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蒙醫(yī)的敷療和灸法

    外敷療法和灸法在蒙古傳統(tǒng)醫(yī)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蒙古人很早就用蘸油烤熱的毛氈做熱敷,又把石頭、磚頭、食鹽等烤熱后做熱敷。這些極為簡易的原始療法逐步發(fā)展成為熱敷療法和灸法。

    2000多年前的中醫(yī)學經(jīng)典《內(nèi)經(jīng)·異法方宜論》說;“北方者,天地之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焫。故灸焫者,亦從北方來”。

    其中所說“北方”,主要指蒙古草原。所謂“其民樂野處而乳食”,無疑是指以游牧生活為主的蒙古民族的祖先。后來,灸法則被稱之為“蒙古灸法”。公元8世紀著名醫(yī)家宇妥·云丹貢布著的《四部醫(yī)典·本續(xù)》里有“蒙古灸法”的記載:“蒙古灸法是將小茴香拌油加熱后,用毛氈包扎"的一種熱灸法。蒙古灸法,操作簡便,獨具特色?!?/p>

    傳統(tǒng)蒙醫(yī)學灸法的用具主要是火鐮、燧石、白山薊絨三種材料。蒙古醫(yī)生火灸法最早不是用艾蒿,而是蒙古地區(qū)漫山遍野長著的白山薊。秋季采集白山薊,加工成絨備用,用火鐮敲打燧石冒出的火星點燃白山絨就產(chǎn)生了火苗。蒙古人將火鐮、燧石、白山絨裝在火鐮袋中(是一種刺有圖案的手工藝品)隨身攜帶?;痃?、燧石、白山薊是火柴問世以前火灸的三種用具。

    許多蒙醫(yī)著作都記載了傳統(tǒng)罨敷療術?!陡事饵c滴》一書把罨敷療術分為熱罨和冷罨兩大類,熱性病用冷水、冰、露水、澗底石作冷罨;寒性病則把加熱的石炭、磚、馬糞、石英裹在油氈里作熱罨,也可以把石頭、大麥面、骨頭、麝類加熱后做熱罨。

更多中藥材
  • 知百地黃丸呢,出自于清代的《醫(yī)宗金鑒》是在六味地黃湯的基礎之上加了知母和黃柏,經(jīng)常呢用于治療腎病,糖尿病,更年期綜合癥,男性的遺精,早泄,不育癥等,這些疾病會表現(xiàn)為潮熱,顴紅,口干,煩躁以及失眠盜汗等陰虛火旺的人群。......
  • 黃芪能夠增強免疫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有很多這樣的研究,所以很多人用它來泡水代茶,去預防治療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反復的感冒,哮喘以及慢性胃炎等等。但是大家在使用的時候呢,把握好它的適應癥很關鍵,凡是由于脾肺氣虛而出現(xiàn)氣短,乏力,自汗......
  • 為什么說補中益氣丸是辦公室人群的常備藥?由于現(xiàn)代社會的快節(jié)奏、高壓力,過度的用腦和經(jīng)常熬夜,很多人就會出現(xiàn)胸悶氣短,食欲下降,懶言啊,甚至于肛門下墜啊這些癥狀,這是中氣耗傷的表現(xiàn)。而補中益氣丸當中的白術、柴胡、人參、黃芪等這些藥呢,可以益氣......
  • 很多人特別是男性啊,經(jīng)常大便不成形,尤其是在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喝酒之后,癥狀會更嚴重,很多人第一反應呢是用止瀉的藥物,但是效果往往不理想,有這種癥狀大多和腸道的慢性炎癥,腸易激綜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等這些疾病有關系,所以說不能只是止瀉,......
  • 一些便秘的人用了很多的辦法都沒有效果,可以推薦一個《四消丸》給大家。這個藥呢出自于清代的《飼鶴亭集方》是由牽牛子、豬牙皂、大黃、檳榔等這些藥物組成,能消痰、消水、消食、通便,適用于大便干結嚴重,體質壯實的便秘患者,對陰虛便秘和氣虛便秘的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