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果蔬外敷勝良藥

    1.將生茄子切開,搽患部,可治蜈蚣咬傷和蜂蜇。

    2.將土豆去皮切成小塊,搗成爛泥狀,敷患處,蓋上紗布,用繃帶包扎,每天更換2~4次,可治皮膚病。

    3.外痔患者,每晚用韭菜煎水洗患處,可使患部逐漸收斂、痊愈。將100克韭菜搗成糊狀放入盆中,倒進半盆開水,蓋嚴,待水稍涼后,把腳放入浸泡半個小時,每日早晚各1次,可治腳氣。

    4.用煮了蘿卜的水洗腳,可治腳汗。將1個約100克的蘿卜切幾道口,放入2500克水中煮沸5分鐘,倒入盆內(nèi),稍冷后將雙腳放入浸泡,直到水冷,早晚各1次,連續(xù)4~5天,可去除腳臭。

    5.將鮮絲瓜葉搗爛涂患處,可治疥瘡、痱子、痄腮、癬。

    6.將黃瓜皮搗碎用紗布包好,輕輕搽試皮膚,常做可使皮膚細膩白嫩。

    7.將鮮南瓜葉搽患處,可治牛皮癬。

    8.被蚊蟲叮咬后,用檸檬汁涂搽,有消腫、止癢功效。

    9.燙傷后,切幾片生梨,貼于燙傷處,有止痛作用。(曹祈東)

更多中藥材
  • 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有人會把紅豆和赤小豆弄混,其實這兩種豆子還是有區(qū)別的,無論從外形還是功效上,兩者都不太一樣。紅豆圓而大,常常用作食材,具有化濕補脾的功效,對于脾胃虛弱的人比較實用。而赤小豆扁而小,常用于入藥,具有利濕消腫,清熱退黃的功效,......
  • 羅漢果大家應(yīng)該都熟悉,它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所以有些人咳嗽,咽痛或者便秘死都習(xí)慣用它來泡水喝。但我們要注意,羅漢果味甘性涼,對于脾胃虛寒者并不適合使用,大家一定要記住。......
  • 中醫(yī)認為,肥胖都是由脾虛所導(dǎo)致的,脾胃虛弱會導(dǎo)致身體水濕運化和排泄能力下降,濕氣重便由此而來。而濕氣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膩食物吃多了又反過來造成身體痰濕過重,從而發(fā)胖。不僅如此,濕氣重還會加重身體運化不暢,體內(nèi)廢物損失無法排出,就容易出......
  • 每一種藥物最好都要錯開,不同的西藥之間服用的話,有些像解抗的藥物,我們就錯開服用,錯半小時。中藥西藥之間,我們服用的話,盡量錯開個半小時會好一點,以避免發(fā)生不良的化學(xué)反應(yīng)。......
  • 我們知道中醫(yī)治病是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我們體內(nèi)的這個營養(yǎng)的偏性,假如這個人是個寒涼的體質(zhì),我們用溫?zé)岬乃幇?,這是正常對應(yīng)的。假如寒涼的體質(zhì)用這個寒涼的藥,這個藥對身體都是有毒副作用,這個是不能用的。還有下面一句話呢,就是能不能長期服用,如果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