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中藥處方(一)
【辨證】肝郁氣結,陰虛火旺。
【治法】養(yǎng)陰解郁,軟堅散結。
【方名】育陰湯加減。
【組成】沙參15克,天冬15克,麥冬15克,生地15克,花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五倍子10克,大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翟明義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氣結不舒。
【治法】軟堅散結,疏肝解郁,養(yǎng)血和血。
【方名】平復飲加味。
【組成】生牡蠣20克,昆布25克,海藻25克,夏枯草25克,當歸15克,白芍20克,柴胡15克,香附15克,郁金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孫允中方。
中藥處方(三)
【辨證】痰結頸部,痰火內擾。
【治法】清熱化痰。
【方名】二陳湯加味。
【組成】清半夏15克,云茯苓12克,廣陳皮10克,膽草12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白芥子3克,生甘草6克。
【出處】劉露祥方。
中藥處方(四)
【辨證】陰虛火旺,痰熱郁結,腠理不固。
【治法】滋陰瀉火,益氣散結。
【方名】當歸六黃湯合消瘰丸加減。
【組成】當歸9克,生地15克,玄參12克,黃連6克,黃芩9克,黃柏6克,黃芪15克,浙貝母9克,生牡蠣30克,酸棗仁15克,浮小麥30克。
【出處】周次青方。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中藥處方(一)
【辨證】肝郁氣結,陰虛火旺。
【治法】養(yǎng)陰解郁,軟堅散結。
【方名】育陰湯加減。
【組成】沙參15克,天冬15克,麥冬15克,生地15克,花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五倍子10克,大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翟明義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氣結不舒。
【治法】軟堅散結,疏肝解郁,養(yǎng)血和血。
【方名】平復飲加味。
【組成】生牡蠣20克,昆布25克,海藻25克,夏枯草25克,當歸15克,白芍20克,柴胡15克,香附15克,郁金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孫允中方。
中藥處方(三)
【辨證】痰結頸部,痰火內擾。
【治法】清熱化痰。
【方名】二陳湯加味。
【組成】清半夏15克,云茯苓12克,廣陳皮10克,膽草12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白芥子3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劉露祥方。
中藥處方(四)
【辨證】陰虛火旺,痰熱郁結,腠理不固。
【治法】滋陰瀉火,益氣散結。
【方名】當歸六黃湯合消瘰丸加減。
【組成】當歸9克,生地15克,玄參12克,黃連6克,黃芩9克,黃柏6克,黃芪15克,浙貝母9克,生牡蠣30克,酸棗仁15克,浮小麥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周次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