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豬鏈球菌的分離與鑒定

    作者:朱鳳才 楊華富 胡曉杼 汪華 王廣和 宋亞軍 楊瑞馥

    2000年4月,陜西省岐山縣種豬繁育場仔豬流行關節(jié)炎和敗血癥。無菌采取患關節(jié)炎豬的關節(jié)液和患敗血癥豬的肝、肺、脾及腸系膜淋巴結各8份病料,并對這16份病料進行病原菌分離試驗、血清學鑒定、致病力試驗、保護力試驗、細菌回收試驗、藥敏試驗。結果表明:該病原菌為2型豬鏈球菌,引起關節(jié)炎的豬鏈球菌較引起敗血癥的豬鏈球菌致病力弱;該菌對頭孢菌素、青霉素高度敏感。

    關鍵詞:豬鏈球菌 分離與鑒定

    論文完成日期:2000年6月15日

    目 錄

    摘要………………………………………………1

    前言………………………………………………2

    1.試驗材料……………………………………….2

    2.方法…………………………………………….2

    2.1病原分離……………………………………..2

    2.2分離菌株的鑒定……………………………..2

    2.3致病力及保護力試驗………………………..3

    2.4藥敏試驗……………………………………..3

    3.結果…………………………………………….4

    3.1分離菌的培養(yǎng)特性及形態(tài)特征….………….4

    3.2生化試驗結果………………………………..5

    3.3血清學鑒定結果……………………………..5

    3.4致病力試驗及保護力試驗結果……………..5

    3.5細菌回收試驗結果…………………………..5

    3.6藥敏試驗結果………………………………..5

    4分析與討論…………………………………….6

    參考文獻…………………………………………7

    豬鏈球菌的分離與鑒定

    摘 要

    2000年4月,陜西省岐山縣種豬繁育場仔豬流行關節(jié)炎和敗血癥。無菌采取患關節(jié)炎豬的關節(jié)液和患敗血癥豬的肝、肺、脾及腸系膜淋巴結各8份病料,并對這16份病料進行病原菌分離試驗、血清學鑒定、致病力試驗、保護力試驗、細菌回收試驗、藥敏試驗。結果表明:該病原菌為2型豬鏈球菌,引起關節(jié)炎的豬鏈球菌較引起敗血癥的豬鏈球菌致病力弱;該菌對頭孢菌素、青霉素高度敏感。

    關鍵詞:豬鏈球菌 分離鑒定

    前 言

    豬鏈球菌(Streptococcosis suis)是豬的一種重要疾病,養(yǎng)豬業(yè)發(fā)達國家如美、英、荷及愛爾蘭等常有本病發(fā)生。我國于1958年就有豬鏈球菌病的報道,1976年我國南方幾省曾一度廣泛流行,給我國養(yǎng)豬業(yè)帶來了很大危害。

    豬鏈球菌截止到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莢膜型已超過30種[1]。我國于1995年首例鑒定證實2型豬鏈球菌在我國的存在[2]。豬鏈球菌可致2—6周齡仔豬敗血癥、腦膜炎、關節(jié)炎及支氣管肺炎等[3-7]。病豬和帶菌豬是本病的重要傳染源,病豬的鼻液、尿液、血液、肌肉、內臟和關節(jié)內均可檢出病原體。未經(jīng)無害處理的病死豬肉、內臟及廢棄物是散播本病的重要原因,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4—10月份發(fā)生較多。本病常為地方性流行性,多呈敗血性。短期波及全群,如不進行防治,則發(fā)病率、病死率很高,慢性常為地方性散發(fā)性傳染。

    2000年4月,岐山縣種豬繁育場仔豬流行關節(jié)炎及敗血癥,多為2—6周齡仔豬。無菌采取關節(jié)炎病豬的關節(jié)液及敗血癥病豬的肝、脾、肺及腸系膜淋巴結,經(jīng)實驗室分離鑒定,證實為2型豬鏈球菌。現(xiàn)將分離鑒定結果報告如下。

    1. 實驗材料

    1.1病料 無菌采取岐山縣種豬繁育場患關節(jié)炎病豬的關節(jié)液8份,編號為1—8號,無菌采取患敗血癥豬的肝、肺、脾及腸系膜淋巴結8份,編號為9—16號。

