分鐘。每日1次,6~12天為一療程,停治3~5天再針灸。

    (三)療效評價

    共治30例,以前述標準評定:治愈25例(83.4%),顯效3例(10.0%),有效1例(3.3%),無效1例(3.3%),總有效率為96.7%。與普通針刺和服中藥組比較,有效率以穴位冷凍針灸為高[3]。

    電針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屋翳、膻中、合谷;2、天宗、肩井、肝俞。

    配穴:太沖、太溪、足三里、氣海、三陰交、乳根。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二組穴位交替選用;據(jù)癥酌加配穴。屋翳穴針體呈15度向外平刺1.5寸,膻中穴向下平刺1寸,肩井穴從后向前平刺1.5寸,天宗穴向外下方平刺1.5寸,其他穴位均按常規(guī)刺法進行。針刺得氣后接通電針儀,選連續(xù)波,頻率60次/秒,電量以患者耐受為度,每次通電20~30分。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月經期停止治療。

    (三)療效評價

    以本法共治260例,痊愈167例,顯效47例,有效41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81%[13]。

    體針(之二)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常規(guī)消毒穴區(qū),取28~30號毫針5根,先在腫塊中央剌1針,與皮膚垂直,以剌到中心為宜。其余4根針用圍剌法與皮膚呈45度角向病灶中心斜剌。其圍剌順序為:將腫塊視作園形,分為12個點。第1次剌3、6、9、12四點,第2次剌2、5、8、11四點,第3次剌1、4、7、10四點,第4~6次與第1~3次相同。每次針剌時應稍避開上次針孔,針孔排列成園形。針剌得氣后,行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6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天。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33例,治愈130例,有效3例,有效率100%。隨訪2年,23例復發(fā),用本法治療仍然有效[14]。

    【主要參考文獻】

    [1]肖少卿?;疳樦斡樘蹬c乳癖的經驗介紹。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1958;(5):22。

    [2]郭誠杰,等。針刺治療乳腺增生的療效及免疫學觀察,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一),1979:64,北京。

    [3]侯升魁,等。冷凍針灸治療婦女乳腺增生90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 1984;4(5):15。

    [4]鄭少祥。灸法治療男性乳腺增生25例

    上海針灸雜志 1987;(3):30。

    [5]郭誠杰,等。針刺治療乳腺增生的近遠期療效觀察及機理探討。中醫(yī)雜志

    1987;28(3):47。

    [6]郭誠杰。針刺治療乳腺增生500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 1986;6(4):2。

    [7]袁 碩,等。針刺治療乳腺增生病110例療效分析。中醫(yī)雜志 1983;24(8):57。

    [8]趙懷儒。針灸治療乳腺增生12例療效觀察。河北中醫(yī) 1983;(4):48。

    [9]蓋靜玉。氦氖激光治療乳腺增生50例。中華理療雜志 1985;8(3):192。

    [10]袁 碩,等。微波針灸治療乳腺增生53例療效觀察。中醫(yī)雜志1987;28(6):55。

    [11]顏美萱。耳針治療乳腺增生癥18例療效觀察。新醫(yī)藥學雜志 1979;(4):44。

    [12]沈志忠。耳壓治療乳腺小葉增生病35例。江蘇中醫(yī)

    1989;10(8):31。

    [13]郭英民,等。電針治療乳腺增生260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 1992;12(6):13。

    [14]王喜寬。圍剌法治療乳腺增生133例 中國針灸

    1997;17(11):697。

    [15]冀 平,等。針剌對乳腺纖維性囊腫患者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周期節(jié)律的影晌。 中國針灸

    1998;18(3):137。

更多中藥材
  • 張男。脈象浮緊,重按細滯,舌苔糙白,口干飲多,脘悶不舒,二便均少,寒熱頭痛,遍體酸疼,是太陽之經,為風寒所束縛,陽明之腑,有濕濁之蘊蓄也,當用表里兩解之。川羌活一錢,防風一錢,紫蘇一錢,陳枳殼一錢,廣皮一錢,赤茯苓四錢,焙黃菊錢半,絲瓜絡二......
  • 郭世岳 河南省滑縣中醫(yī)院侍診國醫(yī)大師路志正,總結其調理脾胃法的特點如下。調理脾胃注重升降調暢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以升為主,胃以降為和。脾升胃降,納運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氣血,充養(yǎng)機體以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則......
  • 郭曉辰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病毒性心肌炎通常以心悸,心前區(qū)痛,心胸憋悶,面色蒼白,氣短不足以息,乏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與中醫(yī)多種疾病相關。在中醫(yī)古代醫(yī)籍中雖無專門記載,但有與本病相似癥狀的描述。如《黃帝內經》中即有“心惕惕如人將捕之”......
  • 筆者在臨床中自擬活血化瘀方治療某些血管性皮膚病,獲效較好?;痉降?0克,當歸10~12克,赤芍10~15克,紅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據(jù)不同病變隨癥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劑。案例過敏性紫癜:劉某,女,19歲。......
  •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或胰、膽等病變引起的出血,胃空腸吻合術的空腸病變引起的出血也屬此范圍。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嘔血和(或)黑糞,伴有急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急癥,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臨床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