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胡蘿卜食療方-家庭藥膳食療方精選

    胡蘿卜食療方-家庭藥膳食療方精選

    為傘形科草本植物胡蘿卜的塊根。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冬季采挖,除去莖葉,洗凈鮮用,亦可風(fēng)干用。

    【性味】味甘,性平。

    【功用主治】健脾消食、補肝明目、清熱解毒、透疹、降氣止咳。用于小兒營養(yǎng)不良、麻疹、夜盲癥、便秘、高血壓、腸胃不適、飽悶氣脹等。

    【胡蘿卜食療方精選】

    1、治麻疹:胡蘿卜250克,荸薺250克,芫荽100克,加水適量煎湯代茶飲。日分3次服完。

    2、治夜盲癥:胡蘿卜500克,鱔魚肉200克,均切成絲,加油、鹽、醬、醋炒熟食,每日1次,6天為1療程。

    3、治脾胃虛弱、食欲不振、高血壓、夜盲癥:胡蘿卜250克,洗凈切片,粳米100克,同放鍋內(nèi)共煮粥,調(diào)味。

    4、治角膜軟化癥:胡蘿卜100克,雞蛋2個。先將胡蘿卜切片放入鍋中加清水煮沸。雞蛋去殼,放入煮熟,食時調(diào)味,飲湯吃蛋。每日1次,7天為1療程。

    5、治百日咳:胡蘿卜500克,擠汁,加適量冰糖蒸開溫服,每日2次。

    6、治氣血不足、頭暈眼花、視物昏花:胡蘿卜250克,羊肉300克,淮山30克,生姜20克,蜜棗5個。羊肉洗凈切塊,下油起鍋用姜少許爆香;胡蘿卜洗凈,切片;淮山、蜜棗洗凈,與羊肉,生姜一齊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時調(diào)味佐膳。

    7、治脾胃氣虛、術(shù)后體弱、飲食欠佳:胡蘿卜500克,生魚1條(約300克),豬瘦肉100克,紅棗10枚,陳皮1片。將全部用料放入鍋內(nèi),武火煮沸后,文火煲半小時,調(diào)味佐膳。

    8、治小兒營養(yǎng)不良:胡蘿卜1個,每日飯后吃,連服數(shù)日。

    9、紅蘿卜水煎當(dāng)茶飲,可作為白喉病的輔助治療。

    10、紅蘿卜水煎,加紅糖或加茶葉同煎,治嬰兒單純性消化不良。

    11、紅蘿卜搗汁與蔥白搗汁同服,亦治嬰兒單純性消化不良。

    12、紅蘿卜六根,水煎服;或用紅蘿卜每次三根,用涼開水洗凈,生食,連續(xù)十天,治夜盲。

    13、紅蘿卜葉、子,焙黃研末,用香油調(diào)搽患處數(shù)次,治婦女乳頭破裂。

    14、紅蘿卜子,水煎服,治久痢。

    15、紅蘿卜200克,洗凈切片,與紅棗10-12枚,共煮湯。煮熟后可加少量冰糖調(diào)味食用。有健脾,生津,解毒,潤肺,止咳作用??芍涡喊偃湛?。胡蘿卜藥膳方

    16、紅蘿卜粥:紅蘿卜250克左右,洗凈切片,粳米100克,同放鍋共煮粥。煮熟后可加適量油鹽調(diào)味食用。有補脾健胃,養(yǎng)陰潤燥,助消化作用。適用于脾胃虛弱或老年人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夜盲,皮膚干燥,高血壓,糖尿病等癥。

    【用法用量】煮熟、煎湯、生嚼或絞汁服,每次150-500克。

    【宜忌】脾胃虛寒者,不可生食。

    【成分與藥用】

    本品含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胡蘿卜素、維生素C及礦物質(zhì)、揮發(fā)油等。可防治夜盲、干眼病、皮膚干燥、頭發(fā)干脆易脫落等癥,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血脂。又油和肉炒的胡蘿卜,能使食物中1個分子的B—胡蘿卜素在體內(nèi)轉(zhuǎn)化為2個分子的維生素A,此物能逆轉(zhuǎn)吸煙者的肺內(nèi)癌前期病變。(胡蘿卜食療方)

更多中藥材
  • 由于我們長期低頭或者伏案工作,造成的這個頸部肌肉勞損就會引起頸肩酸痛的癥狀,在排除了其他疾病之后,確診是頸部肌肉勞損而造成的頸肩酸痛,治療起來也非常的簡單,這個大家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完成。首先準(zhǔn)備個熱水袋,熱水袋也充滿熱水之后啊,裹上毛巾,我......
  • 前列腺鈣化呢,是前列腺炎性分泌物以及上皮細胞等凝結(jié)聚集于線管,長期以后形成了一種微小的鈣化病灶,通過B超檢查能夠發(fā)現(xiàn),那么這種病很常見,它是一種良性的病變,很多時候并不伴有癥狀,所以說也不需要專門的治療。生活當(dāng)中盡量的去飲食清淡,減少食鹽肉......
  • 因為便秘不僅僅有實秘,還有虛秘,特別是慢性頑固性的便秘,很多是氣虛陰虛導(dǎo)致的,氣虛會出現(xiàn)腸道動力缺乏,氣機不暢,而無力將糟粕邪實排除,因為陰虛會出現(xiàn)津液不足,腸道失去濡潤,所以說便秘反復(fù)難愈,那么氣陰兩虛是他的根本,瀉下藥只是暫時緩解了表面......
  • 首先過敏性鼻炎,中醫(yī)病名為鼻鼽,以流清水樣鼻涕,打噴嚏,鼻癢和鼻塞為主要癥狀。中成藥可以使用(鼻淵通竅顆粒),是由蒼耳子,辛夷,麻黃,白芷,薄荷還有黃芩,野菊花等這些藥物組成,那么不同于抗生素和激素,那么中成藥不容易產(chǎn)生耐藥性和激素依賴,那......
  • 中醫(yī)認為百病生于氣,而人體的五臟中,脾性濕為太陰,陰氣最盛則脾氣充盛,體內(nèi)濕氣也會正常的運行,不會出現(xiàn)濕氣停滯在體內(nèi)的情況。一旦出現(xiàn)脾氣虧虛,濕氣無法運化停滯體內(nèi)便會形成內(nèi)濕,聚為濕病。長此以往呢,患者體內(nèi)的濕血開始泛濫,又因為脾虛無法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