    1.2試劑 試驗所用的各種糖均購自上?;瘜W試劑二廠,批號自95—98年不等。

    1.3培養(yǎng)基 綿羊鮮血平板、匹克氏增菌液、10ml/L豬血清肉湯及各種糖培養(yǎng)基按常規(guī)方法制備[8]。

    1.4血清學試驗 豬鏈球菌診斷血清與平板凝集抗原均購自中國獸藥鑒察所,批號為990705。

    1.5藥敏紙片 購自浙江省軍區(qū)后勤部,批號20000312。

    1.6試驗動物 健康小白鼠(30—35g)50只,購自第四軍醫(yī)大學實驗動物中心。

    2. 方法

    2.1病原分離

    將所采病料分別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然后,分別接種鮮血瓊脂平板。37℃需氧培養(yǎng)24h后,挑取可疑菌落接種于匹克氏增菌液,37℃培養(yǎng)24h后,革蘭氏染色,顯微鏡檢查,再接種血清肉湯,純化后放置4℃,冷藏備用。

    2.2分離菌株的鑒定

    2.2.1生化試驗

    隨機抽取上述分離菌血清肉湯培養(yǎng)物3#、8#、13#、15#,分別接種于蔗糖、山梨醇、棉實糖、葡萄糖、甘露糖、蕈糖、乳糖、菊糖、水楊苷、馬尿酸鈉培養(yǎng)基,37℃培養(yǎng)24h后,觀察其對糖的利用情況。

    2.2.2血清學鑒定

    將3#、8#、13#、15#菌經(jīng)緩沖肉湯培養(yǎng)8h,通過3000r/min離心10min,PBS洗滌2次,用Ph7.2的0.01mol/L PBS制成1*1010~2*1010細菌懸液。取1滴上述細菌懸液與適當?shù)目寡逶跐崈舨F匣靹?,立即觀察凝集現(xiàn)象。同時,設立細菌懸液對照及血清對照。

    2.3致病力及保護力試驗

    2.3.1菌落形成單位的測定 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9]

    2.3.2致病力試驗

    無菌吸取上述血清肉湯培養(yǎng)物(含菌量5.0*108CFU/ml)以0.1ml/只、0.2ml/只、0.3ml/只、0.4ml/只、0.5ml/只分別腹腔注射小白鼠2只,觀察其死亡時間和數(shù)量,測定其最小致死量。再將上述血清肉湯培養(yǎng)物腹腔注射小白鼠,小白鼠共14只,分7組。第一組,每只小白鼠注射3#菌0.2ml,第二組每只注射8#菌0.2ml,第三組每只注射3#、8#菌各0.1ml,第四組每只注射13#菌0.2ml,第五組每只注射15#菌0.2ml,第六組每只注射13#、15#菌各0.1ml,第七組每只注射無菌血清肉湯1.0ml。以上各組分別飼養(yǎng)觀察其死亡時間及數(shù)量。

    2.3.3保護力試驗

    將3#、8#、13#、15#血清肉湯培養(yǎng)物分別接種于18cm鮮血平板。37℃培養(yǎng)24h后,收菌,用麥氏比濁管比濁,適當稀釋,然后用0.3%甲醛滅活;37℃作用24h;作無菌檢驗。然后分別腹部皮下接種小白鼠2只,0.4ml/只。10天后,再分別人工感染,0.2ml/只。

    2.3.4細菌回收試驗

    對致病力試驗出現(xiàn)癥狀及死亡小白鼠剖檢,并采集病料,進行分離。

    2.4藥敏試驗

    采用紙片擴散法,用無菌棉簽蘸取分離菌的血清肉湯培養(yǎng)物,均勻涂布于9cm鮮血平板;待稍干后,用無菌鑷子將各種藥敏紙片分別平貼在培養(yǎng)基表面,4℃2h使藥物擴散,然后置37℃培養(yǎng)20—24h,觀察結果。結果按抑菌圈直徑大小和各抗菌藥的具體標準,評定為高度敏感、中度敏感或耐藥。結果評定參照表1。

    表1各種抗菌藥物的抑菌圈與敏感標準

    抗菌藥物名稱

    抑菌圈直徑(mm)

    耐藥

    中度敏感

    高度敏感

    青霉素

    土霉素

    潔霉素

    鏈霉素

    慶大霉素

    卡那霉素

    頭孢菌素

    <10

    <10

    <10

    <10

    <12

    <12

    <10

    10~12

    10~14

    10~14

    10~14

    13~14

    13~14

    10~15

    >13

    >15

    >15

    >15

    >15

    >15

    >15

    3.結果

    3.1分離細菌的培養(yǎng)特性及形態(tài)特征

    3.1.1培養(yǎng)特性

    37℃培養(yǎng)24h后,所采的12份病料在鮮血瓊脂平板上形成表面光滑、隆起的灰綠色小菌落,外層有明顯的β溶血環(huán)。該菌在匹克氏增菌液中底部有沉淀,在血清肉湯中先均勻渾濁,后在試管底部形成沉淀,上部澄清,不形成菌膜。

    3.1.2染色特性

    關節(jié)液、鮮血瓊脂、匹克氏增菌液及血清肉湯培養(yǎng)物涂片、革蘭氏染色、顯微鏡檢查為革蘭氏陽性,在關節(jié)液、鮮血瓊脂培養(yǎng)物中多呈單個、雙球或短鏈狀排列,在匹克氏增菌液及血清肉湯培養(yǎng)物中多呈長鏈狀。

    3.2生化試驗結果(見表2)

    表2分離菌生化試驗結果

    鑒定 蔗糖 山梨 棉實 葡萄 甘露 蕈糖 乳糖 菊糖 水楊 馬尿

    項目 醇 糖 糖 糖 苷 酸鈉

    3#+--++++++-

    8#+--++++++-

    13#+--++++++-

    15#+--++++++-

    判定標準:“+”表示大多數(shù)(90%—100%)菌株為陽性;“-”表示大多數(shù)(90%—100%)菌株為陰性。

    表2表明分離的3#、8#、13#、15#菌的生化反應結果均符合豬鏈球菌的生化特性,說明分離的菌均為豬鏈球菌。

    3.3血清學鑒定結果

    將3#、8#、13#、15#細菌懸液與1/2及2型抗血清混合,立即可見明顯的凝集現(xiàn)象,但不與1型及其他型抗血清出現(xiàn)凝集。直接挑取細菌菌落與血清混勻,也能得到一致結果。陰性對照均未見凝集現(xiàn)象。

    3.4致病力試驗結果及保護力試驗結果

    3.4.1致病力試驗結果

    第一組、第二組小白鼠注射血清肉湯培養(yǎng)物48h內均未見死亡,第三組48h內有一只死亡,第四組、第五組、第六組在注射血清肉湯培養(yǎng)物18h內全部死亡。死亡后,小白鼠皮膚發(fā)紺,剖檢肝、脾、肺、心出血,呈敗血癥。第七組健活。由于第一、二、三組死亡數(shù)量非常少,所以,再用相同劑量分別背部皮下接種小白鼠各2只,48h后處死,剖檢發(fā)現(xiàn)注射部位有直徑0.9~1.1cm的膿腫,濃汁呈黃綠色。

    3.4.2保護力試驗結果 免疫的小白鼠再經(jīng)攻毒后均未發(fā)病。

    3.5細菌回收試驗結果

    將上述死亡及發(fā)病的小白鼠剖檢采集病料,進行細菌分離、生化試驗及血清學鑒定,能得到原分離菌。

    3.6藥敏試驗結果(見表3)

    表3藥敏試驗結果

    菌號

    抑菌環(huán)直徑(mm)

    頭孢菌素 青霉素 潔霉素 卡那霉素 土霉素 鏈霉素 慶大霉素

    3#19151413877

    8#18161313867

    13#19161413778

    15#19151314888

    平均值18.7515.513.513.257.757.07.5

    表3表明,結果敏感的藥物依次是:頭孢菌素、青霉素;中度敏感的依次是:潔霉素和卡那霉素;而對土霉素、鏈霉素、慶大霉素具有抗藥性。

    4.分析與討論

    4.1豬鏈球菌(Streptoccus suts)是危害養(yǎng)豬業(yè)的一種重要病原菌。80年代初,加拿大由豬鏈球菌引起的疾病開始增加。那時僅檢出9種夾膜血清型,其中2型是最常見的。

    4.2豬鏈球菌病在臨床上有敗血型、腦膜腦炎型、關節(jié)炎型支氣管炎型等。過去屢有敗血型豬鏈球菌的報道,而關于集約化養(yǎng)豬場關節(jié)炎型鏈球菌病的報道較少。本次試驗從患關節(jié)炎豬的關節(jié)液中成功的分離出了豬鏈球菌。另外,岐山種豬場,約有60%的仔豬流行關節(jié)炎,嚴重者可發(fā)生敗血癥而死亡,給種豬場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所以,研究本病可為生產(chǎn)中防制本病提供理論依據(jù)。

    4.3病豬和帶菌豬是本病的重要傳染源。病豬的鼻液、尿液、肌肉、內臟和關節(jié)內均帶有病原體,所以,我們建議,首先應加強對健康豬的免疫。另一方面,在發(fā)病后,加強病豬和健康豬的隔離,根據(jù)實驗室所做的藥敏試驗結果,配合藥物治療,建議用頭孢菌素、青霉素、潔霉素等藥物治療。岐山縣種豬繁育場采納我們的建議后,首先對所有的未發(fā)病仔豬用滅活疫苗免疫接種,對已發(fā)病的豬用青霉素等藥物配合治療。另外,注意衛(wèi)生管理。目前該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4.4從致病力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引起豬關節(jié)炎的豬鏈球菌的致病力較小,而引起敗血癥的豬鏈球菌的致病力較強。但通過生化試驗和血清學鑒定,它們又是同種細菌且血清型也相同。為什么同種血清型的豬鏈球菌的致病力差別很大?這個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

    [1]楊本升,劉玉斌,茍仕金等. 動物微生物學.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2]張庚華.豬鏈球菌感染最新研究進展.國外獸醫(yī)學—畜禽疾病,1995,16(2):31

    [3]黃毓茂,黃引賢.2型豬鏈球菌的血清學鑒定.中國獸醫(yī)學報,1995,15(1):63—65

    [4]Gottschalk M.J Clin Microbiol,1989,27:2633—2636

    [5]Higgins R et al.Can J vet Res,1990,54:170—173

    [6]Sanford S E.JAVMA,1982,181:673—676

    [7]Wiadsor.Vet Rec,1977,101:378—379

    [8]李健強.獸醫(yī)微生物學實驗與實習指導.西北農(nóng)業(yè)大學,1996

    [9]張彥明,賈靖國,劉安典.動物性食品衛(wèi)生檢驗技術.西北大學出版社,1996

    [10]蔡寶祥.家畜傳染病學.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8

    [11]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主編,獸醫(yī)微生物學.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82

    [12]劉榮標.獸醫(yī)微生物學(上).臺北,藝軒圖書出版社,中華民中73年

    [13]鄭明球.家畜傳染病學實驗指導.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9

    [14]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主編.獸醫(yī)微生物學(第二版).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8

    [15]郝天斌,陳雨田.豬非溶血性關節(jié)炎型鏈球菌病的診治.中國獸醫(yī)科技.1999,29(3):34—35

    [16]陳書琨,林慶燕.豬鏈球菌生化突變株的分離與鑒定

    [17]汪誠天,葉祝年,一支方等.獸醫(yī)實驗手冊.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4

更多中藥材
  •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有腸胃方面的疾病,也就是說胃不好,胃不好對人體的健康其實是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的,而對于胃不好的人來說日常的科學飲食就顯得由為重要要了,多吃一些對促進消化有好處的食物,就可以很大層度的促進人的消化,因此對于那些胃不好的人來說日常......
  • 艾灸這種治病方法古已有之,艾灸所選擇的材料就是艾葉,將陳艾葉制作成特殊的材料,然后在體表穴位燃燒刺激,同時調節(jié)整個人體的生理循環(huán),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艾灸治病范圍非常廣,比如說婦科、兒科、男科等都有艾灸治療的身影。艾灸可以選取的穴位很多......
  • 我們眼睛之所以會長出黑眼圈,主要是因為平時經(jīng)常熬夜,或者是平時情緒不穩(wěn)定,亦或者是眼睛過于疲勞,另外,歲數(shù)大了之后,眼部周圍皮膚逐漸衰老,靜脈血管里面的血液流速放緩,最后也會使得眼睛出現(xiàn)黑眼圈。當眼睛有黑眼圈之后,往往預示著身體循環(huán)代謝放緩......
  • 大家應該都知道在進行中醫(yī)醫(yī)治時,服用中草藥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生活當中有許多的人都以為中草藥需趁熱喝,藥效才會更好,中藥涼了就會影響藥用效果,那么,到底中藥能涼喝嗎?這是生活中許多的人都很想了解清楚的,下面我們就隨著專家一起來詳細的了解一下......
  • 現(xiàn)如今,大部分人都存在身體亞健康狀態(tài),因為工作的壓力、家庭的壓力,很多人都無法顧及自己的身體,他們有時候會通過中藥來調理身體,滋補營養(yǎng)物質,那么吃中藥能吃蘋果嗎?因為中藥滋補身體有著許多謹記,尤其是飲食方面,但蘋果是健康富有營養(yǎng)的水果,在吃......